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原書封面

最近美國發生了一件驚人的屠殺事件。2012年12月14日,即將進入美國歡慶的聖誕假期之前,康州桑迪胡克小學(Sandy Hook Elementary School)發生了槍擊案。亞當•藍札(Adam Lanza)開槍擊斃母親南西(Nancy),接著到桑迪胡克小學開槍奪走20名學童和6名成人的性命。亞當在聽到警車聲後開槍自盡。


槍手亞當生於1992年四月,現年二十歲、體型消瘦、個性孤僻,患有亞斯柏格症,他和母親南西住在位於紐約市東北方約一百公里,一處人口約有兩萬七千人的高級住宅社區新鎮 (Newtown)。他們住的房子市值160萬美金,在美國社會中算是相當高級的住宅。亞當曾就讀當地的新鎮高中 (Newtown High School),還因成績優異當選過榮譽學生。


由於受害者大多都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童,引起全世界極大關注,社會爭相臆測,為何會發生如此悲慘的事。


對於那些指責「邪惡降臨」「兇手報復心態」基於恐懼而生的負面批評,我沒有興趣。我關心的是,向來校園槍擊案的發生,兇手皆來自於中低層階級,由於感情、壓力或社會地位引發恨意而遷怒他人。但,為何來自上流社會,生活無虞,環境良好,智力極高,甚至跳級就讀大學,身邊也有愛他的人照顧著,在這樣條件下長大的孩子,卻做出殺人、殺小孩這種令人憤愾的事?


我從媒體得以一窺他的生長環境。亞當的父親工作具有社經地位,職位很高,收入是美國1%的頂尖族群,母親是賢慧的家庭主婦,上有一個哥哥,住在高級社區,交往的對象都是同樣高知識水準和經濟水準的人。從小到大,亞當生長的家庭和環境,在外人眼光看來,都是幸福又安康。


但是在三年前,南西和結婚近30年的丈夫彼得.藍札離婚。原來亞當的父親在10年前就已有外遇,自此家庭生活變得不穩定,父親甚至離婚之前就搬出家門,與外遇對象同居。離婚後就和外遇對象結婚。


從離婚以後,南西將全部精力都放在兒子身上。亞當也與父親決裂,從此父子二人再沒說過一句話。離家上大學、現已開始工作,亞當的哥哥也說,他已經數年沒與亞當和母親說過話了。


原本念大學的亞當,也從學校退學,他自此封閉在家,沒有任何交際,生活衹有母親。南西除了照顧亞當,閒暇也去亞當的母校桑迪.胡克小學做幼稚園義工。她所照顧的孩子,也就是這次遭到槍殺的一年級生。


亞當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當地人說,亞當很少與人對視,當你和他開玩笑、說話時他也總是沉默,從外表看不像是個殺人狂。他也從來不會違逆母親的意願,總是聽她的話。而他從前的小學老師也說,「他是個可愛的小男孩。」他以前的同學,也說亞當雖然是個孤僻從不與人交往的男孩,但從沒有暴力記錄,也沒有暴力傾向。

和亞當最親的母親,他們的母子關係如何呢?南西的朋友們都說,她很信任兒子。親戚也表示,「我知道南希與亞當有一些問題,但她從來沒有感覺兒子會帶來威脅,否則她會求救。」

一個社會秩序破壞者,養成的原因,一般人只想到是「恨」。但在這個例子中,很明顯地,亞當是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長大,也長成一個聰明,沒有暴力傾向的人。我因此大膽的假設,亞當之所以犯下這件「為人髮指」的槍擊案,出發點卻是為了「愛」。


聽起來似乎很不可思議。但是在許多社會案件中,不乏帶著父母子女自殺的人,他們選擇這麼做不是因為恨,而是因為愛。由於亞當的亞斯柏格症,讓他關注世界的焦點,僅僅止於他關心的對象,也就是他的母親,以及關愛他的人,這些人包括小學裡的老師和孩子。


想必他的母親在離婚過程受了傷害,30年的夫妻關係換得丈夫外遇,心理難免對人際關係產生不信任感,因此可以想見她為何會開始熱衷於能夠保護自己的東西:槍。


由於馬雅末世傳說熱烈,根據亞當母親的親友說,南西是偏執的「求生族」(survivalist),深怕世界隨時可能動盪失序、經濟崩潰。失去丈夫,30年的婚姻一場空,沒有了依靠,一個惶恐的女人,必須擔負起父親的職責,雖然失落,她必須努力保持鎮定,她在與亞當同住的家裡備滿糧食、飲水與槍枝,常帶亞當去打靶練習。


在這樣的情況下,亞當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深愛母親,他愛學校的老師和孩子。從母親的惶恐中,他如果,世界末日即將來臨,世界即將脫序,那麼平靜的生活將會變得比父母離婚更可怕。他不願意最愛的母親受苦。他關心的人,他也不希望他們受苦。

於是亞當決定在世界末日來臨之前動手。


亞當的出發點是為了愛。我大膽地假設。

在New Age的說法中,很明顯地,亞當是個靛藍小孩。


但是,這一回的瑪雅末日已經變成了笑話,就如同以前任何一次的末日預言,1995潤八月,推背圖,2000千禧年世界末日一樣荒謬。瑪雅末日不但是個笑話,更是個悲劇,還大大地打了New Age一巴掌。事發之後,New Age族群更沒有人敢提及「靛藍小孩」這個名詞,紛紛轉移目標,評論NASA是否公佈外星人攻擊地球的訊息云云。


但是,如果科學家明天證實,世界末日即將來臨,譬如地球即將被外太空隕石擊碎。我相信,當人們目擊電視傳來高速前進的隕石,世界脫序的行為將會令人無法想像。我可以想像,父母為了愛,會希望能夠如何保全自己的家庭,相反地,自然也有不忍家人受苦,而搶先一步終結痛苦的人。


在愛裡長大的亞當,聰明的亞當,他當初選擇這一條路的時候,是不是也是因為愛,因為關心呢?


因為這樣,我把《活著》又拿出來看了一遍。1989年12月6日,加拿大蒙特婁學院校園傳來槍擊案,一名青年瘋狂掃射,槍殺14名女學生後飲彈自殺。


這本《活著》來自於兇手母親的自述。在這本書中,我們看見了兇手成長過程,是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環境下,是一個被父母忽視的孩子。這樣缺乏愛的孩子長大後,心裡充滿了恨,並不令人詫異。


「新生兒在本能上知道自己必須依賴父母照顧,因次需要不斷感受到被愛、被照顧,如果父母沒有滿足這樣的需求,孩子長期下來情緒會受損,無法與他人建立關係。」《活著》一書說。


每個人在成長期間,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人際關係的傷害。有些的確是因為家庭關係破裂而受傷,但有些則是溺愛過度,自我過度膨脹所產生的。但無論是哪種傷害,大部分的人都能自癒。


但是當某種情形觸動了開關,這些傷害從記憶深處被喚醒,人會採取的行動則無法預測。甚至什麼年齡、社會階層、過往歷史紀錄的人,是否會因觸動了傷痛的過往,而犯下傷害社會的殺人案,都是無法預測的。


《活著》告訴我們,兇手是一個來自中下階層,缺乏愛的孩子。康州桑迪胡克小學則相反。但充滿愛的亞當成為兇手,動機是否是為了愛?

這個謎題將永遠在亞當父親一生的心中翻覆。

 

活著-封面.jpg

活著Aftermath,智富出版,STORY系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