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我們碎碎念 (95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44774358_4751292624905032_6459991542693553452_n.png

常常在做飯的人,或許都曾遇到過這個煩惱──「每天的菜色都差不多」。
做菜時,大多都使用當令食材,因此容易造成菜色重複。但其實只要用不同的做法,即使都是使用相同的食材跟相同的調味料,也不會讓人覺得菜色都一樣。

「馬鈴薯、橄欖油、鹽」這個簡單的組合,根據不同的調理方式會產生出各自不同的滋味。例如用蒸的可以吃到鬆軟的口感,適合做成沙拉,用烤的則是外酥內軟,變成美味的薯條。
這些料理都是用「馬鈴薯、橄欖油、鹽」為材料,但卻能視為不同的料理。

要知道「料理=調味」,在決定料理方式前,可以根據當天的心情或家人的喜好去做聯想,像是今天想吃辣一點的就加入辣椒,清淡一點就用蒸煮的方式。

只要改變調味或料理方式,就可以輕鬆做出美味又不單調的料理!

《【新裝版】理想的廚房生活:日式料理研究家,教你日日踏實,簡單不堆積》
博客來 | https://reurl.cc/qg6o9y
誠品 | https://reurl.cc/qg6XdN
金石堂 |https://reurl.cc/6axkgb
世茂官網|https://reurl.cc/ZGvMaW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42110493_4725231284177833_7953808816949482471_n.jpg

 

243195281_4725231280844500_6114033499162211292_n.png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2997949_4722880081079620_3080215618829992555_n.jpg

凱薩琳.德.麥地奇是誰?
從中世末期到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廚師特別努力鑽研甜點,帶來更加快速地發展。像是水果派、果醬、蜜餞、牛軋糖(放入堅果和蜜餞的軟糖點心)等甜點也出現在此時。
凱薩琳.德.麥地奇嫁到法國時,有許多義大利人陪她一起來到法國。雖然凱薩琳只是個十四歲的少女,卻是一位厲害的美食家,似乎還是個大胃王。因此她帶來的隨從中,也有大批的廚師。為了在法國重現故鄉義大利的菜色,她還會一直央求廚師。陪同人員中也有許多製作蛋糕和糖果的優秀師傅。
-
早在很久之前,義大利的糖果製造就十分發達。他們的砂糖工藝主要表現在「翻糖裝飾」的技巧上。這個方法是將加入澱粉的細砂糖,和從豆科植物中擷取的黃芪膠溶於水中攪拌成糊狀,再進行手工定型。這種糖果傳入法國後,在當地變得更為大型。
-
凱薩琳嫁入法國時,據說也將馬卡龍(Macaron)、杏仁塔(frangipane)等花色小蛋糕(petit four)之類的甜點傳入法國。馬卡龍是以蛋白、砂糖、杏仁粉做成。杏仁塔則是將牛奶、砂糖、麵粉、雞蛋和奶油加熱後做成奶油糊,有時也會加入磨碎的馬卡龍或杏仁粉,還可以加入幾滴苦杏仁精。
-
不過,最近也出現了產品標準化、每個食譜都很相似的趨勢。所以發生了裝飾越來越重要,且相較於味道,裝飾、外觀才是個性化表現的奇妙情況。當然,在法國甜點的部分,「裝飾方法」本來就是重要要素,但只依靠顏色、形狀和質地,難道就不再重視味道嗎?
-
另一方面,也出現了打算重新認識、保護「古典」甜點的傾向。從九○年代開始,大家就重新認識香料麵包、瑪德蓮蛋糕、一些塔皮點心、泡芙和閃電泡芙等甜點。此外,最近馬卡龍在法國和日本都大受歡迎,每家百貨公司和甜點店也堆滿了「費南雪」等花色小蛋糕。
-
想知道更多嗎?
歡迎到世茂看書網來逛逛
《甜點裡的法國:把甜蜜當武器的法蘭西歷史與文化》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3510671_4710921228942172_8676556934694302879_n.jpg

你有碰過莫名其妙被家人或朋友情緒攻擊的經驗嗎?你是怎麼解決的呢?是否有過好言相勸、試圖溝通,結果對方反而變本加厲的狀況呢?

「Joe method」是「總之先把現在的情緒放一邊,淡漠地進行自己期望得到結果的行動」這種解決型的方法。你不需要堂堂正正和攻擊你的人正面對決。不用任何對決,就能讓對方的攻擊欲萎縮下去。

被攻擊不是個性的問題,你也不需要去改變你的個性,你所要改的,是你與他人的相處方式,因為你正好與人相處的方式讓攻擊欲強的對方覺得是「可以攻擊的人」。

總結一下讓常被攻擊的人不易再受到攻擊的訣竅:

‧守護(隱藏)自己的個性/不關心對方的個性(冷淡以對)。
‧將相處方式改變成不會被看做是「軟弱」、「有害」。
‧結果——會讓對方覺得你是「深不可測、隱藏堅強實力的存在(並非敵對的)」。

只要變成「無害的存在」,就能讓對方的攻擊欲枯萎,最後對方與你的相處方式也會改變。

雖然不一定能讓關係變好,但起碼可以脫離被攻擊的狀態。

你也常常被他人情緒攻擊嗎?只要改變自己應對他人的方式,就能夠減低很多被攻擊的機率喔。

《不敢當壞人,永遠被當濫好人:遠離道德騷擾、退貨走偏的人際關係》
世茂看書網|https://reurl.cc/qgWWgq
博客來 |https://reurl.cc/3aqqaj
誠品 |https://reurl.cc/ogEEx5
金石堂 |https://reurl.cc/ZGLLAW
讀冊 |https://reurl.cc/XWKK4R
三民 |https://reurl.cc/pgeeMZ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3163314_4707252339309061_8495225267647374438_n.jpg

大家有看過科幻電影《沙丘》了嗎?
《沙丘》裡用了許多伊斯蘭世界特殊用語,詳細可以參考這篇: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546946773196&id=608198195&m_entstream_source=feed_mobile

說到伊斯蘭,大家或許會想到最近的阿富汗與塔利班事件。以前透過新聞媒體,對於伊斯蘭的印象也是恐怖份子、自殺攻擊等等。
但當世界的目光集中在伊斯蘭激進派引起的紛爭,我們反而很難窺得一般穆斯林的面貌。

關於伊斯蘭,我們對於他有許多誤解,像是伊斯蘭其實不是沙漠宗教,而是起源於商業城市。穆斯林並非沙漠民族,居住於中東的人口僅占20%。

而「右手古蘭經,左手半月刀」是在基督教圈產生的誤解,其實伊斯蘭不喜用強制手段逼迫對方改變信仰,而是以徵稅的方式認同異教徒的存在。

另外印象中伊斯蘭世界都是一夫多妻制,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戰爭的關係許多男性犧牲,導致寡婦孤兒急速增加。也就是說,原本的目的是救濟寡婦。

伊斯蘭世界是否與你想像中的不同呢?如果對伊斯蘭有興趣,大家可以閱讀《伊斯蘭怎麼了:地圖解讀跨越千年的穆斯林文化》本書!

世茂看書網:https://reurl.cc/YOAy2X
博客來:https://reurl.cc/3a2v8j
誠品:https://reurl.cc/R0ZAng
金石堂:https://reurl.cc/MAlr7L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3274890_4704041029630192_3866371080752247252_n.png

「我不想因為我的作品而永垂不朽,我想要自己長生不老」
--伍迪‧艾倫(Woody Allen)

Yi 編曾經看過一個綜藝節目有次在探討「老」的問題
三位主持人為了體驗所謂的年老,不僅換了老裝,還戴上了些裝備,模擬年老時的模樣
二十幾歲的年輕主持人說,自己還沒想到年老的問題,可能那離自己還有段距離,但比起老來,他更怕死,因為他害怕現有的一切記憶都將化為虛無
而另一位現年四十幾歲的主持人則說,他沒在怕老,反而是在十幾、二十幾歲的時候就在期望老年的到來,因為在他的想像中,老了就是可以安安穩穩的退休,過著泡茶、養鳥、種花的閒適日子
嗯……先不論他這番言論是為了節目效果而扯謊,還是他真的很期待自己變老
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應該多是害怕老去的
不然關於抗老、凍齡的話題,不會炒得這麼沸騰火熱,各式商品也不會賣翻天
但,我們為何會老化?

在人體細胞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稱做端粒,每次細胞分裂的時候,端粒都會縮短,而每次端粒縮短就會導致細胞的功能越來越差,最後細胞終於死亡或失去估能,這就是老化的端粒理論
若老化是由端粒縮短所驅動,我們是否能應用端粒理論來改變老化過程,增進人類的健康與長壽?
若能扭轉細胞老化,是否即能扭轉組織老化?

在端粒的尾端有一種被稱為「端粒酶」的物質,這種物質就能減緩端粒的變短
而根據研究,黃耆可以被製作為端粒酶的活化劑(主要是萃取出黃耆總皂苷來),將根部萃取純化為凝膠,即可製作成膠囊
若使用這樣的產品,或許將有可能延緩人們的老化

現今學界雖對於「端粒縮短才造成老化」一說仍持正反兩面的看法
但面對老化這個不可解之謎的更進一步研究,的確有可能不斷延緩人類的壽命,甚至達到不老不死的地步
只是屆時,本為老化所苦的人類會不會反而因不老不死而更感痛苦?

.
.

《端粒酶革命:扭轉老化的關鍵》
世茂看書網| https://reurl.cc/Ok7DQ9
博客來 |https://reurl.cc/6DVkKV
誠品 | https://reurl.cc/0xgnkk
金石堂 | https://reurl.cc/DZnDQ5
讀冊 | https://reurl.cc/xExXkN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2494536_4683664295001199_5859503835321945646_n.png

放完中秋連假,大家是否跟C編一樣「厭世」呢XD

大家是否有過做事情做到一半時,跑去做其他事後把上一份工作所使用的東西直接隨意放在原地。
上述的行為就是造成散亂的主因!!

通常這時有人會說「用完物品請歸位」,但深入思考後,將事物隨意亂放,是因為心思轉移到了其他工作。也就是會讓人怦然心動的工作。換個說法就是「會讓人怦然心動的地方」。

我們可以先試著簡單畫出辦公室或家中的隔間圖,用線條把自會亂放東西的位置連結起來,這樣就可以剖析自己是如何利用空間。
把那些容易亂放東西的位置做記號,即可找到能夠讓你創意靈光乍現的位置。

前往經「亂放」的地方,找到會讓你創意靈光乍現的位置。

《提高專注力的最高整理術:不費力、不雜亂的斷捨離,建立超強工作效率》
博客來 | https://reurl.cc/Z7ly7a
誠品 | https://reurl.cc/zzK6by
金石堂 | https://reurl.cc/v1K6qk
世茂看書網| https://reurl.cc/6lbQyb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2615663_4680350391999256_8953911643067451518_n.png

在現今這樣的大疫情時代,要守護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提升免疫力是關鍵
要想提升免疫力其實很簡單,不外乎就是吃得好睡得好
在吃方面我們很好掌控,哪些營養吃哪些,不夠的還可以吃營養品來補
但在睡眠上,恐怕不是那麼的隨各人所願了
有的人睡眠品質奇佳,一沾上枕頭就秒睡;有的人躺在床上,反反覆覆翻了好幾個小時還是難以入睡;又或是有的人睡到了半夜會突然醒來,接著就怎麼也睡不回去了

根據統計,臺灣人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有睡眠障礙,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失眠的比例會愈來愈高
要解決睡眠問題,吞顆安眠藥最省事,但相信大多數人應該都不太想依賴藥物
(根據統計,臺灣人中有64.5%失眠者對藥物有負面看法,67.3%失眠者希望可以不用藥物進行治療。因為多數人都擔心長期服用安眠藥會造成上癮。)
也有的人說,睡前喝點小酒可以助眠,但醫師有提醒,喝了酒之所以想睡,只是一開始的酒精作用,之後肝臟開始解酒,反而會讓人更累、更睡不著(而且還可能對身體造成更多的傷害)

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眾多,但多與不良的睡眠習慣有關,像是上床睡覺時間不固定、睡前滑手機、玩手遊;生活作息不健康,例如沒有定時運動,或是喝太多咖啡和茶等
撇開疾病不談,若想不藉助藥物、自然地改善睡眠情況,大致上可以從三大方面著手,亦即(一)打造有助安眠的睡眠環境、(二)改成有助睡眠的飲食習慣、(三)養成正確的睡前習慣

在打造有助安眠的睡眠環境上,能做的有:將臥室打掃乾淨、維持適度的溫度與濕度、選擇適合的棉被與枕頭、臥室應完全黑暗等。
有助睡眠的飲食習慣則是:多攝取蛋白質、選擇優質油類、少吃精緻食物等。
至於養成正確的睡前習慣則有:避免在睡前做劇烈運動、睡前不喝酒、睡前一個小時泡澡、睡前避免使用手機或電腦等。

睡眠的問題雖不會馬上致命,但長久的慢性失眠下來也是一大痛苦
而且影響不只是精神上的,對身體各方面也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包括老化、免疫力下降、易胖難瘦等
唯有活得規律,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才能打造健康的身心
現在的疫情並不明朗,即便疫苗打好打滿仍會出現突破性感染,所以我們更要做好自我防護,讓身體強大的免疫力守衛軍確實發揮出戰力
而好好休息、睡覺,讓身體在睡眠中修護損傷、補充精力,就是最簡單的提升免疫力法了

.
.

《日本肥胖醫學專科醫師獨創:生理時鐘睡眠瘦身術》
世茂看書網| https://reurl.cc/qgMxnE
博客來 |https://reurl.cc/zemvD0
誠品 | https://reurl.cc/GmM9nW
金石堂 | https://reurl.cc/rgNmYk
讀冊 | https://reurl.cc/O0xlR7
三民 | https://reurl.cc/a96oM7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2236628_4676663069034655_1578656422367306617_n.jpg

你有遇過以下這些問題的主管嗎?
愛擺架子、藉口一堆、吹毛求疵、朝令夕改、不關心部屬、工作能力不佳……
-
大部分的人都必須為了生活而一輩子奔波忙碌,既然如此,何不在自己「想從事的工作」和「有價值的工作」之間找到樂趣呢?
-
話雖如此,社會上或公司內有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就連主管也有不同的類型,運氣不好的時候甚至得在問題主管的底下做事。若不幸遇到這種情況卻能夠靈活應對,對於保持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幫助。
-
市面上有許多教我們如何應付問題主管的書籍,其數量超乎你的想像。大部分的書籍只有針對問題主管進行分類,而教導讀者應付問題主管的書不僅少之又少,大部分也沒有針對各種情況提出立即因應的方法,內容大多止於「針對這種類型主管的教戰守則」,不是明哲保身之道,就是趨吉避凶之法。
-
雖然我們最好擁有聰明應付問題主管的技能,但光憑著一時逃避的辦法,真的能讓未來的職場生涯持續一帆風順嗎?
-
唯有提升自身實力,獲得同事和客戶的信賴,才能改變問題主管對下屬的態度。
-
即使這位主管不為下屬著想,也會因為在意其他人的眼光,而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有不當之處。
-
倘若只會不分青紅皂白地對能幹的下屬發飆,做出不知所謂的指示,那麼主管自己也會漸漸地站不住腳,就結果來看,問題主管的偏差行為不但會跟著減少,也不得不對下屬的表現甘拜下風。
-
另一方面,被問題主管遷怒的下屬,也會漸漸忽視問題主管的存在;只要提升自己的實力,獲得眾人的一致好評,問題主管的存在也不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
夢編祝福大家,希望都能在職場上遇到一個識人的好主管,而不是笨蛋主管,讓你從此上班不委屈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1370619_4663913210309641_2984690573655933037_n.jpg

大家曾經在感情中感到挫折嗎?有時候是不是會覺得兩個人的情感互動模式老是搭不上邊呢?明明對方只是想向你傾訴愛意,你卻忍不住挑剔約會細節,不對表白做正面回覆;明明對方只是出門和同性朋友吃個飯,你卻止不住自己的猜疑不斷打電話給他,覺得他搞不好其實是跟別的異性出去;明明能感受到自己是喜歡對方的,但當對方想表白時,你卻馬上逃得遠遠的……這些場景是否有些似曾相識?

其實每個人都會因為小時候所經歷的不同,而轉變自己對於愛情的應對模式,有時候甚至連自己都沒有感覺到,只是不斷地讓雙方在感情上互相摩擦,最後甚至走上分手一途。

你知道你是哪一種依附類型嗎?不同的依附類型都有可能象徵著你過去受到的待遇,你的記憶可能消失了,但你的心不會忘記。

善待自己的心,找出自己為何會這樣的真正原因,和自己和解,才不會傷人又傷己。

為什麼我們害怕向伴侶敞開心胸?為什麼會害怕在親密關中表露出誠實、無偽裝的自己?為什麼我們會時常沉浸在「恐懼」之中,無法專心去體會關係中最純粹的感情呢?

大家可以藉由一些簡易的技巧練習來培養情緒覺察力,學習專注在自己以及別人「當下」的情緒感受,擺脫大腦原本對人際關係的運作模式。

更加了解自己,允許自己好好愛與被愛,平復內心不安,和對方分享最深層的自我,才能讓感情不再只是互相傷害,而是能好好地溝通,純粹地去感受感情,讓雙方的關係停止惡化、逐漸增溫。

《我值得一段好關係:運用情緒覺察的力量找到關係平衡》
世茂看書網|https://reurl.cc/NZ6vy9
博客來 |https://reurl.cc/Gbr8AG
誠品 |https://reurl.cc/AR8V0K
金石堂 |https://reurl.cc/AR8V43
讀冊 |https://reurl.cc/n50aN6
三民 |https://reurl.cc/EZzx6K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1468438_4660643610636601_7968431209991852666_n.jpg

枡野俊明在《擺脫執著與束縛,讓人生過得更美好:傾聽內心的聲音,坦率做自己》一書上寫:「人活在人群中,在人群中成長,然後一個人死去。」
阿德勒心理學也提到「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
由此可知,每個人都會碰到關於人際關係的煩惱。據說,職場煩惱的第一名就是人際關係壓力。
--
想必大家都有看過「色即是空」這句話。意思是指是世間上的所有事都是有原因的。正巧有個條件聚合,才產生某種結果。
例如你和同事們是因為進入同一間公司才產生了緣。沒有進入現今的公司,就不會遇見。
--
C編的朋友曾經說過,遇到相處融洽的同事可能比中樂透還難。
但請各位仔細想想,與討厭的人是在職場上相遇,一旦離開職場,撇開工作的話題,或許對方就會與你意氣相投。
--
人就是只會在某個條件下判斷他人。認為關注到的部分=一人的全部。
因此也容易說出:「那個人就是這種人」「那個人的個性就是如此討人厭」。
可是人不應該如此簡單就被判定。
之前C編在一本書上看到這麼一句話:「當你換個角度想,煩惱就不再是煩惱」。
--
當你有人際關係的煩惱時,可以先想想是否以單方面的角度就對他人下定論,不妨換個角度,說不定煩惱就會瞬間消失。

《擺脫執著與束縛,讓人生過得更美好:傾聽內心的聲音,坦率做自己》
世茂看書網| https://reurl.cc/R6zZrz
博客來 | https://reurl.cc/Q7Xv4q
誠品 | https://reurl.cc/6y565d
金石堂 | https://reurl.cc/V3LdLA
讀冊 | https://reurl.cc/R6zZW6
三民 | https://reurl.cc/3Nx2e9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1888217_4657375500963412_5237664993603719337_n.png

人生四苦:生、老、病、死
生、老、死幾乎每個人都躲不掉,唯有病,所有人的經歷都不會相同
有的人一輩子健健康康,無病無痛,安安穩穩的走;也有的人一輩子病痛纏身,苦不堪言
這其中的差異是什麼?

《二十天後消失的癌細胞:全身癌末到生還,臣服法則與323日奇蹟故事》的作者刀根健,一做健康檢查就是肺癌四期
在治病過程中,他嘗試過各種方法,西醫、中醫、葛森療法、自強法、夏威夷療癒法、手部撫觸療法、溫熱療法等,甚至連奇門遁甲、靈通等方式都用上了
但癌細胞依舊無情的擴散開來,從肺部逐一轉移到腦部、眼球、淋巴結、肝臟、腎臟、脾臟、骨盆、大腿骨,可說幾乎全身都是癌細胞
但最後,因著在他的癌細胞中發現了ALK融合基因,讓他得以使用分子標把藥物--安立適膠囊--進行治療,幸運的在罹癌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恢復健康

回復到正常生活後的他反思自己為什麼會生病?人為什麼會生病?
結果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一、身體因素--為身體帶來負擔的生活習慣。例如忽略身體的疲勞、經常處在緊張狀態中、沒有讓身體適時的休息。
二、心理因素--指的是生存方式。例如無法接納本來的自己,不斷追求完美並無限自責,導致內心充滿壓力。
三、能量因素--也就是「情緒」或中醫所說的「氣」。例如各種負面能量很容易累積在各應對的臟器中,像是憤怒會傷肝、不安會傷腎、悲傷會傷肺等等。
四、靈魂因素--也就是所謂的靈魂計畫。據說,人在誕生前就已經大略寫好了這一生的藍圖,諸如要選擇什麼樣的父母、伴侶,或是要和什麼人相識、相交及分離,這些全都是已經計畫好的了。

作者從以上這四種因素來分別檢視自己的疾病,就他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疾病是種鬧鐘。
是在提醒大家暫停匆忙度過每一天,要好好回頭檢視自我。
不論在病時大家浮現在腦海中的生病因素是哪一種,那都是疾病想要傳達給你的訊息--是不是工作太忙太累了?是不是生活過於緊張了?是不是沒有好好愛自己?是不是忽略了什麼靈魂希望我們看到、學習到的東西?
這樣的思考邏輯其實不限於疾病,每一個人生體驗都適用
只要停止心懷罪惡感,認為會淪落到如此境地都是自作自受、是自己不好,要相信所有發生的事都是自己決定的,轉而就能從中找到獲得成長的種子
因為人生中沒有失敗,所有一切都是體驗,而所有體驗都是為了自我成長而來

.
.

《二十天後消失的癌細胞:全身癌末到生還,臣服法則與323日奇蹟故事》
世茂看書網| https://reurl.cc/VEyYx6
博客來 | https://reurl.cc/5r0KxR
誠品 | https://reurl.cc/4a2LeY
金石堂 | https://reurl.cc/qgMGe0
讀冊 | https://reurl.cc/W3p0Q5
三民 | https://reurl.cc/j8b9K2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1023123_4641791952521767_2320493081845280020_n.png

你覺得「100元」的排骨便當是貴還是便宜呢?以市面上諸多排骨便當的價格來看應該會覺得稍微偏貴一些,不過會因為不知道裡面的料是如何所以無法判斷,但如果他標上了這樣的牌子呢──「原價150,限時特價100元!」

這時候是不是心理上就會覺得他變便宜了呢?這就是一種行為經濟學,有時候特價的目的並不是要你用這個價錢去跟別家比較,而是跟原價比,他是較為便宜的。

我們在判斷「某個商品是便宜還是貴」的時候,不會只從這個商品的價格來判斷。多數情況下,我們會拿這個商品和其他商品比較,並以其他商品的價格做為基準,判斷這個商品的價格是便宜是貴。也就是說,與其他商品的比較結果,會影響到我們對一個商品的印象。

而特價會轉換我們的想法,讓我們把排骨便當的原價跟特價分成兩項商品去比較,很容易讓我們只意識到,他比原價便宜了多少,而忽略了去與其他相關產品的比較。

如果你平常都只吃3、40一碗的滷肉飯,自然會覺得100元的排骨便當有些奢侈,但如果你平常都是吃2、300元的日式便當,看到100元的排骨便當時自然會有種「好像很便宜的感覺」,這所謂就是「價格的相對性」。

想知道更多跟生活相關的有趣經濟學知識嗎?可以看看這本《超無厘頭經濟學》,捧腹大笑的同時又能學習到知識喔。

《超無厘頭經濟學:從偶像、遊戲、殺人事件學會25個財經入門知識》
世茂看書網|https://reurl.cc/mL5qjV
博客來 |https://reurl.cc/6aOym5
誠品 |https://reurl.cc/XWMe8a
金石堂 |https://reurl.cc/VEO3b6
讀冊 |https://reurl.cc/Akmgo8
三民 |https://reurl.cc/eEl91b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1287179_4638392859528343_491768592345100737_n.png

大家在整理衣服時,是會分門別類的收好,還是依據常穿與不常穿來分類呢?

上衣掛好放在一起,褲子摺一摺放進抽屜。這或許最常見,也是是大部人的收納方法。
但大家或許都曾遇過明明分門別類整理好了,但過幾天又變得亂七八糟。

在開始整理前,要先知到大腦是有分類型的!
「大腦類型」分為「系列處理」及「並列處理」。
「並列處理」型在建立關聯性能力方面特別優異,擅長在腦內將一些無形的事物進行「視覺化」。而「系列處理」則是邏輯性思考方面特別優異,會根據記憶整理資訊的因果關係。

系列處理的人在整理衣櫃時,是以T恤、長袖、褲子等方式分類;而並列處理是以「休閒的」「運動的」「出門購物的」等方式分類。

從這個簡單的例子就可看出兩種類型的想法差異之大。想知道自己是「並列處理」人還是「系列處理」類型,可以點選以下連結去購書喔!

只要找到符合自己的行動,就能養成分類物品的習慣。

《提高專注力的最高整理術》
博客來 | https://reurl.cc/Z7ly7a
誠品 | https://reurl.cc/zzK6by
金石堂 | https://reurl.cc/v1K6qk
世茂看書網| https://reurl.cc/6lbQyb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0533842_4635441479823481_3880159070654906228_n.png

「生有時,死有時;哀慟有時,舞蹈有時;殺戮有時,療癒有時;摧毀有時,建設有時。至此,是時候摧毀時間了。」
《時間的秩序:用最尖端物理學,顛覆常識與直覺,探索時間的本質》
By卡羅‧羅維理

我們每天都在時間中活著,但大家有想過什麼是「時間」嗎?
在世界的基礎動力中,如果所有變數都是等價,那麼人類稱為「時間」的東西究竟是什麼?手錶測量的是什麼?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看到了有貓、有狗、有雲、有樹,這些事物都是出現世界上的
但從更簡單的層級來說,世界上並沒有貓、狗、雲和樹
時間出現的方式也和貓、狗、雲、樹有相似之處
亦即
從沒有時間的世界中,時間出現了……

亞里斯多德說:「時間只是事物變化的度量。」
牛頓說:「即使沒有變化,時間仍在流逝。」
兩個相反方向的說明,誰說的「時間」才是正確的?
數世紀以來,推論似乎站到了牛頓這邊
牛頓的模型是根據時間獨立在事物之外的觀念,因而建立了現代物理學,它假設時間的存在是一種實體,流逝的方式穩定一致
這漸漸成為我們思考時間的唯一方式
它透過學校教科書傳播到全世界,終於成為我們理解時間的尋常方式,成為常識
可是,在亞里斯多德與牛頓之間,牛頓真的是對的那個人嗎?
後來的愛因斯坦整合了亞里斯多德與牛頓的時間觀念
他在前兩位巨人的時間概念中發現到時間成為複雜幾何的一部分,與空間交織在一起。這就是愛因斯坦的整合。
他意識到,亞里斯多德與牛頓兩人都是正確的
牛頓發現了在我們所見的運動與變化的簡單事物之外,還存在著某些東西。真實的、數學的牛頓時間確實存在。
而亞里斯多德則正確認識到了「何時」「何地」永遠與某個事物相關,但這個事物也可以只是愛因斯坦所謂的時空實體

看了以上的簡述,是不是突然覺得習以為常的簡單時間好像突然變得複雜了起來呢?
其實,關於時間的討論向來都既是物理學也是哲學
《時間的秩序:用最尖端物理學,顛覆常識與直覺,探索時間的本質》這本書完美融合了物理學與哲學,在習以為常之處,探索世界驚人的真相
以詩意的語言、尖端的物理學理論來探索時間的本質,顛覆我們的常識與直覺
有興趣的人,請務必來讀讀這本書
.
.

《時間的秩序:用最尖端物理學,顛覆常識與直覺,探索時間的本質》
世茂看書網| https://reurl.cc/MArYZv
博客來 |https://reurl.cc/qgy98g
誠品 |https://reurl.cc/lR8EZ9
金石堂 |https://reurl.cc/MArYWX
讀冊 | https://reurl.cc/oglNdM
三民 | https://reurl.cc/O0d2zR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0998899_4632146036819692_6682250297445672630_n.jpg

不知道大家對「德國」這個國家有什麼印象呢?
可能有人會想到代表性食物「啤酒與香腸」
也有人會想到「音樂之國」、「環保先進國家」
或是「足球強國」
-
談到德國時,總會想到「自然」。
當然,地球上不管哪個國家、地區,沒有自然,人類就無法生活,也有許多國家讚揚美麗的自然景觀並實施保護政策。
-
但我們所關注的是,德國人自古以來便與自己的「生存根本」,也就是與自然面對面,並試圖理解而不斷深入挖掘其結構。他們試圖藉由與自然融為一體或深入交流,塑造出人類的存在或文化理想姿態。1
-
比起以國境區分的「國民」,德國更重視血脈相傳的「民族」;比起柔軟且表面性的「文明」,更重視堅固又深沉的「文化」。以理性主義為基礎的啟蒙思想沒能在這片土地上生根,而是由神秘主義、浪漫主義、有機哲學席捲各地,這些也都是必須注意的重點。
-
德國人這樣的思考與遠見,跟他們現實中的行動與態度也有關係。從相當於德國人始祖的日耳曼人時代開始,便視森林為充滿生存糧食與生命力之地,積極在森林中進行採集與狩獵活動。在現代,也有許多人將森林浴或林中散步當作愉快的日常習慣。
-
在醫療方面,人們以讓身體取回自然平衡為治療目標,現代德國人愛好環保、愛好有機、家庭菜園熱潮、反核等,也都可說是自古以來與自然相處方式的現代版本。
-
德國人與自然的深厚關係,跟其地理環境也有相關。如位於西南部的黑森林等,整個國家境內有豐富的森林,以中部、南部為中心也有許多山地,再加上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等大河成為大動脈,支撐著人們的生活。
-
謝謝各位旅客的搭乘,目的地德國已經到了
想知道更多嗎?
歡迎到世茂看書網來逛逛
《德國不思議:從森林、山川探索德意志的文化與哀愁》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37498585_4620057541361875_8257609512483504345_n.png

會聊天和不會聊天是怎麼定義的呢?同樣在一個活動中,為什麼有個人拿到了四五個人的連絡方式,有些人卻一個也拿不到?

和他人說話是有技巧的,為什麼有些人會被誇獎說「很好聊常常不小心聊到忘記時間、跟他聊天很開心」,有些人卻常常被說「不知道要跟他聊什麼、話題一下就結束了、好難聊」呢?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是內外向的差別,但其實不是的。就算是內向的人,只要能掌握發言技巧,就算不用自己一直主動發言也能將話題持續下去。

對內向的人來說,重要的不是立刻開口發言,而是「營造出能夠開口說話的情境」。

對話時不能只是應和對方的話,而是要能了解對方話語內的含意,並由此將問題延伸下去。

只要推測能力跟回話能力增強,能夠問出對的問題的話,你的溝通能力就會大幅上升,也比較不會有跟別人聊天時突然一陣安靜的尷尬感了。

《女神說話課》一書中就有提到要如何和對方持續聊天,甚至讓對方對自己產生好感的技巧,雖然會因為每個人的個性而有些微的不同,但大方向的概念對各位與他人(尤其是男性)的交往上十分有幫助,十分建議常有聊天上困擾的人、想要增進聊天技巧的人或是想要更受歡迎的人閱讀這本書。

《女神說話課:展現自我價值,讓你大受歡迎的溝通技巧
世茂看書網|https://reurl.cc/yExdWO
博客來 |https://reurl.cc/2r51l6
誠品 |https://reurl.cc/O0xZ6X
金石堂 |https://reurl.cc/eEjRnL
讀冊 |https://reurl.cc/0jYAmb
三民 |https://reurl.cc/1Yr6zQ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38776906_4613677328666563_3884186011033381978_n.png

在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分有生理、安全、隸屬與愛、自尊、自我實現、自我超越等需求
其中的尊嚴需求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除了有成就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含了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
所以可以說,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可,本就是我們需求中的一種
可是,若過度尋求他人的認同,反而會讓我們成為奴隸

不可否認,應該所有人都希望受到重視、被喜歡,這樣的尋求認同是人類極為自然的願望
如果我們無法實現這樣的願望,難免會感到悲傷、受挫或放棄
而且,這樣的願望若過於強烈,我們的行動原理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他人掌控--因為希望那樣做可以受到他人青睞--進而成為奴隸
例如有的人會對公司上司或在上位者過分卑躬屈膝、諂媚,總是隱藏自己的情緒、好惡,看對方臉色過活,順著對方的心情說話,而這不正是奴隸最大的特徵嗎?
結果,我們以為現代社會擺脫了奴隸制,卻仍在無知無覺中讓自己活成了一個奴隸
所以,要掌握真正的自由,其實正在於不要因過度在乎他人的評價而迷失了自我
於公於私,我們可能都難免碰到被誤會的情況,或是受到的評價不符合現實
但最重要的是,不要滋長「希望被人如此看待」的欲望,而是坦然接受那些誤會與評價
正如「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這句話所說
只要能自我認同就好,別受他人左右,這才是真正自由的生活方式

.
.

《奴隸哲學家的人生通識課:在處處受限的人生裡,活出自己的形狀》
世茂看書網| https://reurl.cc/EnM0mn
博客來 | https://reurl.cc/5ryxbR
誠品 | https://reurl.cc/4a7zbV
金石堂 | https://reurl.cc/eE42Qm
讀冊 | https://reurl.cc/EnM0Wn
三民 | https://reurl.cc/mLjOpY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36226717_4598669676833995_6621100536981415148_n.png

你曾在與人互動時小心翼翼,深怕表露出一點情緒嗎?你曾看過有人在和別人聊天後懊悔不已,覺得大家都會因此討厭自己的嗎?
有些人努力不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的真實想法,只因他們覺得其他人會因為他們表露出來的情緒或言語而討厭自己,即便其他人沒有絲毫表露出這種意圖。
你看過這樣的人嗎?又或者是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呢?
每個人都會注意自己在別人面前的形象,但過度在人際關係中小心翼翼,甚至達到焦慮、害怕的狀況就有點太過頭了。
但為什麼這些人會這樣想呢?過度自律的背後,隱藏的是一個過於敏感、對自己沒有自信的靈魂。

過度敏感、焦慮的人想要讓自己活得開心些,首先要做什麼呢?首先要做的是,不要強裝快樂。接受自己的敏感和焦慮,而不是一昧的否定自己。只有先接納自己,才能更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進而獲得改善。

覺得自己的生活過得很累嗎?也許你該試著忽略旁人的眼光,對傷痕累累的自己好一點了。

《別再假裝當好人很快樂:摘除情緒面具,接納脆弱的自己》
世茂看書網|https://reurl.cc/ogWyZq
博客來 |https://reurl.cc/VEkMDy
誠品 |https://reurl.cc/ZGpV1W
金石堂 |https://reurl.cc/qgQvkN
讀冊 |https://reurl.cc/Ako2de
三民 |https://reurl.cc/j8LyDn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0743447_4595276403839989_5294558012797751969_n.png

「你怎麼會這樣想?」「根本無法跟你溝通!」「你才有問題吧!」
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些話,每當無法順利溝通時,容易走向互相叫罵或互不相讓的情況。

這世界上並不存在跟你想法百分之百相同的人,就算是交情再好的朋友也會吵架。
為了避免這種沒有意義的溝通,即使覺得對方說的「不對」,也不要馬上做出反應,先聽完對方的話,找出同感的地方,找到彼此的交集點後試著說:「這部份我也與你有同感,但其餘的部分,我的想法是......」。

C編之前曾經看過一本教說話的書上寫「多數人不懂得傾聽,不懂傾聽等於不會說話」。

我想這也是相同的道理,不要一昧的否定別人,先肯定對方說的話,建立友善的開場後才能順暢交流。

《不完美,也很好:找回心靈能量,遇見更好的自己》
博客來|https://reurl.cc/E21DZk
誠 品|https://reurl.cc/1gGzoW
金石堂|https://reurl.cc/GdKDmv
讀 冊|https://reurl.cc/qm0X1g
三 民|https://reurl.cc/7yMl3d
世茂看書網|https://reurl.cc/qm0XgE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