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1.JPG 

 小素.png

因為渴望和需求,常常會讓人感到不安,對於自己的生活、對於自我的人生。我相信這是人的普遍現象,也就是所謂的常態。這個「常態」,常常導致我的心緒起起伏伏,時而高亢時而低盪,擺盪地過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春夏秋冬四季。

《戒斷力》一書說道:只要身而為人,任何人都有無法治癒的不安,因為人類擁有「後設認知」這種由第三者的角度客觀審視自己的能力。

這個種能力雖然非常棒,卻也讓我們因此產生了弱點。

就是常常會問自己:

「繼續這樣下去好嗎?會不會有問題?」

「一直都遇到好事,接下來不會有問題吧!」

我們一直希望獲得「沒問題」的保證。

就算工作或家庭生活都過得很順利,也會突然出現不安的疑惑。

「世界上一定有完全適合我的對象才是。」

「一定有更適合我的工作才對。」

無論多麼順利,總是會對現狀產生「這樣子好嗎」的不安。

這樣的不安,可以說是無論尋求醫師或諮商師、父母、兄弟姊妹或朋友,不管是什麼樣的情人,甚至是酒或藥物,或者取得多麼大的成功,都還是無法感到被療癒的根源。這樣的情緒總是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

所以,這也可以說是「自己無法加以改變事物」──察覺的開始本來就沒有任何人可以真正得到慰藉,人總是會時而感覺到不安與寂寞。而且任何事情都沒有百分之百的保證)的代表。

然而不管你採取什麼樣的行動,產生怎麼樣的結果,結果還是會被不安包圍。

無論如何,只要是人就無法得到真正的慰藉,總是會感覺到某種不安,如果對這一點沒有自覺,就算你好不容易擺脫了一個問題,還是會有可能遇到其他的問題。

但是,只要改變觀點,就可以這樣思考。

「這樣下去真的可以嗎?」

正是會這樣想的人才比較慎重,懂得重視自己或其他人的生命,眼前的欲望反而變得讓他成長。自己的生活或人生會變得更好,也能更自由自在地活著。

這本書告訴我:

答案不在於去尋找你擁有什麼樣能力的證據,而是去找出你自己「具有生而為人的優點」的證據。在於,察覺什麼是「自己無法加以改變的事物」?什麼是「自己可以加以改變的事物」?

 ~資料來源戒斷力-從 「察覺」開始跳脫人生惡性循環》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