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LP.jpg

【將焦點著重在意圖而非行為】
人的行為必然具有正向意圖。父母不是要針對孩子的行為有所反應,而是應該表示自己理解潛藏在行為中的正面意圖後再對症下藥。
父母在認可孩子的正面意圖後,他就會感到喜悅,敞開心扉去接納父母。最後親子間的互動就會更深入,更能建立良好的關係。
如果父母老把孩子外在的行為掛在嘴邊批評,孩子就會覺得父母完全不了解自己。若要形諸言語來表達孩子的心聲,他說不定會抱怨:「不過是一點小事,幹嘛要氣成這樣?媽媽一點也不懂我。」這種不滿在日積月累之後,孩子就會封閉心靈,親子間的信賴關係也建立不起來,甚至還會進一步助長孩子的不良行為。
有些青春期的孩子會扒竊店裡陳設的商品。潛藏在扒竊這項行為的正向意圖究竟是什麼?我們又能從中獲得什麼訊息呢?
或許是加入某個小團體之前要先試膽,或許是零用錢不夠,卻想得到和朋友一樣的東西,或是心底正懷著苦惱,在無意識間想引起別人的注意。當扒竊的事情敗露之後,想當然爾,父母會責備、懲罰和怒罵孩子,但這卻是針對「扒竊」這項行為來教訓子女。若父母把注意力轉向潛藏在背後的正向意圖,就會改變對孩子說話的用詞和應對措施吧?
近來青少年犯罪已成為社會問題。這些少年打從一出生就是壞孩子嗎?還是因為一個不起眼的原因而導致他們誤入歧途呢?或許他們犯罪的契機就在於沒人注意到他們隱藏在行為背後的真實心聲。
全文摘自《最幸福的育兒術:活用NLP,教出正向、自律好孩子》.丹妮拉‧布利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