目前分類:我們碎碎念 (969)
- Apr 24 Thu 2025 15:25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滿了有機化合物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滿了有機化合物。尤其是料理,這就是有機化學的實驗。舉例來說,麵包的製作材料,麵粉、酵母粉、砂糖等可以形成有彈性的麵團。而這些材料之所以能形成有彈性的麵團,就是因為有機化合物的性質。
-
- Apr 15 Tue 2025 08:57
正因為香氣分子為脂溶性,我們才有辦法享受到這些香氣
我們之所以能聞到花草樹木的香氣,除了鼻子的嗅覺受器外,還因為在我們周圍存在著帶有香氣的分子,其中以名為terpene的一群疏水性有機化合物最具代表性
異戊二烯是一種有五個碳原子的不飽和碳氫化合物,許多自然界中的有機化合物便是由兩到三個異戊二烯組合而成
- Apr 10 Thu 2025 09:01
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被人用大聲量的攻擊性口吻進行「為什麼為什麼系的質問」,讓你完全無法回嘴
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被人用大聲量的攻擊性口吻進行「為什麼為什麼系的質問」,讓你完全無法回嘴。如果能條理分明地說清楚當然就沒什麼問題,但大腦都還沒整理好問題就被人這樣質問,就會驚慌失措地說不出話來吧。這時我們可以利用「PREP式表達法」。
- Apr 08 Tue 2025 09:03
不想輕易得罪人的人,推薦可以使用「讓對方站在自己的立場試試」這個作戰,也就是讓對方想像他與你的處境對調
- Apr 03 Thu 2025 16:10
就算隨心所欲生活,也不會要了誰的命。
- Apr 01 Tue 2025 16:42
三分鐘熱度的問題不一定是在自己身上
- Mar 27 Thu 2025 09:56
我們每個人都戴著「主觀眼鏡」
- Mar 25 Tue 2025 09:58
必須入睡卻睡不著,這是一種「不想讓負面事物在腦海中留下記憶」的防禦反應。
- Mar 20 Thu 2025 17:21
在職場上,你是否會在腦中覺得有些人就是跟你八字不合呢?
- Mar 18 Tue 2025 17:24
要想對話持續下去,「提問」是個好方法
- Mar 13 Thu 2025 17:14
人際關係中的衝突不只會發生在合不來或討厭的對象身上
- Mar 11 Tue 2025 17:16
我們總有個既定觀念:「要貫徹始終,不能中途而廢。」
- Mar 06 Thu 2025 17:20
擅長說明的人,會用連接詞「因為」強化主張與論據的連結。
「明明已經好好說明了,對方卻聽不懂⋯⋯」「明明很明確地釐清了邏輯,對方卻拒絕⋯⋯」「就是不肯點頭⋯⋯」世界上就是有這類人。明明已經明確說出了自己的主張,聽完以後對方卻還是表情陰沉。這時,有三個必須注意的「陷阱」。自認為「很會說明」的人,或許愈容易掉入這樣的陷阱。請一定要檢查看看。這三個陷阱分別是:①前提與議題不符②事實太薄弱③論據不足
-
- Mar 04 Tue 2025 17:23
在談話中想要與人順利互動,比起提供話題,更該做的是重複對方說過的話
- Feb 25 Tue 2025 10:08
好好呼吸不僅有助瘦身,也能達到放鬆身心、提高專注力的效果
- Feb 20 Thu 2025 09:52
ACT的目標是「柔韌的心」,而反義詞就是「頑強的心」。
- Feb 18 Tue 2025 09:54
在榮格心理學中,分析夢境很重要,因為那往往潛藏了我們內心真實的想法
在《榮格心理學入門:自我重生的人生旅程》中有提到,目前已經有人將ChatGpt當成心理治療來使用,它不只會針對你不知道的事情提供解答,還能為你的煩惱提供建議
Yi 編與ChatGpt互動後,的確也覺得它真的很適合拿來心理諮商用
- Feb 13 Thu 2025 09:39
有價值的生活方式會帶來好事及壞事,可說是有苦也有樂。
各位可能會想將負面思考趕出腦海就好,但其實它很快就會回來,根本趕不走。而在ACT中,並不會將負面想法就是消極的判斷,相反地正面想法也不會積極的。ACT重視的是「價值」。建議人們找出對自己有價值之物,並採取符合這項價值的行動。
-
- Feb 11 Tue 2025 17:05
ACT重視的是「價值」,所以會建議人們找出對自己有價值之物,並採取符合這項價值的行動
我們一般多會認為,念頭要正面積極的好,要是冒出了負面消極的想法,就最好能轉變成正面的,這樣才能吸引來正面又美好的事物
但是負面思考和正面思考就像銅板的正面與反面,不可能只消除其中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