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y 不講話會死  從小就是一個聒噪的小孩,老媽曾對我喊過"你不講話會死唷?!" 沒想到長大之後還真做了一個要靠說話的職業,還真是印證老媽說的話---

最近去圖書館借到的書,不過已經出版了一陣子了。我雖然才念了前幾章,不過裡面有些東西還算不錯,推薦給有需要的人看看,內容蠻淺顯的,家長或是非專業人員也可以看懂。

博客來的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3018

一開始當然先介紹一下什麼是過動、注意力不集中,這個定義我想大家一定熟到爛掉,等等再來找DSM -IV的資料。

第2章則是稍微介紹一下大腦的構造,說明成因是什麼,這個有稍微看過書的也知道,額葉Frontal lobe的活性過低多巴胺的分泌不足或者是再回收系統吸收過多的多巴胺,書上是寫說:過動症病人的多巴胺活收系統所回收的多巴胺,比一般人高出了百分之七十之多,且過動症患者腦中負責接受多巴胺的細胞,其上的受體數目平均較一般人少了百分之十六。然後過動症的確是跟遺傳有關係,所以如果爸爸或者媽媽有的話,大約有57%的人都有一個以上的孩子同樣罹患過動症。

過動症的治療最常見的方式是藥物治療,大家最熟悉的是利他能(Ritalin),其他的我就比較不熟了,像是派醋甲脂(Methylphenidate),這兩種是中樞神經興奮劑。非興奮劑的藥物有思銳(Strattera),也可以合併其他用來降低憤怒、焦慮或憂鬱的藥物一起使用,如樂復得(Zoloft)、百可舒(Paxil)、帝拔癲(Depakote)、降保適(Catapres)或Tenex。 <-小聲說,以上藥物我只知道利他能跟帝拔癲

第三章則是在說要怎麼用藥,很多家長會抗拒用藥,不過我覺得這就像是近視的人要帶眼鏡一樣,有過動症的人就是因為體內的多巴胺分泌不足才會有過動的現象出現,所以當然是要幫他補充不足的東西囉,只不過很多家長都搞不太清楚,甚至有些人都會幻想,只要孩子吃了藥就會立刻變成正常人,以為跟吃感冒藥一樣,很多家長還會自己當醫生隨便調整藥量,難怪都沒有效果,我記得我之前看過的書也都是說要搭配行為管理,藥物才會發揮最大的效果

但是要注意一點,有部分的過動症病人(約15-30%),要不是對興奮劑不起反應,就是無法忍受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這類的病人並沒有腦部皮質活動減緩的情形,所以吃了中樞神經興奮劑當然是沒有效果的。

除了藥物的治療,現在有一種被看好的方式是腦電圖生理回饋(EGG Biofeedback),又稱神經療法。這個療法的基本精神在於,假使病人能學會控制那些掌管注意力、計劃動作的腦部區域的活動,就應該可以改善其注意力缺失和過動症狀。此療法進行的方式如果必人能夠讓腦部的活動量提高,並維持半秒鐘的時間,與測量儀器相連的電腦就會發出聲響並改變螢幕上的圖案作為回饋。

第四章則是強調營養的重要性,這個論點其實在其他的書比較不常見(搞不好有,只不過我沒有認真讀也說不一定 XD),總之呢他強調過動症的兒童每天早上都應該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過動症的病人,早午兩餐都應該攝取15-20公克以上的蛋白質。

書上寫到有幾種營養素對於腦部的運作最為重要,包括三種胺基酸:酪胺酸(Tyrosine)、色胺酸(Tryptophan)`、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與三種礦物質:鐵、鋅、鎂,以及必須脂肪酸。

第五章則是說到過動兒也有權獲得學業上的協助,裡面有幾句話說的很多,像是書上第95頁:有人會覺得「我知道這學生患有過動症,但他再怎麼樣都應該學會在上課時做筆記。」在我看來,過動兒能學會做筆記當然很好,學校也應該給予這方面的指導,但是,在養成足夠的筆記能力之前,這樣的學生有權要求協助。認為一個十五歲的過動兒「應該有能力抄筆記、整理資料、研讀學習指南、準備考試、看懂文字資料、寫得出像樣的文章」,就跟認為「一個有視力障礙的學生必須要在十五歲之前讓視力變得良好」一樣荒唐可笑。

基本上我很同意這個作者的話,同時間我也要反省我自己是不是有時候也把這個標準放到自己個案身上,明明現階段他辦不到的事情,卻因為同年齡小孩都可以做到,所以硬是覺得這個小孩也應該具備這個能力。

還有另外一點就是他覺得過動症的判斷不應該由老師進行診斷(老師們也不應該自認為有這個能力),畢竟他們並沒有受過這方面的訓練,也缺乏相關的專業技能與合格證照。 這句話也很重要,我記得我以前實習的時候,老師們也都告訴我們"語言治療師不能說出診斷名稱,那是醫生給的",即使我們一看就知道這個小孩是亞斯柏格,也不能很明確的跟家長說"阿你的小孩是亞斯柏格的小朋友",其實我一開始也很不服氣說憑甚麼我們不能說,不過工作越久,越覺得這種診斷當然不是靠我們這些比較有經驗的臨床人員就可以隨便說說的,醫生有自己評斷的方式(不過。老實說,很多醫生真的很不認真,明明症狀這麼明顯,還不知道要建議家長去看小兒心智科),有時候跑一些學校,老師就會說"語言老師你過來看一下,這個小朋友是不是...的小孩"(通常...大多是"自閉症"、"過動"等),拜託!我才剛去那間幼稚園,跟裡面的小孩都還沒看過面,最好瞬間就可以知道小孩的症狀了,(不過話說真的很明顯的小孩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的),當然是要透過觀察以及老師給予的一些訊息才能比較有根據的說"看起來很像"。也有些家長帶小朋友來給我看的時候,說老師告訴他,他的小孩是...,但是實際上根本不是,所以說,拜託各位老師不要自己輕易下診斷,臨床的人員也要注意,你可以給予建議,但下診斷這件事情請留給專業的醫生,可以提供訊息給家長說,因為小朋友有.......的現象or行為,跟...(某種症狀)有點相像,跟醫生討論的時候要記得提到這幾個點。

還有一個人如果有糖尿病、低血糖症、甲狀腺疾病、貧血、過敏、睡眠呼吸中止或其他疾病,也都有可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所以在說出

目前只看到第5章,之後的等看完了再來補。

~內文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styjc/article?mid=528&page=1#2127~

105教養過動兒.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