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怪獸芬

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很愛聽親職演講。大多數聽過的演講內容已不復記憶。但,確實記得某個講師的一段話當真從此影響我對待孩子的態度。 

這段話的意思大約是說,長大成人的我們總是對於年幼時光只剩下模模糊糊的印象。但是,有幸成為父母的人卻有個寶貴的機會可以用自己的畫筆重新描繪這段記憶。只要我們在對待孩子時,站在與孩子相同的高度,用心體會孩子的心情與想法,想想如果自己是孩子,希望怎麼被對待就好。 

當時,這樣的一段話深深打動著我。老實說,我並不確定這麼做是否真能如老師所說,幫自己填補那記憶模糊的幼年時光。但,「站在與孩子相同的高度」就足以說服我今後遇到我與孩子的問題時,要暫停一下,讓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事情、同理孩子的狀態,然後再試著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實際這麼做之後,我發現,大多數時候,只要能稍稍做到,就能讓情緒緩和,問題也不至於隨著情緒漫天飛舞到我們也無法解決或事後為之懊惱的境地。 

猶記得,兒子上小學後的考試初體驗得了個15分,我跟兒子就是在「站在與孩子相同的高度」的原則下,重新檢視自己內心的「啥?15分!!」「只是簡單的注音符號怎麼可能都不會?」「上課到底有沒有在聽啊?」「難道我兒子是笨蛋?」各種想法從何而來,當初年幼的自己又是怎麼面對考試成績不佳的。這麼做,幸運的讓我聽到了兒子的真實想法,於是,我有機會跟他一起想辦法面對他的信心危機;有機會想清楚,注音符號的功能與用途。

這兩年女兒在多種樂器中反覆學習又放棄,我承認,有一度我甚至威脅她說:「再不好好學就不准妳學了」。但,「站在與孩子相同的高度」提醒我,試著想想自己對於學習樂器的經驗,猜想女兒的處境,與女兒談談她的想法。也因此,我有機會再重新看看當年學習樂器的自己,也能得知她事實上是想好好找個樂器定下來學習,卻苦於遍尋不著喜愛的樂器;也有機會陪著她又度過一個煩惱。雖然她現在又熱衷於琵琶,我也不確定是否會就這麼持續下去,但當下很認真就好。 

日本首創「幸福親子諮詢中心」,讓前來諮詢的媽媽跟孩子們都重新找到幸福的的阿部秀雄在我們即將出版的新書《孩子,是媽媽最初的老師》中提到,孩子種種惱人的行為與反應,其實就正真真實實地反映出父母內心的樣態。事實上,任何一個大人的內心裡有各式各樣的情緒,這些情緒是從小到大日積月累而來。每個情緒的背後,代表著一段被對待的記憶,一旦孩子的某項作為引發了我們內心負面的情緒或記憶,孩子即有可能成為當年沒有被好好對待的我們的幼時替身,因而在我們無意識間發洩情緒的同時,承受雙重的傷害。

 阿部老師在此書後記中,舉了兩個他曾諮商的實例。

 「小學一年級的拓也,爸爸在公司表現平平,這二年來努力加班的成果卻因不景氣化為泡影。爸爸父親因此藉酒澆愁變得更晚回家。

有一天,回到家時,拓也還沒睡。平時很聽話也很認真的拓也,突然在爸爸面前惡作劇。此時,在公司受了一肚子氣的爸爸不禁大發雷霆怒吼說「連你也把我當笨蛋耍嗎?」

疏不知其實,這二年來,腦子裡只有工作的爸爸,在家時幾乎從未露出笑容,拓也怎麼也想不起爸爸的笑臉,無法完成當天的「畫出爸爸的笑臉」作業,才這麼做的。」

 「一位兩個孩子還在念小學的媽媽說,她因為累積的壓力總是成天愁眉深鎖,不然就是對兩個孩子發飇。有一天,兩兄弟小心翼翼靠近她,交給她一個裝有一枚五百日圓硬幣的信封,上面寫著:「給媽媽:微笑費用,五百元。請笑一下」

吃了一驚原本打算一笑帶過的媽媽,眼淚卻撲簌撲簌掉了下來。」

 阿部秀雄在書裡還有段話,在此跟大家分享。

 「對孩子來說,母親充滿慈愛的笑臉,正是太陽。只要母親有笑臉,通往幸福的育兒之路,就像一半的路程已得到了保障。只要在母親的笑臉圍繞下,孩子便能夠:

 深切體認自己受到母親無條件的疼愛

因母親充沛的活力感到安心

感到「活著是件開心的事」而得以肯定自己的人生

 

以上三點,相信大家都了解,這確實是撫育孩子幸福成長的要件。」

 表面看來,是孩子不懂得看大人臉色,老是刻意搗蛋跟惹麻煩。然而事實卻是,孩子心思細膩能看穿父母的心思,並寬容地想盡點力幫助受困的我們。如果我們能用「站在與孩子相同的高度」想想孩子怎麼了,而不事先就把自己的情緒加諸孩子身上,或許就能找出離開困境的那條路。如此從另個面向看來,怎麼能不說,孩子是我們的老師呢?

 

本書由世茂出版於八月初發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