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臨睡前,在廚房猶豫著要不要準備今天的午餐便當。下意識地隨手打開了冰箱,一包飽滿的手工米粉在我眼前閃閃發著光,就這樣,心血來潮的我,就在深夜11點炒起了米粉,還沒上床睡覺的女兒成了當場的最大獲利者,完全不顧時間已晚,便試吃起熱騰騰的炒米粉。眼見她小姐就著我小時候讀的小野的書,端著米粉悠閒地品嘗。
等我把廚房整理完畢,刷完牙的她跑到跟前,張著大大的眼睛,甜甜地對著我笑。「媽媽,哥哥睡著了。那我就可以跟你們睡了。」老天!原來這孩子東混混西摸摸,心裡盤算的是這件事啊!
爸爸看著她理直氣壯地把枕頭跟棉被都搬進臥室床上,開她玩笑說,「這麼大了還要賴著我們睡啊!這樣不好吧!你的同學們也都這樣嗎?」女兒不假思索地說,「我不知道,但我就是喜歡跟媽媽睡。」然後鑽進了鋪整好的被窩裡,露出滿足得不得了的笑臉。
老實說,「這麼大了還要賴著我們睡啊!」這句話,聽在即使已篤定要讓孩子撒嬌個夠的我耳裡,依舊會很直接地衝撞進內心。於是,為了把心裡的動搖搞清楚,《臥室,決定孩子的未來》一出現,就納入了我的書單。
這本書是由教育社會學博士 篠田有子歷經20年、調查了5000個家庭所作的劃時代性的關於睡眠與兒童心理發展關係的報告。她認為,嬰幼兒的睡眠型態會深深影響一個孩子的心理發展。家人間的睡眠方式不但會影響孩子個人心理發展(情緒穩定度、獨立性、社會化程度),也牽動著父子、母子、父母、手足關係甚至是整個家庭的親密度。
光是這樣的敘述,就讓我感覺內心有兩股力量在激烈拉扯。以往,我總是因為羨慕歐美孩子的獨立自主,而仿效著他們的作法,狠著心讓年紀尚小的孩子獨自一人睡覺,卻又對自己的狠心感到有些罪惡感。對此,作者說「事情沒那麼簡單」,父母們最好還要把文化中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模式、父與母各自對於自己角色的定義、父母希望呈現的家庭全貌,這些很裡層的東西全都要納入考量,因為每個環節是緊緊相關、環環相扣的。換句話說,冰山一角容易看得清,最重要的事都藏在冰山底下,那看不見的巨大體積中。
那麼,父、母、子(女)到底該怎麼睡呢?書裡說,根據調查,一般狀況下常見的有五種睡法(母親中央型、孩子中央型、父親個別睡型、孩子個別睡型、孩子與父母在同個房間但自己睡型)。如果以大家所熟知的動漫人物來比喻,依據睡法不同所教養出來的孩子會有靜香型、大雄型、小夫型、小杉型與胖虎型或是小丸子、小玉、丸尾跟濱治型等,作者這麼一比喻,腦海中就出現了比較具體一點的形象。這麼一來,我就比較能對於接下來作者所要說的該認真思考的事情有些親和感,而願意細細的閱讀了。
讀完書,我對於「這麼大了還要賴著我們睡啊!」這句話,有了另一層認識,對於它所抱持的情緒也不同了。原來,我只要把自己現在的與想要營造的家庭氛圍、親子關係、夫妻關係都先看清楚,也想清楚了,再依著書上的建議適度調整看看就好,不再需要跟著外在的價值觀團團轉或是隨之起舞了。接下來,就是好好地跟老公說清楚,讓他安心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