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朋友在噗浪上發出了「聆聽也是種藝術」的慨嘆
對此,我深有所感
這句話可以有兩種解釋:1.懂得靜下心來傾聽對方說話是種藝術;2.能夠聽著對方漫無頭緒甚或情緒性的發言卻還能平靜以對也是種藝術
先來談談第一種解釋吧!
現在人大多都不太會傾聽,總是一股腦兒的想說出自己的想法、意見,至於別人怎麼說?不管!先等我講完了再說
就是因為這樣的態度,所以才會造成現代社會中許多的「溝通不良」
有的時候,不是彼此間有代溝,或是溝通的方式不對,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沒有去仔細聆聽對方的話語
人家都還沒說完呢!就匆匆打斷,迫不急待地發表高論
這樣,不但會造成溝通上的誤解(話只聽一半,怎麼能完全了解對方的真意呢),時間久了,也會造成溝通上的阻礙(既然我說的話你都沒在聽,那還有浪費唇舌的必要嗎?)
親子間的溝通亦是如此
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一定有他的理由,做父母的如果只一味的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教訓孩子,以自以為對孩子好的方式來愛護孩子
那麼,很有可能做父母的一輩子都聽不到孩子真正的心聲或想法,這樣的結果,不用說一定會帶來親子間的隔閡與疏離
如果有天孩子脫口而出「我爸媽一點都不了解我!」這也不令人意外,捫心自問,自己是否有給過孩子發表意見的機會?自己是否真的有靜下心來好好聆聽孩子的話?
在這一點上,我對於日本人甚感欽佩
因為每次跟他們說話的時候,他們都會很認真的傾聽,兩眼也會直勾勾地盯著你看,雖然有時會因而感到不自在,但,你也會知道,對方是真的很用心地在聆聽你說的一字一句
接著再來看第二種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碰到因情緒失控而口出惡言,或者本身修養就不夠好而不懂談話禮貌的人
通常在這種時候,我們是要隨著這些人的情緒起舞呢,還是平心以對?
想來,若非有相當的智慧,大多數的人還是會揚戈相向吧
可是,大家有想過嗎?會口出惡言或不斷抱怨的人一定都是因為自己的心緒不佳,這個時候他的心靈其實正處在一種發病的狀態中
生氣是種病,生氣的人正因為心靈生病了所以才會生氣,面對著一個生病的人我們又何必跟他太過計較呢?
那些情緒性的字眼讓它聽聽就過,如果還把它留駐在心中,那麼它是否也會成為我們日後的病根呢?
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重複不斷的訴苦
這種情形我之前就曾碰過,一位朋友,只要一在MSN上遇見我,就會不斷地跟我訴說自己那難以成就的夢想、家庭的不和諧、家人的不支持一類的苦境
剛開始聽的時候我還頗為熱心的給他建議、安慰他,但時間久了,當他的話語都是在重複這些內容時,我不禁開始感到厭煩,甚至覺得他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
可是等事過境遷,那位朋友因出國而甚少與我聯絡後
我開始重新思考這件事,我以為,當時的我也真的是太沒有智慧了
那位朋友之所以會一再跟我訴苦,那是因為在他身邊沒有一個可以聆聽他說話的對象,他沒有手足,跟父母之間的隔閡也很大,同時因為是在家工作的原因所以也沒有同事、朋友可以陪他聊天
而我則是他相識十多年的老朋友,有許多事他都會跟我說,也只能跟我說
或許在他傾吐的時候也正是他在進行自我療癒的時候,或許他要的不是我給他什麼幫助,只要我靜靜的聆聽就好
然而我卻為他的病所感染,讓自己的心態也跟著失了衡
不過,幸好當時我雖感到不耐但並沒有狠心的把他往外推,又或者是講些不中聽的話刺激他
如果當時我這麼做了的話,不知道那會不會造成我一輩子的遺憾呢?
所以,說話是種藝術,而聆聽同樣也是種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