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日本心理學家 信田小夜子
承受三重打擊長大的成年兒童
在酒精成癮症患者的家庭中,除了患者本人,還有妻子和孩子。美國酒精成癮症一線治療現場的社工、臨床心理師以及看謢人員等輔助醫護人員,注意到酒精成癮症患者妻子的狀況,將她們稱為「共依存」,並把和這種父母一起生活長大的孩子,稱為「被酒精成癮症父母養大的成年兒童(ACOA,簡稱「AC」)」。
因此,酒精成癮症患者和AC有著密切的關係,重新認識酗酒問題這個原點後,就可以明確瞭解共依存和AC是什麼狀況。
酒精成癮症患者的家庭是什麼情況?觀察在那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就能瞭解箇中情形。
第一重打擊是父親酗酒
喝酒的父親會出現許多造成孩子心理創傷(請參照P97)的行為。三、四十歲的大人會出現宛如三、四歲小孩的暴力行為、惡言相向、失禁或嘔吐等各種舉動。支配妻子、傷害孩子這些行為可說是家常便飯。
雖說是家常便飯,卻沒有一定的規則,會不規律地發生,而且更糟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
孩子完全不知道這種非常恐怖又會令自己受傷的情況,是今天會發生?還是一個月之後會發生?或是今天發生了,明天會不會又出現?這種不規律性會給孩子帶來嚴重壓力。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習得性失助」。對老鼠隨機施予電擊,經過一段時間後,老鼠就會完全不動,連逃都不想逃。
那麼,被打的妻子為何不逃跑?因為持續遭受這種不知道何時會出現的暴力,使得她們無法逃跑。人遭受這種完全無法預測的恐怖時,就會動彈不得。有些人會主張這都是妻子不逃跑的錯,而且不只是男性,女性也有這種想法。對於部分的性騷擾行為(來自比自己更有權力的男性),也有人主張沒有大喊或逃跑的女性也有問題,這都是因為他們不瞭解被害者心理狀態的緣故。
父親的惡言相向、暴力行為,並非只針對妻子,也會針對孩子,有時還會破壞家中物品,完全就是一種暴力。這些暴力行為,都是因為徵收稅金,而且還在電視廣告大肆推薦的「好東西」 酒所引起的。因此,我認為我們在欣賞酒類廣告時,也必須更加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第二重打擊是母親的共依存
總是待在酒精成癮症患者的父親身旁,那個不幸又痛苦的人,就是自己的母親。即使下定決心拜託母親:「離開這種過分的男人吧!」母親也只是回應:「在你二十歲之前,我還無法和他分開。」等自己真的滿二十歲,母親又說:「我已經這個年紀了,事到如今……」而不和父親分手。
父親在五十二歲時,因為酗酒性肝病過世(酒精成癮症患者的平均壽命為五十二歲)。雖然心裡覺得「這樣一來母親就能幸福了……」卻依舊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母親開始擔心其他問題,從「你為什麼不結婚?」到「姪子的小孩因為生病……」等等,母親的痛苦永無止境,一直處於不幸的狀態,始終無法幸福。而孩子只能滿足母親的期待,持續支持母親,但這種情況永遠都不會結束。不論再怎麼支持母親,都沒有「到此即可」的時候。對而言,母親的共依存是一直折磨自己、永無止境的苦惱。
和母親的情況相比,父親的暴力、惡言相向算是相當顯而易見,所以別人很容易瞭解這種痛苦,自己也容易整理並忘卻這些情況。
讓人意外的是,通常和母親的關係往往比和父親的關係更令AC痛苦。
第三重打擊是父母的關係
在酒精成癮症患者的家庭中,孩子每天都會看到父母間的互動。當孩子看到父親毆打母親,會覺得很無力。
這是一種「自己什麼也不能做」的感覺,以及一種伴隨著無法拯救母親的罪惡感與痛苦。有些人認為,「親眼目睹父母間的暴力」也應該列入虐待兒童的項目之一。
我想起之前參加虐待兒童的研討會時所看到的幻燈片。那件事發生在美國,是一張母親被父親打到昏迷,五歲小孩打電話報警後的照片。孩子面對鏡頭的眼神,只能用「呆滯」來形容。我無法忘記那睜得好大、沒有一絲活力的眼神。
因此,即使不是直接毆打孩子,只是讓孩子親眼目睹父母之間的暴力,也可說是一種虐待,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酒精成癮症患者的家庭,隨時籠罩在父母不和的氣氛下,孩子經常會目睹這種情形,父母間的這種關係就好像空氣一樣隨時隨地存在於自己的成長過程中。
AC是在三種情況下長大成人:承受父親三不五時的惡言相向、暴力行為;承受著母親共依存的支配;在支持母親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在家庭中的存在價值,而且每天目睹父母間支配和被支配的暴力關係。
從這點來看,我們必須說,酒精成癮症患者的家庭是最不適合人類成長的環境。說得更具體一點,也就是「完全不是人類能夠成長的環境」。
《為什麼父母的愛令人痛苦:完美的親子關係只是幻想》
世茂看書網https://goo.gl/bhFtbg
博客來https://goo.gl/oqqhZ4
金石堂https://goo.gl/H7kwG5
誠品https://goo.gl/Qq7BGK
讀冊https://goo.gl/t1coVm
各地實體書店皆可洽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