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ree Hugs:by Juan Mann

當你的雙手擁著我,我的雙手摟著你,這永恆剎那,即使有幾億年的時間都不夠我道盡。

──雅克‧普爾維爾(Jacques Prévert,法國編劇暨詩人

 

在一支黑白影片中,有個名叫璜‧曼恩(Juan Mann,這名字的英文發音剛好是「一個人」One Man呢)的高窕男子走在街上,帶著一塊白板,上面只寫著「免費擁抱」。行人從他身旁走過,大家都跟我一樣盯著他看,想搞懂他的意圖──他想幹嗎?他不正常嗎?這是捉弄路人的玩笑嗎?背後有何故事?就這樣,來往路人直盯著他,沒人上前,直到有個駝背的嬌小老太太停下腳步,跟他擁抱。為了配合她的身高,璜雙膝跪地,跟她抱在一起。就在那瞬間,黑白的影片變彩色,路人不再對他敬而遠之,而是開始走向他,展開一段段美妙幸福的邂逅──無預期的情感交流。熱情的免費擁抱,單純為了跟別人接觸,讓彼此有所聯繫。

我女兒艾瑪的確很喜歡。她不止喜歡,而是很愛。「這影片讓我覺得好幸福。」看完後她不停這麼說:「我好愛這支影片。」她容光煥發,神采奕奕,這種表情在青少年故意耍酷的宇宙裡還真難得一見。

 

隔天早上艾瑪和我去田納西州的歷史小鎮瓊斯柏洛(Jonesborough)參觀全美說故事節,她要去那裡訪問最會說故事的人,並將訪問拍攝起來,當成學校作業。

「妳知道我想做什麼嗎?」成天走到雙腿痠痛的我們在休尼家庭餐廳吃烤起司三明治,艾瑪忽然這麼說:「我很想在『說故事節裡來個免費擁抱。」

 

我們大膽走入黑夜裡,尋找海報板和奇異筆。永遠敞開的沃爾格林(Walgreens)連鎖賣場提供我們所需的物品。凌晨一點之前,我們完成了一張大海報:免費擁抱

 

訪問過更多說故事高手之後,那一刻來臨。就在不可思議的生命片刻,艾瑪走向主街正中央,「我辦不到。」艾瑪緊張地說。她不停把海報捲起來又攤開,重心從一腳換到另一腳。「我辦不到。」她重複地說,緊張地咬著嘴唇內側。「我辦不到。」

梅德琳最近告訴我,她從世界各地找來了一群女人來幫她慶生,並幫助她更勇敢當自己,給她回饋,給她擁抱。週末時,梅德琳跟這群女性朋友說:「我正試圖找回我的聲音。」

 

她的朋友佩特開口說話,給了梅德琳她真正需要也想要的誠懇忠言。「我實在受夠了一堆白種中年女人成天說要找回她們的聲音,這種話我聽過幾百萬遍。現在,我只問妳一個問題:如果妳有聲音,妳要說什麼?」

 

如果妳有聲音,妳要說什麼? 

 或許,就跟艾瑪一樣,你會以那個聲音宣布你要開始免費擁抱。但也可能你的聲音會說──啥?

 梅德琳和艾瑪一起走到主街的正中央。我拿著三腳架和攝錄機,站在一旁看。艾瑪怯怯地舉高海報時,梅德琳靜靜地走向她,給她一個擁抱。我在遠遠的地方錄影。梅德琳後退時,攝錄機觀景窗的左方閃過一個鮮豔的身影──一雙手快速移動,像一團醒目的紫色彗星閃過,開心奔放的身影後搖晃著一搓搓的黑色髮辮。那女人一把抱住艾瑪,將她舉離地面還轉圈圈。就這樣,艾瑪開始體驗免費擁抱。

有些路人小心翼翼,從旁走過,還不停回頭看,納悶是怎麼一回事。有些則靜靜地走向她,擁抱,帶著微笑離去。很難預測誰會停下來擁抱,誰不會,我得承認我很驚訝某些人竟會留步擁抱艾瑪。不知道為什麼,總之他們看起來就不像會擁抱的人。可見我們真是大錯特錯。我看著我們之前沒拿出來給世界的好禮物,暗自思忖著,我們之所以沒這麼做,只是因為害怕別人可能的回應。畢竟,拿著免費擁抱的海報走向世界,卻換來視而不見、從旁繞過、嘲笑奚落、懷疑質問,這種挑戰極為艱鉅,不是嗎?

 艾瑪進一步冒險,把海報舉得更高。她走出攝錄機的觀景窗外,走向主街上的世界裡,擴展她看世界的方式。剛開始看不見她的身影時,我有點驚慌,但隨後放鬆自己,頓時明白對我們母女的未來而言,她離開原位的舉動是多麼大的隱喻。她正直接面對這個世界,沒有我的保護,更重要地,也沒有我的介入。有一組電視臺人員在訪問她,路人從旁走過,有人停下來擁抱,露出微笑。她辦到了──她做到了對她來說最困難的事情。

我們開車回家,兩人都累壞了。「妳的訪問做得很棒,寶貝。」我說:「我知道這很難,我真的很以妳為榮。這週末有什麼事讓妳最喜歡?」

 

「免費擁抱。」她毫不遲疑地說:「免費擁抱棒透了。」

 

剝開舒適的外殼,撇開我們強加在自己身上的稜角,這樣一來就會發生大事而這大事就是我們當時經常沒意識到的生命意義。 

 

擁抱對健康有益,讓人常保微笑。

 

 

本文摘自《最後37堂生命的練習》》(Life Is a Verb: 37 Days to Wake Up, Be Mindful, and Live Intentionally)

 

如果只剩三十七天可以活,你會怎麼做?

《最後37堂生命的練習》一書作者派蒂‧戴的繼父,

在被診斷罹癌後三十七天撒手人寰,嚇到了派蒂,也驚醒了她,讓她開始檢視自己的生命。

她明白,好好活出生命不代表要拋掉工作,環遊世界,而是要更用心去過簡單卻精彩的一天。

 

這本《最後37堂生命的練習》(Life Is a Verb: 37 Days to Wake Up, Be Mindful, and Live Intentionally)

 是根據派蒂的獲獎部落格「三十七天」而寫成。

書裡提供了三十七則幽默但發人深省的人生小故事。

作者從這些故事歸納出六個核心原則,依照這些原則來過日子,你就不會懊悔,不管還有多少生命可以活。

 

yes:要如何過一種「好」,而非「好,可是……」的生活?

要慷慨:你要如何收受(或給予)比金錢和物品更有價值的東西?

發表意見:你要如何挺立不屈,但不死守自己是正確的執念?

多愛一些:愛(自己和其他人)可以如何讓你的生活產生革命性變化?

信任自己:你該怎麼挑選跟你共度時光的人?

放慢腳步:在這個繁忙匆促的世界裡,你要怎麼專注用心,站穩腳步?

 

 《最後37堂生命的練習》》(Life Is a Verb: 37 Days to Wake Up, Be Mindful, and Live Intentionally)

世潮出版 2012年5月發行

作者派蒂‧戴,一九五○年代末出生於北卡羅萊納州的一個小鎮。六○年代聽著鮑比謝爾曼(Bobby Sherman)的歌聲,穿著繪有藝術家彼得‧麥克斯(Peter Max)作品的熱褲長大,還出馬競選過班長。七○年代開始讀青春偶像雜誌Tiger Beat》,玩小型足球賽,把明星足球員強尼尤尼塔斯(Johnny Unitas)當偶像,曾在斯里蘭卡住過一陣子。八○年代在貴格會教派所辦的學院唸書,在幕尼黑住過,愛聽艾瑪崔汀(Joan Armatrading)和叟羅圖爾(Jethro Tull)的音樂,熬過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航海環遊世界。九○年代護照蓋滿章、深深墜入戀情,擁有第一個孩子,寫下第一本書。最近這十年寫了更多本書,有了第二個孩子。會偷偷跟蹤影星強尼戴普和詩人比利‧科林斯。最後終於找到自己的聲音和熱情。

 

派蒂著有兩本企業書,寫過上百篇討論全球領導趨勢和企業多樣性的文章,刊登魚各大報章雜誌。她的評論廣見於公共電視、《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財星雜誌》(Fortune)、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今日美國報》(USA Today)、《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和《倫敦金融時報》(London Financial Times)等。派蒂是「圓圈計畫」(Circle Project)(www.thecircleproject.com)的合夥創辦人,該組織是一跨國顧問與訓練機構,致力於幫助組織和組織成員更有效率地工作,更能跨越差異,真誠相處。她也奉獻心力,幫助社會大眾了解種族歧視和其他主義對個人和社會造成的損失,因為這些歧見會把人簡化,排除孤立他人。

 然而,不管她還有哪些身分,或者致力於什麼事,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當兩個女兒的母親。派蒂和丈夫約翰‧派特克(又名「棒透了先生」),及女兒艾瑪和泰絲,還有愛狗小藍,及兩隻貓咪定居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艾旭維爾的美麗山城。那兩隻貓咪雖有亂抓沙發的怪癖,但仍值得在此被提起(喔,原諒我忘了說他們的名字,他們是心心和蓋麗)。對了,最近發生一起不幸事件,使得家中成員多了小倉鼠瑪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