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439755_3904278256273144_8547106671886955568_o.png

也許很多人都認為
在修行的道路上,欲求和煩惱=負面
欲求會生出苦,求不得苦、求得了也苦,而煩惱則是妄想,是無明,念念相續、念念不斷,由無明而緣起,使人不停流轉於輪迴
但,在佛教裡也有句話說:「煩惱即菩提」
這指的並非煩惱即等同於無上的智慧、覺悟,這指的是煩惱和菩提一體的兩面:迷即煩惱,悟即菩提,離了煩惱,就無菩提可求
佛教有顯密之分
顯教否定了煩惱和欲求的正當性,將之視為痛苦的根源
但密教的思想,則是不否定欲求與煩惱的存在,而是澈底利用
密教坦然接受人想要變得有錢、想獲得認可、享受歡迎等欲求,認為這些都是很自然的發展
想買車、想買房、想和他人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希望高人一等,有這些欲求都沒有問題,因為高漲的欲望在得到滿足後就會降低
所以就密教來說,欲望不應被強制消除,而是要透過滿足、獲得,來讓人明白真理,進而終止追求。反而若是強制消除欲望,一切都將沒有止息的一天
「煩惱有多少,開悟就有多少」,這是密教特有的思考方式
就像煩惱與愚蠢VS開悟與覺醒
有多少愚蠢,就會有多少覺醒
而所謂的愚蠢,正是一顆開悟的小種子,是讓我們獲得無上正等正覺智慧的機會
所以,我們實在不需要完全否定自己的欲望與煩惱
唯有一點要注意--坦然面對、接受,但不執著
人生的痛苦,不外乎來自執著
我們可以大方承認自己有著那些欲望,並以正當的手段去獲取,但不要陷溺其中
不是自己的,求不得;是自己的,跑不掉
帶著平常心去面對這些煩惱、欲求,煩惱與欲求也能在瞬間轉為菩提
.
.
《你想要的,有九成都會實現:「身口意法則」的人生練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