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by阿部秀雄

由於我每天的行程都被父母所預約的面對面諮詢塞滿,所以無法接受電話諮詢。但其實還有另一個理由,那就是我覺得,經過實際見面當場體驗才是最容易讓父母接受的方法,那也是最容易讓父母察覺主導自己的教養方法的無意識模式。但是,偶爾還是會接到電話。

前些日子,有位兩歲孩子的媽媽來了個電話。電話中,這位媽媽說,孩子好像很討厭她,明明別的媽媽說的話,孩子都聽,偏偏只有對自己愛理不理的。而且過了兩歲以後,孩子飯也不吃,只願意喝牛奶,讓她很苦惱,實在不知如何是好。

當我詢問媽媽,什麼時候發現自己的心情不被孩子了解時,她語重心長的說是從孩子出生開始。我覺得,一旦媽媽覺得無論自己如何付出,只要對方的反應像是動手撥開窗簾般毫無反饋時,媽媽就會感覺空虛。

於是電話末尾,我邀請她帶著孩子到我這裡來,媽媽也同意,於是我們約好了一個雙方都有空的時間見面。沒想到,掛電話不到幾小時,媽媽又打電話來,語氣開朗地說她的煩惱已經消失,孩子開始大口吃飯了。

由於當天在電話中我並沒有給任何建議,唯一做的是把媽媽的苦處用我的話再說明給她聽。比方說,孩子經常對媽媽以外的人比較好、比較聽他們的話,這些行為都讓她覺得自己被嫌棄、不被喜歡等等。

我發現,那似乎才是媽媽想要的。媽媽一旦看清孩子並沒有如她想的不喜歡她,反而能提起精神(可能也是因為曾讀過我的書籍的關係),真心與孩子相處。

「事實上,這件事非常不可思議。剛剛我打電話給老師時,孩子在旁並沒有胡鬧。要是以前,不論我打電話給誰,他都會在一旁吵著要我掛掉電話呢!」

媽媽一打電話就吵著要媽媽趕快掛電話,孩子這樣的行為大多並不是不把媽媽放在心上,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有不少孩子在媽媽撥出類似的求助電話時,反而像是因為有所期待而不吵鬧。孩子確實比大人想像中還要聰明。

……午睡醒來,孩子似乎已經看穿我準備好的心情,開始亂鬧。我抱起他,傾聽他的哭聲,同時也把我的想法告訴孩子。結果……

結果就是媽媽打來的開心電話。我覺得,那剛好是親子間原本已經斷了連結的心情迴路,當媽媽對於「擔心被孩子討厭」的部份被接納之後,迴路又重新連結起來所帶來的效果

做孩子的心靈捕手_封面.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ymau 的頭像
    shymau

    愛閱讀,就是我的Style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