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述師.png 

 baf010084.JPG  

 

別以為銷售量只有老闆和業務人員會關心,其實身為編輯的我也挺在意。

曾聽任職某大型出版社的編輯朋友說過,她們公司會依據銷售量來做為編輯績效的評比參考,而且如果這一期績效良好,下一期就比較有機會被派到主打書。雖然有過黑馬出線──原本不受重視的書成績超乎預期,但基本上是「winner takes all」的情況,因此,她們也有所謂的業績壓力。

不過,世茂的編輯部並不是採行這種業績制,所以,我對銷售量的情結與此無關。

有位出版前輩常說,書是他的啞巴兒子,不僅是自己辛苦孕育出生(有時從企畫到出版還真得懷胎十月),也會默默地為你賺錢。

既然書是自己的孩子,就多少會在乎他在外的表現。

書一上市,如果受到經銷商、書店、媒體的關注,備受廣大讀者喜愛,還榮獲評論家的讚揚,甚至獲獎,為「書」父母者,絕對會感到很欣慰,甚至沾沾自喜,覺得與有榮焉,逢人就忍不住提提自己一手拉拔的孩子。

反之,如果是自己特別喜愛、寄予厚望的書,推出之後卻乏人問津,心裡就會納悶,「明明是資質很好的孩子呀,怎麼成績會這樣?」或煩惱著,「該怎麼推他一把呢?」「是不是委屈孩子了,要是能給更好的資源多好呀……」「當初應該拜託有辦法的人幫忙提拔一下的(=審訂、推薦)。」

另外,雖說虎毒不食子,但身為書的孕育者,也難免對於某些書會有「疼不入心」的感覺。這種不受寵的書表現平平的話,很少會令我心情波動;但若成績亮眼,就會覺得,「這孩子挺爭氣的嘛。」「有人喜歡也好,書就不寂寞了。」「難道他有什麼長處我沒發現嗎?」心中泛起陣陣漣漪。

平心而論,能編輯自己偏好的書還是最為理想的,在工作過程中會充滿熱情,撰寫的文案也是比較接近讀者立場的有感(動)而發,而不是老王賣瓜式的自賣自誇,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機會自然會更大。所以,主編大人你行行好,縱容一下我的私心吧,呵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