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編輯《世界第一簡單量子力學》這本書時
我在腦袋裡想的不是複雜的化學分子式,也不是長串的數學公式
卻是多年前,我曾聽聞過的佛學知識
我雖然專修中文,但研究所研究的卻是宗教相關
因為對宗教很感興趣,所以除了一般的宗教性學術課程外
平時,我也會去上些社會團體所開的佛學課程
當時,我最主要去聽的就是學長(他同時也是佛教大學的講師、助教)在每週五所開設的、對印順導師著作的講解課程
我還記得,當時在講《金剛經》時,為了解釋「空」這個概念,學長他可是花費了好大一番心力
要將「空」解釋得讓人完全清楚不是那麼的容易
在中國佛教中,光是為了解釋「般若空義」就可以發展出六家七宗來
所謂的「空」指的並非完全的空無,而是指「假有」、「假空」的狀態
這樣的狀態正是源於因緣的合和
例如,在桌子上有一枝筆,它雖然存在,但也不存在
現在它之所以會存在在這桌上並被我們所看到,那都是因緣合和之故
待得因緣散去,這枝筆也將不復存在,這就是所謂的「假有」
可是這枝筆雖消失了,但也不是完全的消失
因為一旦因緣具足,它又會再度存在,這就是所謂的「假空」
同時,這枝筆雖然目前暫時存在於我們眼前,但它的存在卻不是安定不變的
事實上,這枝存在於我們眼前的筆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都在晃動
只是我們的眼力固著於具像物之上,所以無法看出它的離散
同樣地,在《世界第一簡單量子力學》這本書中也提到了「物質是由波所組成,而且所有物質都具有波動性,甚至連我們的身體,也會像波一般飄來晃去。」的說法
這說法簡直與佛陀對物體的本質解說無二
在當年那個沒有電子顯微鏡的時代,佛陀卻已對物體的本質做出了如此精密的解說,實在是令人深感佩服
怪不得後世人都稱佛陀是「偉大的覺悟者」
![]() |
s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