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e.png  

 

朋友說,如果想要愛情,卻奢望另一個「她」不會恨她,那是很狡詐的

那天,當她坐在咖啡廳裡這麼對我說的時候,眼前的她似乎變成了另一個人,一個我不認識的陌生人。

她這一路走來有多辛苦,我都知道,工作上的事、家庭中的事,雙面夾殺得她幾乎喘不過氣來

如果今天她能遇見幸福,我當然也很替她高興

可是,對於她現在的這段感情,我實在無法給出祝福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與愛情的權利,但,那不該奠基在另一個人的痛苦上

即便朋友認為她的行為並沒有錯,但對方已經開始恨她,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靈魂轉生的奧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美國殖民晚期的維吉尼亞州(Virginia),湯姆、愛麗絲、露露三人彼此是好朋友。湯姆當時是愛麗絲的丈夫,露露則有點像個媽媽天使,曾在湯姆的太太為了某些未知的原因而離開他時,照顧他直到恢復健康。露露的動機原先純粹是出於對姊妹的善心,但她的善心卻使她與湯姆間產生了情愫,愛麗絲發現後極度地怨忿。這莫名的怨忿與嫉妒很快就演變成憎恨,這些侵蝕的情緒傷及這受苦女人的心靈深處,即便經過了幾個世紀都還存在著。

到了這一世,愛麗絲與露露轉生為姊妹,但從小開始,兩人就相互嫉妒、猜疑與憎恨,爭吵不斷。

理性地說,愛麗絲此生沒有必要去憎恨或欺負她的妹妹,但是在她潛意識的深處卻滿懷恨意。而於露露,所有防衛與復仇的機制也被潛意識所警醒。不知不覺中,她們開始重演過去的情緒鬧劇,並且不由自主地互相嚴陣以待。

 

在佛教中,業共可分為身、語、意三種,不只是我們的行為、言詞,連我們的心念都可以造業,可以興起輪迴,其中,尤以意業最為深重,這就同於凱西所說的:「不是行為,是動機」

輪迴之起,不只是因為出現了實際、具體的行動,每分每秒的起心動念都會薰習成種子,以待機緣的成熟而發酵

所以,凡是被我們所傷害的人(即便是無心的),只要他心中對我們有了怨恨,那麼這份怨恨都會儲存起來,直到適當的時機點,便會開始萌芽成長,除非在這輪迴中的某人願意放下這怨恨,否則這樣的戲碼只會不斷的反覆上演,就向上述的愛麗絲與露露之間那樣

 

我們的行為是一連串的鎖鍊,一旦開啟了輪迴的因,就會展開連續不斷的果。所以菩薩才會畏因,可惜,看不透的眾生卻只畏果;所以,我們才要小心踏出去的每一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