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e.png  

在與人初次見面時,有些人可以很快地就與旁人熱絡、親密起來,有些人則始終保持著淡淡的、一定的距離,而我,正是屬於後者

雖然也不是說自己身上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隱疾」,但對於突如其來靠近自己的陌生人(包括不熟悉的人在內),常常都會讓我莫名的生起氣來,尤其是那種猛地朝自己臉部襲來的,更是會令我想直接給對方一巴掌

以前我始終無法理解自己這樣的心態,不懂為什麼自己要對此感到不快,明明不是很討厭對方,但就是不喜歡別人太靠近自己

如果說是純粹的排斥與人之間的親密,但在面對較為親近的朋友時,我卻又很樂意與對方接近

直到看了《跟誰都有好交情的心理學【漫畫版】》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是所謂的「個人空間」在「作祟」

 

在與他人初次見面的時候,雖然注意姿勢或「該怎麼站好」的動作很重要但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重點,那就是「該站在哪裡好」。也就是說,要思考一下該站在距離對方多遠之處才是恰當的。在每個人的周遭都有一條無形的繩子所區隔出來的「個人空間」。在與他人初次見面時,最好不要侵入對方的個人空間。如果是熟人踏入這個名為個人空間的私領域,當然會令人感到開心;但若踏入的是陌生人,就會讓人覺得喘不過氣來而容易陷入緊張的狀態。我們在擁擠的電梯中之所以會覺得喘不過氣來,就是因為自己的個人空間遭到陌生人入侵的緣故。因此,面對初次見面的人最保險的作法就是,不要過度侵犯對方的個人空間。

個人空間會因性別或性格的不同而有差異。相較之下,女性的個人空間會比男性大;而內向的人的個人空間,也會比外向的人來得大。另外,個人空間也會視與對方親疏遠近的不同,或擴大或縮小的進行調整。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有這空間的存在,在與他人初次見面的時候,為了讓對方保持心境上的愉快,就要留心掌握好彼此之間的距離才行。

 

只不過,對我而言,這「個人空間」似乎大了許多

我不只不喜歡不熟識的人在物理現象上的空間太靠近自己,在情感上的空間也希望不熟悉的對象能保持點距離

記得有回我本來要陪母親去觀看她同學的日本舞表演,但因下雨,所以我臨時改變主意不去,而由母親自己去

結果沒想到,母親回來時竟拿了份禮物給我

她說,那是她一位同學以為我會去,所以特地拿來要送給我的

雖然那只是份小禮物,可是我跟她那位同學只見過一次面(而且還不超過5分鐘),我不明白為什麼她要送禮物給我?

至於母親另一位同樣只跟我見過一次面的同學則說,她很喜歡我的模樣,可惜我那天沒去,不然可以介紹她兒子給我

雖然兩位長輩的出發點都是良善的,但她們這樣的表現卻讓我覺得恐懼與排斥

我把這樣的情況以及感受告訴了摯友,她說,因為我們是屬於慢熟型的人,所以在面對她們那樣強勢突圍的熱情時,難免會無法接受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大阪媽媽,我記得我們初見面時,我的大阪媽媽就說她覺得我很像她的姪女,跟我很投緣

但即便是如此,她的表現仍舊是那樣不疾不徐,極其自然的讓我們的關係加溫(這或許也跟她的日本人性格有關)

所以,即便我們實質上的相處只有短短幾天,即使她從來都沒有很熱情的告訴我她有多喜歡我、我們有多有緣,但我卻很喜歡和她相處,每回去大阪時,只要有機會我都會去找她

可是反觀母親的同學們,我雖然很感謝她們的厚愛,但那樣的熱絡卻嚇得我想逃

所以我想,所謂的「個人空間」,廣泛來說應該不只是指物理上的空間,還要包括情感上的才是

而在與人相處時,我們除了要注意保持一定的物理空間外,也要留意自己是不是太過一頭熱了?

畢竟雖然熱情不是件壞事,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得消的,所以留心掌握好彼此的距離可是非常重要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人際關係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