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ame.png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鄭光祖(也有一說是關漢卿、馬致遠、白樸、王實甫四人)所著雜劇可考者有十八種,其中以元代四大愛情劇之一的《倩女離魂》最為著名。

(元代的四大愛情劇為:鄭光祖的《倩女離魂》、白樸的《牆頭馬上》、王實甫的《西廂記》以及五大傳奇之一的《拜月亭》)

《倩女離魂》這本雜劇是改編自唐朝陳玄祐所著傳奇《離魂記》,內容大意是:

 

       張倩女與書生王文舉自小便指腹為婚,但是,王文舉的雙親與倩女的父親皆早逝,因而兩人的婚事就著麼懸宕著。一日,王文舉在上京趕考前來到了張家,欲與未來的岳母確定自己與倩女的親事,想不到張母卻因王生為白衣秀才而欲悔婚,因而便強迫倩女與文舉二人以兄妹相稱。可是,倩女與文舉二人一見鍾情,兩人雖對張母多有埋怨,但礙於禮教卻也無計可施。然而就在文舉離開張家搭船北上的當晚,倩女隻身一人追到了河岸邊要文舉帶她走。三年後,已為官吏的文舉帶著妻子倩女重回張家拜見張母並向其請罪時赫然發現,張家中竟還有一位病臥繡榻的張倩女。當眾人都摸不清頭緒時,文舉的妻子張倩女走向了臥病在床的張倩女,然後就在眾人的注視下,兩位倩女合而為一。原來這是因為倩女實在很喜歡文舉,卻又無法違抗母命,所以深為相思所苦的她才會魂靈離體,一分為二。一個跟著文舉成了王夫人,另一個則留在家中病犯沉痾。

 

這本雜劇之所以著名就在於作者寫出了從前為禮教所禁錮的女性,為了追求愛情而不顧一切大膽犯禁的行為。

古人的婚姻多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文舉雖為倩女指腹為婚的未婚夫,但既然不為張母所認可,那麼倩女本該認份放棄才是,可是,她卻衝破了禮教的藩籬,勇於追求所愛。

至於文舉,雖然「聘則為妻,奔則為妾」的觀念深植在他的心中,但最後他還是選擇了帶著倩女私奔,這對他這個讀書人而言,也可謂是一項勇敢的舉動。

如果沒有張母的阻擋,文舉與倩女或許無法那麼「順利」的結為夫妻;若沒有張母的刁難,或許倩女與文舉也無法痛下決心,勇敢追愛。

從現今的角度看來,倩女與文舉的行為或許不算什麼,但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這兩人可是幹下了不得了的、背禮犯教的大事。

而文舉與倩女的行為其實就像是《戀愛心理學》中所提到的「羅密歐與茱莉葉效應」

據說比起彼此間毫無障礙的情侶,當戀情有障礙阻擾時,兩人之間反而能建立起更加穩固的關係。

心理學家多里斯克福(Doriscoll)與里佩茲(Lipetz)曾以情侶為對象進行過一項關於戀愛滿意度的調查。結果發現,當雙方家長越是反對兩人的戀情時,當事人彼此對於戀愛的滿意度就越高。由此可知,當戀愛處於越艱難的狀態時,反而越能點燃兩人的愛苗。他們將此結論命名為「羅密歐與茱莉葉效應」。《羅密歐與茱莉葉》是莎士比亞的戲劇之一,內容描述14世紀義大利的MontagueCapulet兩家之間紛爭不斷,然而雙方的子女羅密歐與茱莉葉卻愛上對方,並為了捍衛愛情而努力對抗各種障礙。

 

(除了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外王實甫所寫的《西廂記》這齣愛情劇也具備了上述的戀愛心理。)

其實,除了西方的名劇外,中國古代戲曲也有許多傳世的傑作,而且其中也不乏對愛情的描寫,像是崑劇的經典《牡丹亭》。只是,中國的愛情劇並不如西方戲劇那樣,那麼的激情、濃烈。但是,雖然中國戲曲的描寫較之西方顯得含蓄些,然而在這深而不露的筆鋒下所隱含的波濤情感反而更能動人心弦。

(世茂新書,一月初版上市)

封面.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