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一隻.png

日本半導體產業教父 菊地正典 的著作「プロ技術者になる!エンジニアの勉強法」(中文版《日本頂尖工程師的生存筆記》由 智富出版),以他40年來在日本和國際半導體產業的經驗,確實的描述了失敗的工程師,以及成功的工程師類型。

20101027115743625.jpg 

大學畢業之後進入職場。然而,大學的環境和企業完全不同。社會新鮮人難免因無法掌握期間的重大差異而產生種種挫折。

菊地正典說:

「失敗的時候」才更是需要學習的時候
.................只要是工作,就一定會有面臨失敗的時候。問題就在「失敗的時候」往往也是重要的時刻。因為失敗的功用,也就是「失敗的正面效用」是不容忽視的。

從人生的谷底才看得到的東西
成功之中往往隱藏著疏忽及自大。而且,成功的人也容易招來他人的嫉妒。
在我所認識的工程師中,有些人碰巧待在炙手可熱的部門,業績不斷提昇,還受到上司的關愛,在公司也得到很高的評價而職位更是步步高升,但本人卻漸漸開始自大起來。對自己的實力太過自信,再加上上司給予過高的評價,反而開始遭到周遭的排斥。若公司沒有變,上司沒有變……當然是很好,但就在這之後,公司成立分公司,上級長官換人,之後就收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人事降職令。
有句話說「男人若沒死過一次,就成不了真正的男人」。也就是說在犯下重大失敗或無法挽回的過錯而跌落人生谷底,嘗到決定性挫敗的滋味,實際體驗到如死亡的痛苦後,人就會產生戲劇性的變化。

經過這樣的體驗後,開始能感同身受他人的困難、痛苦、猜忌和嫉妒等,再來才能夠看見「自己有哪裡不對」、「哪裡不足」、「誤會什麼」、「該怎麼做」,甚至是「要做什麼?要怎麼做才能從這個狀況站起而更上一層樓」,之後才能更進一步開拓新視野。
 也就是說,身為一個工程師(人類),經過一次失敗、二次失敗而大大成長,這才是「成為一位真正的工程師」的意義吧。
 ...............................

例如蘋果電腦的史提夫•賈柏斯(Steve Jobs),他曾經被自己創辦的蘋果電腦開除,經過一番曲折後,才再次重返蘋果電腦,掌理CEO的職位,並且帶領低迷不振的蘋果電腦,依序發表了iMac、iPod、iTunes、iPhone等新產品,讓蘋果電腦重新再站起來。對我而言,賈柏斯是競爭同業的經營者,但他那如同浴火鳯凰般的生存方法,真是讓人為之驚嘆。
即使不是賈柏斯這樣的例子,我認為,能夠接受員工有「回鍋」機會的公司,不僅包容力強,業績也高。我想今後,不論是日本的社會或是企業,接受敗部復活的心態會產生很大的變化,所以希望新手工程師一定不要害怕失敗,大膽挑戰,才能迅速成長。

他分享自己的成功學習經驗:

我大學畢業後進入NEC就職,當時的小林宏治社長有句口頭襌是:「當個V字型的人!」
若將這句話直接套用在工程師身上,就是「當個V字型的工程師」。.....................

一旦專業深度增加,就必須相對增加相關領域的廣度;而增加相關領域的廣度後,也要相對地增加專業深度。................

在半導體等尖端技術的領域當中,隨著各相關技術領域的細分,也大大提高了其各自的專業性。也就是說,技術的複雜度提高,變成只有專業的工程師才能處理。如此,V字便會往縱向深入,而這麼一來就必須要努力去增加廣度了。

舉例來說,從事功能、邏輯、回路等設計的工程師,一定要增加與設備、加工、製造等的相關知識和造詣;另一方面,從事加工的工程師,也不能不去深入了解設計、設備、製造等相關領域的知識及造詣。
並且,在單純的技術面上增加經濟面、企畫面以及事業營運面等的相關知識,這些對於工程師而言在某個程度上都是必備的要素。因此,除了要關注學習經營管理及成本計算的基本知識(參考第四章)外,有時候也必須要有一定的水準去關心、瞭解各國的工資及稅制知識。
之所以要求工程師擴充這些相關職能的原因在於,技術(產品)從研究、開發到實體化的各個階段中,如果工程師對於價錢(成本)沒有有強烈的認知,也沒有重新認識本身所負責的業務並設立方向的話,就無法製造出具高競爭力、高附加價值的技術(產品)。
此外,拓展海外的生產據點時,工程師若不熟知該國家的國民習性、生活習慣甚至是經濟和法律的話,他能否能善用當地勞工來提高工作成果,也是相當令人質疑的。

還有一點,如果能加強對相關領域的關注及知識,就能站在比本身專業領域更高的立場來俯瞰業界,進而發現此技術的未來發展及風險。總之,若沒有拓展相關領域的廣度,技術甚至會停滯不前。

「只要問他,就能夠掌握情況」的工程師
似乎有人會問:「我已經了解理想的V字型工程師是什麼樣的人了,但實際上真的有這種人嗎?」在此,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在NEC任職時的部屬——I君的故事好了。
I君剛就任半導體工程師時,主要負責的是設備(半導體裝置)開發到量產的工作。其負責的設備包括:記憶體、微處理器(MPU、MCU)、邏輯程序和專用集成電路(ASIC〔G/A、SCA〕)等數個項目,但他不管在哪一個單位,總能提出獨到的構想,並對提高業績有所貢獻。就算被調職,也都能夠提出新的設備提案。

當然,I君除了自己所負責的業務之外,平時就有在研讀相關領域的設計、加工、製造等知識,不懂的地方也一定會向相關單位的核心人物請教,本身也會積極提供資訊,並與對方密切聯絡。因此,不只是I君自己所負責的設備,包括周邊相關領域有問題時,大家都會說「只要問I君就能瞭解狀況」。
當然,研究機關的成果報告及成果展示會、外頭的學會、座談會、研討會或是技術展示會等各種活動,I君也都積極參加。在技術展示會上積極聽取說明人員解說該技術在該公司的相關用途,並努力掌握此技術的使用方法。
對於報章雜誌等媒體的邀約寫稿及採訪,他都會很爽快地答應,滿懷誠意地回應對方(似乎也確實地遵守截稿日)。趁此之便,I君也順利在媒體界建立了人脈。藉此人脈,他也能打聽到相關書籍的銷售狀況,並透過銷售狀況自行分析目前大多數的人都想了解什麼。
就算是與半導體完全不同領域的會計及財務方面,I君也會利用書籍等來學習基礎概念。處理方式及適當的成本比率等有不明白的地方,他則會直接去請教會計。
I君曾說:「剛開始只是拚命想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因此會想要知道自己製造出來的設備,公司內外會如何運用。後來,漸漸也會想知道成本多少?售價怎麼訂比較好賣?材料需要改變嗎……等,我所思考的事也就跟著愈來愈多。為此,我也研究起入門書籍,然後『不懂的事就詢問專家,盡快解決疑問』。因為我發現詢問專家是最確實是也最快的。」

能成為V字型工程師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要能夠「以全體最佳化為前提 來完成個別最佳化」。
由此看來,小林社長一直重申「V字型工程師」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至今仍迴盪在我耳畔。

 

一個消極與積極想法的不同,造就了成功的工程師,失敗的工程師。

也就是如此微小的差距,造就了富工程師,窮工程師的不同。

頂尖工程師生存筆記new3改.jpg  《日本頂尖工程師的生存筆記》 智富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ymau 的頭像
    shymau

    愛閱讀,就是我的Style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