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E.湯瑪士
ISBN:9789866151866
出版社:智富
出版日期:2015/8/5
分享網址:https://goo.gl/8goEje
榮獲《出版人周刊》最愛選書
《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科學美國人》 、《Booklist評論》好評推薦
名人推薦
人渣文本
楊聰財醫師 楊聰才身心診所 院長 推薦
我是一個社會病態者(sociopath),俗稱反社會人格。無論是由於基因異常還是環境因素,我的病是現代心理學家所謂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中屬於「對他人權益不尊重及侵犯的廣泛模式」,診斷要點是缺乏良心自責,習於欺騙,不能符合社會一般規範。對於我的反社會,我喜歡定義為反應我個性的一組特徵,但別因此定義我。我通常不受不合理情緒的糾纏,我是有策略性的,精明的,聰明的,有自信的,有魅力的,但對於他人的困惑和情緒的社交訊息(social cues),我卻無法適切反應。心理病態 (psychopathy) 與社會病態 (sociopathy) 在臨床上始終糾結不休,現在兩者已廣泛交叉使用,然而在學理上兩者的區分是基於遺傳學、侵略性等因子。我選擇自稱為社會病態,是因為psycho這個字在大眾文化中有瘋子的負面涵義。或許我有病,但我可沒瘋。
從遺傳的角度來說,我這些特質或許可透過我父親追溯到我祖父身上。據說我的祖父個性很冷漠。從他滿臉的傷疤可以看出來,他個性衝動愛冒險、而且喜歡動粗。他其實應該是個了不起的火箭科學家,卻老愛想像自己是個牛仔。他把所有繼承來的財產都砸在一個農場上,卻把它給搞垮了,為了繳稅最後失去了這個農場。他因為搞大了祖母的肚子,被迫進入一段他不想要的婚姻,然而我父親出生才沒幾個月,他又突然為這段婚姻劃下句點,放棄了對孩子的撫養權,消失無蹤,從此再沒有回來看我父親。而我對我曾祖父毫無所悉,不過我猜有其父必有其子。
而我的成長背景則強化了我的這些遺傳傾向,不過可能跟你從電視電影裡所描繪的反社會人格者不一樣。我不是虐童案的受害者,也不是殺人凶手,更沒有犯過罪。我從來沒坐過牢,甚至畢業自長春藤名校。在現實生活中,我是個傑出的律師和法學教授,是人們眼中典型年輕有名望的學者,經常在法學期刊上發表文章,並提出各種先進的法學理論。我固定捐出所得百分之十給慈善機構,每週還義務到主日學校授課。我有一群很好的親朋好友,我很愛他們,他們也很愛我。
聽起來是不是跟你很像?所以或許你也是像我一樣的社會病態和反社會人格喔。根據最新估計,我們這種人佔總人口約百分之一到四(也就是每二十五個人當中有一個),比厭食症或自閉症的人口比例還要高。可是你堅稱自己不是連續殺人魔,也從來沒坐過牢?其實,大多數反社會人格者也都沒有。但不是罪犯,不代表你就沒有反社會傾向,這點可能會讓某些人大吃一驚。據統計,男女受刑人中只有百分之二十具有反社會傾向,儘管真正的重罪有大約一半都是反社會人格者所犯下的。然而大部分反社會人格者都沒有淪為階下囚,事實上,大多數的反社會人格者都默默地在這個社會裡自由自在地生活著,擁有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子,以各自不同的適應程度融入社會,事業成功,然而這個社會卻對反社會人格者視為洪水猛獸。那麼,反社會人格者到底是什麼模樣?老實說,反社會人格者為數眾多,各各都不一樣,最起碼有一個就像我這樣。或許還有一個像你那樣?
你是不是有很多朋友、很多情人,或很多崇拜者呢?如果是,並不代表你就失去成為反社會人格者的資格,事實上恰好相反。儘管反社會人格者的聲名狼籍,但他們多半富有特殊魅力,卻可能很膚淺。然而,在這個你爭我奪、充滿陰鬱與平庸事物的世界,人們反而容易受到反社會人格者突出的獨特性所吸引。
要是你認識我,你應該會喜歡我,這一點我相當有把握,因為我所見識過的人已多到具備統計上的明確性,大家都折服於我的魅力。我擁有的笑容,是那種你經常可以在電視節目上看到,卻很少在現實生活裡看到的笑容;一口牙齒潔白晶瑩,讓人看了倍感親切。而且,我應該會是你想帶到前夫或前婦婚禮上去炫耀的那種約會對象。因為我幽默風趣、不老套,最適合帶去公司聚會亮相,你老闆的老婆絕對沒見過像我這種萬人迷。而且,我頭腦聰明,事業成功,要是帶我回家見你父母,他們一定會樂翻天。
你是不是常常自我感覺良好?我是,對嗎?的確,反社會人格者往往極為自戀,自戀到他們以為自己是巴洛克時期著名畫家魯本斯(Rubens)筆下的人物,自以為是俊男美女,實際上卻肥胖臃腫。我渾身散發著過度的自信,程度遠遠超出了我的容貌或社會地位。雖然我身材不是特別高,但肩膀又寬又壯,下巴則稜角分明。朋友們經常說我個性強悍、臭屁得要死,無論是穿正式服裝或牛仔靴,我都覺得好自在。
我的自信,最明顯的就是我能長時間和別人維持眼神接觸。有人稱之為「掠食者的瞪視」(predatory stare),幾乎所有的反社會人格者都如此。持續性的眼神接觸,可能會讓人覺得是有敵意的表現,因此前往動物園參觀的遊客經常被告誡,千萬別瞪著大猩猩看,以免被解讀為攻擊性的訊號。人類世界似乎也一樣,否則對眼比賽就不會有這麼高的挑戰性。但反社會人格者不同。面對持續的眼神接觸,我們不會膽怯,也不會禮貌性地把眼光移開,所以看來就像是有自信、有野心、勾引或掠奪的表現。的確,瞪視可能會讓人感到渾身不自在,但卻令人興奮,感覺就像意亂情迷的煩躁不安。
你是否曾利用過自己這樣的魅力和自信,去驅使別人去做他們原本不想做的事?或許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操控,但我喜歡單純一點,這不過是善用老天爺給我們的天賦,更何況,「操控」這個字眼實在是太齷齪了。唯有一個人不願意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才會說是別人在操控他們。要是他們最後不會對自己的決定感到後悔,是否意味著他們沒有被人操控呢?
許多人認為,擅於操控別人,正是反社會人格者邪惡的關鍵,但我不認為如此。這不過是一種利益交換。當某某人想要得到某樣東西,例如說取悅你,覺得自己是被渴望或被需要的,或想要被別人看做是好人,操控正是一個可以快速滿足雙方需求的捷徑,雖然操控可能很污穢。你不妨把它稱為誘惑。我有個同樣有反社會傾向的朋友,就提到過一個親身經歷。某甲想要以美金五千元賣掉自己的車子,某乙則恰好想要買一部同樣款式的車,而且願意以一萬美元買下。恰好,我這個朋友認識這兩個人,但這兩個人則互不相識。於是他用五千元向某甲買下那部車,再以一萬元轉賣給某乙,一轉手就賺了五千塊。這樣的作法叫做套利(arbitrage),每天都在華爾街和許許多多地方上演著。只要甲乙兩人互不接觸,得知了他們不需要知道的事,那麼結局就皆大歡喜,每個人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利用人們的無知來造福每個人,尤其是我自己。
我甚至認為,跟反社會人格者打交道,對很多人而言其實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反社會人格者,是協助這個世界得以不停運轉的潤滑劑。我們可以滿足許多人的幻想,或起碼製造出這樣的假象。有時候,只有反社會人格者會去觀照你最深層的渴望與需求,而且看起來察覺不到任何企圖。我們會仔細觀察我們鎖定的對象,設法把自己偽裝成他們想要的樣子,變成好員工、好主管或者好情人。但這樣做不見得是出於惡意。事實上,我們的下手目標還可能在交易過程中感到愉悅,而且最後通常不會受到傷害。當然,每件事物都有價碼,要是無法從你身上得到什麼好處,例如金錢、權力,甚至是享受你對我的崇拜或渴望,我們根本就不會費神,但這不代表你不會從中得到利益。也許有人覺得這樣做代價太高,但事情的真相是,你之所以會跟魔鬼做交易,也許正是因為沒有其他人可以開給你更優惠的條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