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要以「勝者‧敗者」的二元論來看待事物】
榮格心理學認為,正是失敗或是落敗的時候,才是改變的契機。具體來說,那個變化可以想成是個體化。
在榮格心理學中,並不以單純的二元論來看待事物,而是以活出自我為目標,這就是「個體化」的本質。「個體化」就是榮格心理學所主張的人生目標。
在思考「個體化」時,可以來看看高村光太郎著名的詩句〈道程〉的開頭部分。
通往某處的大道,我並沒有走在其中。
我的前方沒有道路,我的後方有道路。
道路就是我踏過的足跡。
因此,我永遠站在道路的最前端。
這首詩所描述的景象正好完美表現了「個體化」的過程。不是由某人走出了道路,而是我邊煩惱、痛苦著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走在人生這條道路上時,人就能活出自我。
但是,這個「活出自我」並沒如說得那樣簡單。
首先,「自己」究竟是什麼呢?
想要活出像自我,首先一定要從理解自己開始。
在榮格心理學中,為了理解自己,會尋求意識與無意識的溝通。那是指,增加內心的意識部分,而這就是榮格學派心理治療的核心。
《榮格心理學入門:自我重生的人生旅程》.山根久美子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