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eart1.jpg 

 怪獸芬

記得一年多前,公視有個很不錯的節目誰來晚餐,每集都會由某位明星帶觀眾走入台灣某個角落的某個小人物家裡,讓我們有機會從別人家的餐桌上了解有別於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人生觀。我喜歡那個節目,因為坐在家裡就能體會家有貴客臨門的喜悅,坐在家裡就可以聽到另一個人分享他的故事,實在是個享受。

記得有一集來到了一個只有三人的平凡小家庭,年輕父母言談間時刻流露出對獨生女懷抱著的極高期望--女兒英文要好並且有朝一日要帶著女兒到英國讀書。為了早日達成這個期望,全家過著在我眼裡看來極其嚴酷的省錢生活,比方說冰箱不能超過三秒、每天去超商拿醬料包、餅乾一次只能吃幾個、平常吃的是超省錢料理等等。當訪問中,女兒對這樣的生活提出抱怨時,父母的回答令我咋舌。

他們對著女兒質問說:「我們這麼辛苦還不是為了你。英文好,未來才有競爭力,而且你還要去英國讀書!要花很多錢!現在不省要怎麼去」接下來,女兒在鏡頭前給了個毫不客氣的回答,她說:「我不是已經去過美國了嗎」 當下媽媽為了不示弱,絲毫不顧女兒面子地說:「那樣不夠,那樣英文不會更好而且你的英文很不好,還需要加油

那天的節目之所以令我印象深刻,除了母女犀利的對話,還因為後來工作人員私下詢問女兒想法的訪問。當工作人員問:「妳喜歡英文嗎」女孩毫不猶豫地說出:「我不喜歡英文!我才不想去英國

曾經有個記錄片童話劇場》從各個面向探討兒童學習美語的現狀與各方專家的說法。同樣令我印象深刻的,仍舊是某個國中孩子對於學習美語的想法。他說:「我從幼稚園就學英文了,我恨死英文了,有一天我要把英文丟掉 

對於孩子的未來,我們總是擔心自己提醒的不夠努力的不夠的不,使得將來孩子埋怨我們。為了這個假想中的恐懼,我們戰戰兢兢時時刻刻緊盯著孩子。飯吃少了,煩惱。身高不夠,緊張。才藝少學了,慌張。考試分數不夠,擔憂。人際關係不佳,煩心……在種種恐懼之下,我們忘了孩子在出生後,醫生剪斷臍帶的那一刻起,孩子就已經脫離我們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了。在種種擔心之下,我們成了孩子的主人,忘了要聆聽孩子的心聲,忘了問問孩子的意願,忘了要面對未來的,不是我們而是孩子自己。

想著當時螢幕中孩子的心聲,我茫然了。當我們這麼地努力想要讓小孩擁有最好的一切的同時,卻不知道我們的努力竟然推著孩子往我們希望的反方向走《愛無敵》的本吉圓子老師提醒我們說:「你是不是在孩子還沒開口前,就主動為他做什麼或是買東西給他?如果是,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寵孩子。父母們都以為自己很愛孩子,然而孩子們是否能如實感受到父母的愛呢?如果你做的都不是孩子要的,孩子感受不到你的愛,那麼你的愛意並沒有傳達到他心中。

雖然本吉圓子老師是幼教專家,但我想這個原則應該是一體適用的,同時也給了我新的提醒,下次當我急切地想給孩子什麼時,我會記得停下腳步,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再傳達我的想法後再決定。否則,好意變成了白工可是會令人捶心肝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ymau 的頭像
    shymau

    愛閱讀,就是我的Style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