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這個疾病是由於冠狀動脈突然堵塞所導致的。由於冠狀動脈負責供應心臟氧和養分,所以冠狀動脈一旦堵塞,心臟的肌肉細胞便會死亡。在冠狀動脈堵塞的瞬間,會出現激烈的胸痛。那種疼痛的感覺,就像是被大象踩過、被輾碎的感覺,或是像胸部在燃燒、被撕裂、被勒緊的感覺。許多人都說:「這麼痛的感覺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碰到的」。
心肌細胞一旦死亡,心臟的運作就會變差,幫浦功能會降低,能送往全身的血液量便會減少。情況嚴重時會變成「心臟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在心肌梗塞時,容易引發對生命有危險的心律不整。罹患心肌梗塞的人當中,大約四人就有一人會死亡,而且常在發病四十八小時內就會發生。在那段時期內發生的死亡,大部分是心室纖維性顫動(心肌細胞活動不一致,血液無法輸送至全身的狀態)等的心律不整所造成的,所以會突然發生。以下就來說一段我當實習醫師時的經歷。
有一天傍晚,我在急診室值班,一位七十多歲的男性因胸部出現疼痛,被救護車送了過來。當要把病人抬下救護車時,這位病人說:「我已經不痛了,沒關係」,然後就自己走到急診室的病床躺下。我是第一個幫他做診察的人,從心電圖的波形來看,是典型的心肌梗塞類型,不過脈搏和血壓都很穩定,也沒有心律不整的現象。
「情況好像並不嚴重,那就慢慢地來檢查吧。」
我這麼想著,然後幫他戴上氧氣罩,準備打點滴。這位病人很開朗,一直跟我聊天,「我已經不痛了」、「醫師你好像是新來的喔」……
「要開始打點滴了,針要打下去了喔──。」我說。
我想他會馬上叫痛,不過卻沒聽到任何聲音。
我想怎麼了,這時卻從心電圖監視器傳來一陣尖銳的警示聲,而且心電圖監視器顯示是──心室纖維性顫動!
我緊急試著幫他做心臟按摩、電擊、給予各種藥物,但卻一點用也沒有。發生心肌梗塞後因心律不整而死亡的,很可能就會像這樣在瞬間發生。
造成心肌梗塞的原因,是由於供應心臟組織氧和養分的冠狀動脈發生硬化,在動脈內壁形成粥狀的硬塊(突起)所引起的。
動脈內膜如果受傷,白血球和血管的肌肉細胞便會集中起來去修復它,這便是形成硬塊的開始。血液中的膽固醇或脂肪會在硬塊上堆積,硬塊便會逐漸變大。也就是說,硬塊裡面會因為脂肪而呈現黏稠狀。因為其樣子的緣故,所以又被稱為粥狀。
硬塊變大後,便會在動脈內壁突起,於是血管內部會變窄,血流量也會減少。不過由於這樣的演變是緩慢的,在這段期間內,動脈會自己建立便道,所以下游的器官、組織還是能維持適當的血流,因此不會發生任何症狀。這樣該說是幸還是不幸呢?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毫無感覺地抱著一顆可怕的定時炸彈過日子啊。
然而,有一天,悲慘的情況發生了,硬塊因為變得太大而破裂,而且它的碎片會堵塞動脈。如果這情況是發生在冠狀動脈裡,便會變成心肌梗塞;如果是發生在腦部動脈裡,便會變成腦梗塞。於是血流被阻斷的地方,其下游的(心肌和腦)細胞便會死亡而無法發揮原來的功能。
那麼,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的原因是什麼呢?原因包括有:脂質代謝異常(壞膽固醇LDL-C高而好膽固醇HDL-C低)、糖尿病、高血壓和抽菸等。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狹心症、猝死)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在有脂質代謝異常或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身上顯著較高,至於抽菸者同樣也是明顯高出許多。但如果能治療這些疾病、將這些疾病的檢查值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便能有效預防心肌梗塞。
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的原因只有這四項嗎?實際上,專家認為這四項所占的比例大約是一半左右,其他還有像基因、運動不足、壓力等各種原因。
*以上文章出自《日本醫生的五萬人調查:這些個性讓你不生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