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叫做「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之前C編在網路上看到一篇關於街友的新聞,大致上在說該名街友患有癌症,親人也將他趕出家門。實際上該名街友雖身染重病,但經常用善款買酒,屢次醉倒在路邊,並經常大鬧醫院、拒絕治療,也經常對護理人員大小聲。
-
前陣子書市上有一本暢銷書叫《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我還記得封面上寫著:任何一段糟糕的關係,必有你的一份「功勞」。
C編看到這句話時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我們10月的新書《不敢當壞人,永遠被當濫好人:遠離道德騷擾、退貨走偏的人際關係,拒絕當自己的加害者》中其實也是在闡述類似的概念,並告訴大家如何應付不合理的攻擊,讓你擺脫總是被攻擊的狀態。
-
雖然不像上面的極端例子,但C編還記得書上寫著:
「只要想一下在學校遭受「霸凌」的被害者應該就很容易理解。那些孩子不是因為做了什麼才被霸凌的。
「性格上容易被霸凌」的孩子不論有沒有做什麼,都會被霸凌。」
-
霸凌當然是不對的行為,但當事情已經發生,在學校/職場/家庭中遭受到冷暴力時,試圖講道理或是懇求、嗚咽反而會招致反效果,甚至讓攻擊者認為「你就是這麼軟弱才應該被攻擊」。
這句話聽起來其實超不合理,但在遇到攻擊事件時已經不能用常理來解決。
-
本書的核心概念就是:會不會遭受攻擊取決於「你看起來是個什麼樣的人」。
要成為「不受攻擊的角色」看似困難,但其實就是在攻擊者面前成為話少、不知道內心真正在想些什麼的人。
具體要如何施行,還請讀者於10月新書出版時購買本書來看看。
C編的本周分享就先到這邊,大家下周三見
#C編周三推書日
- Sep 09 Wed 2020 15:44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叫做「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