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兒子兩三歲的時候超迷戀巧虎娃娃,不但睡覺時非抱巧虎不可,還會把巧虎咬得溼答答,當你問他「巧虎哪裡好?」他會張大眼睛抓著你的手,口沫橫飛地跟你分享「左耳背面這裡跟尾巴這裡很好摸,摸起來很舒服。」被他這麼熱情對待的巧虎,經年累月下來,它的相貌可真是慘不忍睹,除了破了縫補的地方之外,被咬得起毛球發霉的地方也不少。擔心因此惹他生病,所以每隔兩天我就要趁他一早起床不注意時偷偷拿去清洗,洗好要趕緊烘乾,在他想起巧虎的當下就拿出來給他。旁人連碰都不想碰的巧虎,在兒子心中可是占了無可取代的地位,只要想到它時就非要拿到手,一刻也不能等。
有個朋友的兒子,高中時成績優異,高二時就已經想好,大學要藉由推甄唸生命科學系,卻被朋友以那科系沒出息而強力阻擋。聽話的兒子最後轉而申請各醫學院醫學系。又有一天,當朋友獲知孩子的申請名單中有成功大學醫學院時,她又與孩子的爸爸聯手再次阻檔孩子離開台北的可能性。後來從朋友口中得知,順從的孩子最後進入了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就讀。
基於擔心與朋友的情誼,我始終沒能開口問她,知不知道孩子被阻擋的心聲。不過,相較於這個問題,我更想知道的是,依循父母願望的他,是否會因此放棄自己的初心,或是在未來人生路上突然來個急轉彎。
朋友對眼中的乖兒子的種種「都是為了他好」的作為,讓我想起了曾讀過的兩本佛洛姆的相關書籍*,書裡提到「假如以佔有的方式去愛,那麼就會限制、俘虜或控制『愛』的對象。這樣的愛充滿壓抑、喪失活力、令人窒息、摧殘心靈,是毫無活力的愛。」看起來,實在像極了兒子對待他心愛的巧虎娃娃那般的佔有。
一時間,我困惑了。
「我吃的鹽比你走的路還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聽我的才對,我都是為你好啊!」
實在很難說服我,這些成長過程中,常常從身邊大人們口中出現的規勸好言怎麼可能是不對的。聽起來,真是包含了這麼多的好意。看起來,這麼多時間累積起來的經驗,怎麼可能不能直接拿來套在年輕的我們身上呢?
這時,《相信靈魂轉生,改變人生》山川紘矢的那段話在我耳邊響起,「每個人在來到這世上之前,已經選定生命藍圖。」這句話,我贊同,但是我想問問的是,如果沒有機會放手嘗試,如何能走出自己的路呢?
佛洛姆說,「......在母愛中,兩個原來一體的人變成兩個。對於兒童的分離,母親不但要容忍,而且心中必須具有這種希望,必須支持這種分離。只有到了這個階段,母愛才變成了如此困難的任務,它需要母親不自私,能夠給予一切,並且,除了被愛者的幸福,不要求任何回報......」
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愛。它包含了關心、尊重、認識、了解與相信。我發現,這才是使我信服的愛的方式。
阿部秀雄把家庭、父母與孩子作了以下比喻,「孩子猶如一位汽車駕駛,家庭是汽車駕訓班同時也是加油站,而父母則是提供引導、愛與安全感的教練。父母只要從小提供適當的引導,孩子有自我能力後就能自由、愉快地開著自己的車。」
你怎麼對待你的孩子呢?
是玻璃窗裡任你擺佈、任意擺放的收藏公仔?
還是選擇學著放手,期待有一天他能順著自己的心意,自由飛翔的親愛寶貝呢?
日本首創體貼親子諮詢法的教養專家、「日本抱抱法協會」會長阿部秀雄
在本書中介紹首創教養可以不打不罵的觀念和方法,教大家如何讓孩子理解並接受正確的規範,並透過教養加強親子關係,和孩子建立良性的溝通。
*《人的潛能與價值》與《愛的藝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