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在舊金山加州大學小兒神經學術研討會上,一名驚恐的15歲男孩正在接受神經學系主任的問詢。這位系主任身材高大,表情嚴肅,身穿繡有名字的白袍。
「說吧,」系主任堅持地說道,「一定有什麼原因。」
男孩聳聳肩,不過聳肩的動作進而變成面部抽搐、眨眼、咂嘴等一系列動作。「不,醫生。」男孩激動地說,目光閃爍不定。
「你是說你完全沒有原因就發出聲音和做鬼臉?」系主任板著臉問。
男孩抽搐得更厲害了。他站在那兒,使勁抿著嘴,想抑制自己的衝動。根據孩子的疾病史,我們知道這是他主要的症狀。
「沒有原因?」系主任重複道。「一切都很好?你媽也很開心?」系主任轉向簇擁在悶熱會議室裡的神經學同僚,眼鏡後隱藏著似笑非笑的神情。快了,眾神經學家想。
男孩將目光從系主任轉向觀眾,然後又回到系主任身上。他開口說:「你媽,你媽,去你媽的,去你媽的,去你媽的醫生,去你媽的醫生……」
系主任喜形於色,他得意自己促使男孩情緒爆發的臨床敏銳性。
「去你媽的醫生!」男孩完全失去了控制,他繼續吼。
系主任收起微笑,臉漲得通紅。「別再說了。」他抓住孩子的肩膀,男孩卻停不下來。系主任勃然大怒地說:「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那邊能教他懂禮貌!」
當時我也在現場。我看著他們催促著備受羞辱的男孩走出會議室。有什麼事情搞錯了。系主任是位經驗豐富的臨床醫師,他是蓄意挑釁男孩的。他明明知道會發生什麼,結果自己卻掉入情緒的陷阱。如果男孩的辱罵行為是反射性的,是由於神經功能故障而引發病態的無意識反應,他的行為就不是故意的
40多年後,神經科醫師指出,妥瑞症很明顯的是遺傳性機能失調,可能是由於腦神經傳遞物的代謝紊亂,而主要的原因在於多巴胺失調。表面上,我們大多數人在概念上能夠接受妥瑞症無法控制的髒話產生於混亂的神經化學,而不是扭曲的心靈。
選擇感究竟是什麼?我們的認知感何時會隨著選擇出現?雖然有意圖卻意識不到?雖然沒有選擇但也會出現像是有所選擇的情形?──個人責任的本質。在讀了妥瑞症患者的描述後,你認為他對說髒話需要負什麼樣的責任?是全責、部分責任還是根本無需負責?你會做出怎樣的判定?我們是否應該採取什麼最佳思考方式?你是否覺得自己可以有意識、有目的地做決定?本書大部分內容都在闡述具有天生偏好傾向的隱藏層如何產生思考。我們已經看見基因會影響我們的思想。個人思考產生於這樣混亂、含糊的認知區,對於這一點,你感覺如何?
接著引發出一個更實際的問題
知道感、熟悉感、陌生感、真實感等,具有複雜的腦部作用與大腦顳葉刺激,是神經學上的珍奇現象。這些感覺都不屬於感情、情緒或思想等心智既有功能。這些感覺聯合起來表現出心智活動的不同層面,就好像有個內在的監視系統,我們可以覺察顏色、判斷,以及對自我思想的評估。
和這些感覺最明顯的類比,就是身體上的各種感官系統。透過視覺和聽覺,我們可以與周圍環境保持聯絡。同樣地,我們還有各種感官功能來評估自己的內在環境,譬如我們的身體需要食物的時候,就會感到饑餓;當我們需要水的時候,就會感到口渴。像這樣,我們具有將內在與外部世界連結的感官系統,這些感官系統會傳達我們身體的內在需求,所以我們也具備一個感官系統,可以告知我們意識在做什麼。為了覺察到思考,我們需要一種感覺來告訴我們,我們正在思考。例如為了鼓勵學習,我們需要有驗證自己走在正軌上的感覺,類似的感覺可以酬賞和鼓勵我們尚未得到證實的思想,雖然這些思想現在看起來停滯不前,但是總有一天會變成有用的想法。
《人,為什麼會自我感覺良好?--大腦神經科學的理性與感性》這本書所要傳達的核心訊息就是,知道感、正確感、確信感和確定感,並不是反復琢磨下的結論,也不是自覺意識的選擇,而是心理感覺自發的感受。
它究竟只是一種「感覺」。
《人,為什麼會自我感覺良好?--大腦神經科學的理性與感性》 ( On Being Certain: Believing You Are Right Even When You’re Not)。 作者:神經科學家Robert Burton
|
「不,醫生,」他盯著自己的雙腳說,「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抽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