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有良好的聽、看能力
關於胎兒如何在媽媽腹中發育的問題──醫學及心理學研究的大幅進步,實際上是近二十年來的事。此後這方面的研究有許多驚人的發現,在國際性的研討會中被承認。這一類的研究,我們稱為「出生前心理學」及「週產期心理學」,大部分致力於胎兒感覺能力的研究上。
我們現在已經確知受胎後四個月的胎兒,具有相當敏銳的觸覺及味覺。胎兒的嘴唇──受到刺激,就會做出吸吮的動作;若是在羊水中注入苦的液體(如碘),胎兒便會皺起眉頭,停止喝羊水。
此外,受胎後四個月的胎兒也能感受到照在媽媽腹部上的光,光線太強的話,他甚至會用手去遮眼睛。到了第五個月,對於外在聲音的刺激,也會摀住耳朵。
在近十年來最尖端的研究當中,北卡羅萊納州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安東尼‧德卡斯巴,更證實八個月大的胎兒即具有記憶能力。他在報告中指出,胎兒在子宮內已經能夠聽見人們的談話,並具有辨別聲音的能力。
腹中胎兒也有人格
除了上述令人驚異的感覺能力之外,神經學家更認為,胎兒可能具有「意識」的初步型態。
紐約市愛因斯坦醫科大學的神經學家布米尼克‧芭芭拉,以最新的顯微鏡技術來研究胎兒的大腦,得到上述的結論。確定受胎後二十八週到三十七週的胎兒大腦皮質,已經發達至足以思考的能力,其神經組織與新生兒幾乎沒有兩樣。
其他的研究學者更指出,經由胎兒腦波的測定,顯示胎兒的睡眠與成人做夢時的生理測定值一致。
所以,生物學家、心理學家、神經學家們都把胎兒定位於「具有感官能力及初步學習能力的個體」。心理學家們更進一步表示,胎兒在媽媽的子宮內逐漸形成人格,成為具有情感及知覺的人。而胎兒的人格是透過和父母,特別是和媽媽密切的溝通形成的。
胎兒與媽媽共憂喜
媽媽與胎兒生理上的交流,是母子之間溝通的第一步。媽媽的飲食會透過血液傳達到胎兒體內,所以懷孕期間必須避免抽煙、喝酒或服用藥物。
另外,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媽媽與胎兒的交流不只是生理上的,媽媽的心理狀態也會對胎兒造成重大的影響。
所以,懷孕中的婦女若承受嚴重的心理壓力時,體內就會產生緊張、焦慮的荷爾蒙(腎上腺素等),然後透過血液,將緊張的訊息傳達給胎兒,使胎兒也承受和媽媽一樣的壓力。
根據調查顯示,在戰爭期間所孕育出來的嬰兒,其不充分成熟的機率較高,體重較一般標準為低,過於敏感而不沈穩,容易焦慮、脾氣不好。有的嬰兒由於過度吸吮拇指,造成拇指的發育不完全;有的嬰兒才出生幾天,就發現有十二指腸潰瘍的情形。
這些當然都是極端的例子,通常媽媽的緊張壓力並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傷害,故不必過分憂慮。
母子行為上的雙向溝通
媽媽與胎兒溝通的下一階段就要靠行動了。
這種形式的溝通,必須透過媽媽的活動來進行。媽媽很慈祥地撫摸肚子,對著胎兒唱歌、說話或跳舞(由爸爸或其他的家人來進行也可以),胎兒都能實際感受到媽媽的存在,也許胎兒會以踢肚子來回應媽媽。
就像媽媽聽到嬰兒的哭聲,就能馬上分辨出是「肚子餓」或「該換尿布」一樣,懷孕中的婦女也能在胎兒踢肚子的時候,感覺到他是在表達喜悅或憤怒。
這種行為上一來一往的交互作用,同時也在精神上造成影響。胎兒能夠感覺到媽媽情感或思想上的變化,而有所回應的能力,我們稱之為「精神溝通能力」。
胎兒對於語言或行動上的溝通都有感覺能力,並且有敏銳的反應。當媽媽輕輕撫摸腹部,並充滿感情地說:「你好,親愛的寶寶」,胎兒就能感受到自己被愛。
想想看,我們成年人不也是依靠愛、讚賞及尊重而生存的嗎?胎兒當然不能在沒有愛的情況下成長。
平靜的妊娠生活是胎兒最大的保障
心理學家們發現,只要媽媽的心裡一想到抽菸這件事,即使只是嘴巴叼根菸,根本沒有點火,胎兒的精神就會呈現出緊張的狀態,造成心跳的不規則。
所以,懷孕期間的婦女,絕對不可以有不利胎兒成長環境的行為或想法。相反地,努力去經營平穩健朗的心情,才是胎兒成長的最大保障。
出生的環境或周遭人的反應,新生兒都有相當程度的感知能力。所以,醫院分娩室的強烈燈光、機械發出來的聲音,以及嚴肅、緊張的人為氣氛等等,都會給胎兒留下深刻的印象。
研究證實,的確有人可以正確記憶自己從媽媽體內出來的情形。透過專業醫師的催眠術,追溯自己如何扭曲身體、如何通過產道,甚至連分娩室的佈置、醫生的模樣和當時的對話,都能清楚地描述出來。
激發胎兒的潛在能力
胎兒及新生兒具有優異的感受能力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在子宮內成長及自媽媽體內出來的經驗,對於其人格形成有深遠的影響,自然也是無可置疑的。
所以,妳一定要用最平穩的心情來度過妊娠期,並且隨時將妳的關愛傳達給寶寶,以充滿喜悅和期待的態度面對生產。
事實上,妳可以藉助出生前心理學及週產期心理學的知識,用尖端醫學研究出的胎教法,激發孩子最大的潛能,並造就孩子完整的人格。
~更多的潛能胎教法,收錄於《胎兒心理學家教妳做好胎教》一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