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身體排毒是自癒力的基礎】
◎慎重對待發燒、疼痛、發抖、腫脹、濕疹、發癢、腹瀉、發汗等反應,有助治癒疾病
從體內排出許許多多東西的時候,為何我們會對這些排出來的東西感到不安呢?往往是因為我們覺得還是不要排出來比較好。對於肉眼可見的問題和令人煩惱的排出物等,我們往往敬而遠之,但其實仔細想想,能夠排得出體外還是比較好的。
為了要排泄,身體會打開許多孔穴。皮膚、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肚臍、陰道、肛門,連結身體內外的無數個連結孔穴都會打開。
當然,無論好的或壞的物質都會經由孔穴進入體內,但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和老舊廢物也會經由孔穴積極地排泄。這就是生態系維持的習性,是生物體所具有的、稱為「恒定性」的調整機能。這就是身體會想盡辦法把有害物質排出體外的機能,是自己能修復自己的自然治癒能力。
疼痛和腫脹都可藉此排出功能恢復血液循環,並使疲勞的肌肉恢復原本狀態,屬於治癒反應。雖然會不舒服,覺得好像受傷了,但這並非是病情惡化。因為肌肉會產生乳酸等疲勞物質的累積,導致血液循環不佳,為了改善身體的血液循環狀態,感覺神經就會產生過敏反應,使乙醯膽鹼、前列腺素和組織胺等分泌增加,引起疼痛和腫脹。
無論是過度呼吸的顫抖,帕金森氏症的抖動症狀,或癲癇發作的抽筋,發抖都是為了改善腦部和體內血液循環所產生的反應。
感冒發燒到38或39℃時,是身體本身盡可能地排出體熱,導致體溫上升,並且讓淋巴球盡量增殖,和病毒戰鬥所引起的反應。
腹瀉、出汗、濕疹也都是身體把不需要的物質向外排放出去的現象。皮膚排泄所產生的現象是皮膚炎,呼吸器官排泄所產生的現象是打噴嚏、流鼻水,而哮喘的產生則是身體本身排出毒素的反應。
如同日本自古流傳下來的習慣,會在節分撒豆子時大喊「鬼出去、福進來」,我想,能把像鬼一般不好的物質排到身體外面,身體內部才會有福氣。
《提升免疫,戰勝疾病:日本三大名醫解密非常識健康法》‧安保徹、石原結實、福田稔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