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園祭的起源 西元八六九年

當初為平息冤魂和疫情所舉行的祭典並非現在的「祇園祭」

【八坂神社】東山區、【祇園界隈】

被譽為日本三大祭典之一的祇園祭,從平安時代中期至今已延續了一千一百餘年,是京都代表性的夏日風情。祇園祭是由八坂神社所舉行,每年七月一日起為期一個月的祭典儀式。

東山祇園町的四条通上有一座大型的樓門,那裡便是八坂神社。關於八坂神社的創建流傳著很多種說法,而按照八坂神社社傳的記載,西元六五六年,渡海來日的伊利之使主為了供奉新羅國*1境內牛頭山上的牛頭大王,而創建了八坂神社。牛頭大王乃是釋迦牟尼佛的修行場所祇園精舍的守護神,被人們視為是驅除疫病的神祇而受到崇敬。牛頭大王和日本的須佐之男命*2是同一位神祇。

在神社創建之初叫做祇園社,自古便有濃厚的神佛習合*3色彩,還曾一度隸屬於延曆寺之下,所以也曾被視為是寺院。

到了明治時代,由於神佛分離令*4,祇園社的社名改為八坂神社,成為全日本供奉須佐之男命的神社的總社。

現在的祇園祭的特色是豪華絢麗,其中的山鉾巡行*5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動。但祇園祭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z-t807-01  

時間要回溯到桓武天皇之後六代,清和天皇的時代,各地災害頻生,疫病四處蔓延,當時的人們懼怕是死於非命、對朝廷懷恨在心的早良親王等六人的冤魂在作祟,而出現這些災厄。西元八六三年(貞觀五年),為了平息冤魂,天皇便在神泉苑(皇宮旁屬於天皇的庭園)舉行了御靈會(告慰死者靈魂的祭祀法會)。

然而疫情並沒有因此緩和。因此,西元八六九年(貞觀十一年)在供奉擁有消滅疫病之力的牛頭天王的祇園社裡舉行了御靈會。在這次的御靈會中,為了平息蔓延全國的疫病,便取當時眾小國的總數六十六,把六十六把鉾(長矛)從祇園社扛向神泉苑,祈求消除災厄。這就是持續至今的祇園祭起源。

後來,自西元九七○年(元祿元年)起,御靈會變成每年舉行。進入鎌倉時代後,開始出現華麗的山車和鉾車。

御靈會曾經因為西元一四六七年(應仁元年)發生的應仁之亂*6而一時中斷,到了西元一五○○年(明應九年)又重新舉行。之後,御靈會因為京都民眾積極參與的熱情,而變得愈來愈盛大,不再由朝廷或幕府主導。

御靈會開始被稱為祇園祭是進入明治時代後的事情。由於江戶時代末期的蛤御門之變,祭典中最重要的山鉾町遭受到嚴重的損害,便將祭典縮小規模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曾經一度被迫中斷,但京都民眾不斷堅持,讓祭典終能恢復舉行。換言之,把這項傳統繼承下來,並傳承至今日的,是京都的平民百姓。

現在每年的七月一日到七月三十一日,會依續進行吉符入(舉行象徵祭典開始的儀式並進行事項的安排討論)、鉾建(搭建山鉾車)、神輿洗(將八坂神社的神轎抬至鴨川以聖水清洗)等一連串的活動。祇園祭中最精采的就是十七日的山鉾巡行,三十二座山鉾車(一座正在修復中)用重要文化財Gobelin繡織、波斯製綴織等美術工藝品裝飾得絢麗豪華,再由一大群車夫拉著繞行京都市內,這絢麗的景象被人們稱為「移動美術館」。

到了有前夜祭之稱的「宵山」日子,各町內的山鉾便會公開展示,並在鉾車上演奏囃子(祭典用的音樂)

---

*1:古代朝鮮半島東南部的國家。
*2:日本神話著名神祇,為男神伊邪那岐所生三貴子之么子,最著名事蹟為斬殺八岐大蛇。
*3:日本本土的神道信仰與佛教融合而成的信仰系統。
*4:西元一八六八年(明治元年)日本明治政府頒布「神佛分離令」,欲使神令與佛教不再混合,卻導致「廢佛毀釋」運動,嚴重影響日本佛教界。
*5:由京都的各町區建造的山車和鉾車,共通點是在台車上有許多裝飾,山車較小僅有數人高,鉾車較大裝飾可達數層樓,由人力拉動於京都市區內繞行。
*6:發生於日本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任時的一次內亂,於此開始了日本將近一世紀之久的戰國時代。可參考本書第三章【西陣界隈】段落。

 

跟著時代漫遊京都  

跟著時代漫遊京都
作者:森谷尅久
ISBN:9862590256
出版社:世潮
出版日期:2013/12/2

詳細書介

arrow
arrow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