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述師.png 

幾年前,我禁不起老闆與作者的大力鼓吹,去上了四、五天就動輒兩、三萬的心靈成長課程,問我值不值得,我的看法隨著時間和心情不斷在改變,但當時吸收到的幾個觀點,確實讓自己往後的人生受益良多,光從這點來看,應該算是划算吧。話說回來,一本一、兩百塊的書裡也能帶來這樣的效果,是吧?

其中一個寶貴收穫,來自課程中的一項互動練習。

這項練習要求所有學員圍成一個大橢圓形,隨著音樂繞行,一一去擁抱與自己面對面的每個人,在老師的引導和音樂的煽動之下,大家都深受感動,人我之間的心理距離似乎藉由這個形式化的動作而拉近許多,但真正讓許多人震撼痛哭的,是最後一個動作──擁抱自己,然後跟自己說「我愛你」。

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似乎自私是人的天性,人之所為都是以愛自己為先決條件。但平心而論,人對於自己的批判卻是最大、最嚴苛的。許多人願意學習體諒別人、對別人有同理心、去看別人身上的優點,但是,要我們接納自己、善待自己、喜歡自己,卻難如登天。

Life is a verb的作者Patti Dign有次開車上路,在等待紅燈時,發現前一部車的女性駕駛正和孩子隨著音樂熱情奔放地歌唱舞蹈,這一幕讓她想起自己自初中畢業舞會以來,已經有30年沒有跳舞了。為什麼她(和我們),都不再跳舞了?

因為沒有自信、因為怕別人看了會笑自己、因為太胖了、因為我們沒有節奏感、因為這樣做一點都不酷……

這些鞭子不斷地打在自己身上,讓我們變得收斂拘謹,讓我們失去赤子之心,放棄那些能帶來快樂的事,取而代之的是很多的批判與控制。

Dign認為,我們必須停止批判別人,才有可能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們,建立起一個不批判的循環。

沒錯,我們用來衡量別人的那把尺,也會用來衡量自己。

究竟我們為什麼要批判?為什麼我們要從負面的角度看待別人與自己?

放下執念的50個心靈練習的作者馬修‧馬凱博士(Matthew McKay Ph.D.)和凱薩琳‧蘇特克(Catharine Sutker)認為,人之所以批判,多半是基於以下原因:

■ 想要預知或解決問題(是最有建設性的批判)

■ 想要保護自己,不讓自己失望

■ 想要修正自己或別人的表現,想讓大家更完美

■ 想證明自己比別人好(別人有的缺點我沒有)

■ 想證明自正如同自己或別人(通常是父母)認為的一樣糟糕

■ 想要懲罰自己的過錯

■ 想要從傷害或羞辱中復原或得到慰藉(所以去批判那些傷害我們的人)

也就是說,

批判能幫你評估什麼對你比較好、什麼對你不好,讓你能夠趨吉避凶。不過,批判也可能創造一個「鬥陣俱樂部」,讓你在裡面與自己和朋友互毆。嚴苛地批判自己,會損害你的自尊;嚴厲地批判別人,則會重創你與別人的親密關係。

那麼要怎麼避免批判的負面影響呢?大家可試試放下執念的50個心靈練習這本書裡的一項練習。

首先,我們要解決你對別人的批判,然後再來處理你對自己的攻擊。

第一步,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感覺冷空氣進入喉嚨,胸腔上下起伏,橫膈膜舒展,然後吐氣放鬆。

接下來,想像一個你討厭的人。先在腦子裡形成他們的臉和身形,想像他們的聲音。批判性思考出現時,去注意這些想法,然後讓它們離開。

把每個想法放在一片葉子上,隨著流水往下漂走。觀察它們隨著河道蜿蜒而下,最後消失不見。下一個、再下一個想法,都按照這個方式練習。持續練習至少三分鐘。

將注意力轉回呼吸。接著,想像最近一個讓你生氣的場合,有人犯了錯、做了危險或愚蠢的事。在心裡清楚地描繪當時的景象,迅速觀察一遍,然後讓它消逝。讓它坐在一葉扁舟上,隨著水流消失不見。

再度注意呼吸。現在想像自己裸身站在鏡子前面。看著你不喜歡的身體部位,聽聽心裡的批判,但別受它影響。然後同樣地,把這些批判思考放在葉子上,讓它漂出你的視線之外。

最後一回合,先專心呼吸。現在,回想你曾經做過但後悔的一件事,在心裡描繪當時的情景。當影像愈來愈清晰時,你看著事件發生,注意你所產生的想法。同樣地,把每個想法放在葉子上,讓它隨波漂走。

Dign也提供一項改變批判習慣的簡單練習:

當你發現自己在批判別人的衣著或行為時,告訴自己停止這麼做,把你的負面評語(好蠢、好醜、好不得體) 改成正面的評價(好有趣、好特別、穿得真是五顏六色) ,然後告訴自己,居然有這樣的穿法,真是太棒了、真是很新鮮的風格,真希望能多發現一點這樣特別的穿衣方式。總之,要學著以好奇的心態去看待,而不是去批判。

下次發現自己又大肆批判時,做做這些練習吧。你會發現,當你不再批判時,就能獲得釋放,能有更寬廣的心去接納自己與他人的各種面貌。一樣也有批判病的Mo述師與你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ymau 的頭像
    shymau

    愛閱讀,就是我的Style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