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容易想太多未來的事,使得心情很難平靜?
像是動不動往壞處想、自己認為「這樣做一定會失敗」、一到緊要關頭便退縮、被「擔心未來變得如何」的茫然心情給淹沒……。
「想太多未來的事情」是最常發生在大家身上的雜念。
在佛教的觀點中,對未來的種種想法,全部都屬於「妄念」。
所謂「沒有意義的妄想」就是「單純的想像」而不是「發生這個情況時,應該如此行動」的判斷。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擔心未來變得如何」的茫然心情。正因為掌握不了情況,下不了判斷,人們才會感到「不安」。
人們會覺得不安,是非常自然的現象。可是,這種不安會擾亂我們的內心,是使我們失去沉著,陷入各種痛苦的魔物。我們一定得盡全力「察覺,然後放手」才行。
接下來,我們再進一步討論必須丟棄的「不安」,和必須思考的「風險」差在哪裡。
假設有個打算轉職或自立門戶的人,為「辭掉目前的工作後,未來是否真能發展順利」猶豫不定。你認為這個人只是妄想自己未來發展不順而心生「不安」?還是在考慮具體的「風險」?
如果使用佛陀思考法,這時要考慮的重點有兩個:
一個是從「想要做」的欲求開始,思考「我要怎麼做才能實現目標」。這個「方法」的重點,是要很清楚接下來的工作「內容」和「期間」,也就是明確知道自己的欲求(願望、目標)和實現的方法。這是第一個要確認的事情。
另一個重點,是實際採取該方法後,會失去什麼東西──亦即具體風險。
付諸行動後,我們勢必得捨棄目前生活的一部分。請列出自己必須立刻捨棄的事物,包括時間、人際關係、資產等等。另外還要審慎考慮,萬一失敗了,會永久失去哪些事物(無法挽回的事物)。簡言之,①付諸行動後將立刻失去的事物,和②失敗時將永久失去的事物相加,即為你的具體風險。
如果你願意承擔這些風險,也想實現目標(欲求),接下來便是好好規劃「方法」,付諸行動。
至於其他不屬於這兩點的未來種種想像,就是名為不安的妄想。
人們很容易想像成功所帶來的成果,但是,「希望得到的結果不過是一種妄想」。我們當然得考慮失敗時的風險,卻不能先想到成功帶來的好處。
相對地,我們要把意識放到另一個地方──「執著於方法」、「專注在目前該做的事情上」的思考法。
請察覺心中的執著、妄念,放下它們,把注意力維持在當前的事物,亦即心中所起的現象上。如此一來,在時機成熟的瞬間,你將會忽然置身另一個境界。
我們要執著的不是未來,而是當下的工作。
所以,請以澄淨的心專注於此時此刻。
為了你所期望的美好未來,請這麼告訴自己:
「會開的花自然會開。就全心全意活在當下吧。」
*以上文章引自《零雜念:東大和尚教你做自己,活得輕鬆自在》,智富出版,八月上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