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務必好好地相信孩子。然後,請引導孩子長出自信。
即使只是處理孩子間的爭吵,也應該要以此為原則。
文by本吉園子
雖然有人說,孩子吵架的話,就不問理由兩邊都處罰,但是不可諱言地,要想仲裁幼兒吵架是最困難的事。不,我是說,如果藉由判定哪邊對,哪邊錯、合不合道理、是否要懲罰這類的方法,是無法看穿孩子們吵架的真實全貌。因為在孩子吵架時,會將孩子本身的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原原本本地投射在吵架之中。
因此,我認為大人在孩子吵架時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只要停留在協助孩子整理他們說出來的話就好。請把找尋解決方法的責任交給孩子們。之所以這麼建議,是因為我認為,吵架是讓孩子成長的方法。
有一天,幼稚園裡的女孩們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事件。聖恵自己騎著兩輪腳踏車,心情愉快地在庭院裡繞著。另一邊,在一旁玩著賣彩色水遊戲的一群女孩也正玩著。
「ㄟ,你們有什麼顏色的水?給我看看!」
聖惠丟下腳踏車,闖進了賣彩色水遊戲的女孩中。這個時節,庭院的一隅正好盛開著煮飯花,女孩們正將濃淡各色的紅色水裝進小小的溶器裡。聖惠騎車時,在一旁觀察女孩們的製作狀況,興致一來就想加入幫忙,突然想起自己的腳踏車,回頭一看,腳踏車居然不見了。
「糟糕!腳踏車不見了!」
急忙四處張望庭院,沒想到卻看到久美子正愉快地騎著那台腳踏車。
「喂!久美子。這是我的腳踏車,還給我!」
「可是,你明明把它丟在那裡不管啦。沒有人騎,所以我就拿來騎啦!」
「人家只是下來一下下而已啊!」
「那,誰知道你只是要下來一下下呀!」
「還給我!」
「才不要!」
兩個女孩越吵越大聲,口水加上嘶吼,場面越來越失控,突然伸出手來互相拉扯頭髮、打了起來。狀況激烈到都可以看出沙塵飛舞,已經演變成非常激烈的爭吵。
年輕的老師們見狀從教室內衝出來,終於把兩個人分開來,開始聽孩子說緣由。但是,兩個女孩仍舊在情緒中,高聲喊著「還我」「不要」。這個時候,我先試著詢問包圍在兩個女孩旁的孩子們意見。
「請問大家,聖惠說,她只是先不騎腳踏車一下下。但是,久美子並沒有發現那台腳踏車原本是聖惠在騎的,對吧。兩個人都說得對,真是傷腦筋。請問大家,這時候到底該怎麼做才不會吵架呢?」
聽我說完,有一個孩子這麼說「聖惠,早知道就先找個人幫你看車就好了。」
對於這個回答,所有孩子都相當贊同說「沒錯,對啊」。一回神,我發現兩個當事人不也正豎耳傾聽?於是我趁隙問孩子。
「那麼,請問如果聖惠開口邀請你們來幫忙看腳踏車,你們會願意幫忙嗎」
「我會,我會」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確實,仔細看看孩子們的生活,其中真的有負責看管的角色在內。他們會要求朋友幫忙看著某樣東西。只要有其他孩子拿走,幫忙看管的孩子就會說「不可以拿走,那是某某人的。我正在幫他顧著」。
從大人的眼光看來,這樣的行為確實有些滑稽,因為孩子的世界裡居然也有確認所有權的方法。「一開始只要找人幫忙顧著腳踏車就好了……」這樣的意見,真是我們大人想不到的絕妙建議。
當我問「聖惠,大家說下次願意幫你顧腳踏車喔。下次這樣做好不好?」時,聖惠馬上點了點頭,兩個人彼此對於事情的解決交換了滿意的微笑。
等孩子們散去後,剛剛的年輕老師感觸很深地說「本吉老師,我現在知道為什麼我沒辦法好好處理孩子們的爭吵了。因為我ㄧ開始就主觀地認定聖惠是不對的,所以,不論我多麼地想要公平地處理,也沒辦法讓聖惠接受。」
聽老師這麼說,我又一次重新意識到自己在無意間所做的事。那件事就是,在處理孩子間的爭吵時,絕對必須要相信兩方的孩子。
因為如果孩子對於老師缺少「這個老師一定會認真看待自己的事」的安全感,那麼,孩子絕對不會願意說出心裡的真心話,當然也就無法接受老師所說的任何說詞。特別是,那些經常與人有爭吵的孩子們,心中一定有不被理解的寂寞感こ。
只要孩子覺得「不被愛」「得不到正面評價」,那麼欺負人的行為就會出現。然後,「壞孩子」的標籤就會被貼上,漸漸地孩子內心的不滿就會繼續擴大。現在對於這樣的惡性循環毫無察覺的大人們,似乎是太多了。
請務必好好地相信孩子。然後,請引導孩子長出自信。即使只是處理孩子間的爭吵,也應該要以此為原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