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鹿一隻.png 

人是可以改變的嗎?

不知道。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大腦是可以改變的。

這就是改寫腦地圖:把不幸腦換成幸福腦》(脳地図を書き換える)一書中所要闡述的。

大腦軀體感覺區功能對應圖.jpg

(大腦軀體感覺區功能對應圖,摘自改寫腦地圖:把不幸腦換成幸福腦) 

加拿大神經外科醫師懷爾德‧格瑞夫斯‧潘菲爾德(Wilder Graves Penfield)所製作的大腦軀體感覺區功能對應圖(人類體感覺皮質圖譜)中,可以看見感覺地圖和運動地圖在大腦中都呈現規則排序。也就是說,身體相鄰的部位,大致也在腦地圖中相鄰。

例如手指,手上五指順序是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而大腦的對應區域也是一樣順序。

但是後來的腦科學家看了腦地圖,就誤以為大腦如地圖般不會改變,而且每個人的腦地圖也都一樣,這真是個天大的誤會。

於是腦科學教科書往往寫著:「成人的腦構造已固定,因此功能也不會改變……」。

「腦神經細胞不會再生」。簡單來說,就是告訴我們一旦長大成人,大腦就要這樣用到死為止。而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使用這些教科書的醫師們,當然深信大腦不會改變。

而且教條還分出下面兩個錯誤的「常識」。

 成人大腦中每個部位都有既定功能,構造與功能都不會改變。

․成人的大腦不會產生新的神經細胞。

 大腦中的特定區域,會因為我們每天的行動而擴張或縮小。大腦使用者經常使用某種功能的話,該功能區域就會分到較多土地(大腦皮質),少用的區域土地就會減少。小提琴家的大腦中,撥弦手指所對應的大腦區域特別大,就是這個原因。

大腦會配合使用者的行動與經驗,強化常用的行動與思考迴路,另一方面,不常用的迴路則會變弱。這種強弱變化絕大部分取決於我們每天的行動、經驗與思考。從這個觀點來看,大腦中特定區域的相對大小,特定區域與其他區域的連結強度等腦部構造(也就是腦地圖),完全反映出我們的人生。

我們所決定的意志,我們所學的技能,我們所做的行動,都會像沙灘上的腳印一樣印在大腦裡。運動、樂器演奏、日常生活等外部輸入,自然會構築一個人的腦,但是即使沒有外部輸入,光靠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構築大腦。

有幾項證據可以證明這點。科學家發現人類只要在腦中想像彈鋼琴的樣子,大腦運動區就會產生與彈鋼琴時相同的變化(參考第四章)。

而且事實也證明心智鍛鍊(冥想、呼吸法、瑜珈等等)可以改善強迫症或憂鬱症,也可以強化「幸福迴路」(容易感到幸福的大腦迴路)。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投注關心的重要性。如果在運動的時候對動作投注關心,腦地圖就會改寫。但是如果對動作漠不關心,那麼不管重複作幾次,腦地圖都不會改寫。

關心和熱忱,是改寫腦地圖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本文摘自改寫腦地圖:把不幸腦換成幸福腦》,智富出版。

改寫腦地圖封面.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ymau 的頭像
    shymau

    愛閱讀,就是我的Style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