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9789865779665
作者:木野孔司、齊藤博
出版社:世茂出版
日期:2015/4/2

【內容簡介】

牙醫的良心告白,別讓黑心牙醫偷走你的存款!
【特別收錄】TCH矯正便條★刷牙海報
NHK『老師沒教的事』、『恐部的家庭醫學』極大迴響!

為什麼拔牙後一定要加裝假牙?
我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罹患牙周病?
為什麼人工植牙那麼貴?

★牙齒不只是你人生的配角!
 從今天開始,改掉壞習慣,遠離蛀牙、牙周病!

木野孔司副教授每年約治療2700名顳顎關節障礙患者,是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首席牙醫師;齊藤博牙醫師則提出「TCH」,並研發獨樹一幟的牙周病護理技術。兩人將毫不藏私地公開「讓牙齒不脫落的4個生活習慣」,幫助各位的牙齒都能長命百歲!



★本書重點
1.你不可不知的牙科知識
 →假牙有多少種?智齒應該拔掉嗎?牙周病病情惡化的指標是?
  系列專欄幫你快速了解所有牙科知識!

2.正確刷牙法完全詳解
 →哪些地方容易漏刷?教你用貝氏刷牙法,清除牙菌斑!

3.牙醫騙你拔牙的話術全公開
 →牙醫義正嚴詞地說「這顆牙齒只能拔掉,改作人工植牙吧。」其實是話中有話!
  搞懂什麼是植牙,別讓牙醫對你的牙齒胡作非為!

4.TCH自我檢測&自我矯正
 →TCH對牙齒帶來各種壞處,還會減少假牙與植牙的壽命,
  試試TCH矯正三步驟,配合特別附錄○1的矯正便條,隨時提醒自己放鬆口腔力道!

★你知道嗎?拔掉一顆牙齒,可能會讓你連續失去其他顆牙齒!!
若有一顆牙齒被拔除,剩下來的牙齒就得去填補原本由它負擔的咬合力。
研究顯示,咀嚼時每顆大臼齒需要承受50至60kg的力道。
若是因為蛀牙或是牙周病等症狀,接連失去牙齒,
剩下來的牙齒會無法承受過大的負擔,因而連鎖性地失去它們。

★明哲保「齒」4大絕招,牙齒咬到100歲
○1減少牙齒相互接觸的時間
一般人每天上下排牙齒的接觸時間約20分鐘,但是罹患齒列接觸習癖(TCH)的患者,上下排牙齒每天接觸的時間超過4小時,造成支撐牙齒的牙槽骨、顳顎關節、開口肌負擔,久而久之使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2飲食上盡可能避免攝取砂糖
砂糖是蛀牙菌的糧食,會使蛀牙菌附著在牙齒上,是牙齒「最大的敵人」!

○3正確刷牙一次,比亂刷三次更有效
牙齒與牙齦接縫處、咀嚼面溝槽、牙縫,最容易累積牙菌斑!你的刷牙方式能夠清除牙菌斑嗎?小心錯誤的刷牙方法反而把牙齦給刷壞!

○4每三個月看一次牙醫
牙周病又叫「沉默的疾病」,自己把日常保養做好,再定期請專家幫忙保養,才能萬無一失!

木野孔司副教授每年約治療2700名顳顎關節障礙患者,是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首席牙醫師;齊藤博牙醫師則提出「TCH」,並研發獨樹一幟的牙周病護理技術。兩人將毫不藏私地公開「讓牙齒不脫落的4個生活習慣」,幫助各位的牙齒都能長命百歲!

【目錄】
前言

第1章 就這樣,
我們漸漸失去牙齒

牙齒是無可取代的
如果牙醫師建議拔牙
擁有牙科知識,才能保護自己
植牙與假牙無法取代原生齒
痛失愛齒的兩種劇本
劇本○1遵循牙醫師建議拔除一顆牙齒,結果產生骨牌效應
劇本○2牙周病惡化,只好拔掉多顆牙齒
恐怖的TCH

第2章 導致蛀牙與牙周病惡化的
TCH齒列接觸習癖

顳顎關節障礙症比你想的更嚴重
TCH與牙周病
儘量不拔智齒
TCH造成的義齒問題
TCH加速牙齒的磨損

第3章 明哲保齒四大絕招
○1減少牙齒相互接觸的時間

養成這4種生活習慣,牙齒咬到一百歲
減少牙齒相互接觸的時間吧
你有TCH嗎?
TCH矯正三步驟

第4章 明哲保齒四大絕招
○2避免攝取砂糖

減少攝取砂糖,確實降低蛀牙風險
不攝取砂糖的飲食建議
三餐中間禁止吃點心
拒吃甜食,預防代謝症候群

第5章 明哲保齒四大絕招
○3一天一次,正確刷牙

正確刷牙一次,勝過亂刷三次
口腔保健用品如何選擇
容易累積牙菌斑的部位
A、牙齒與牙齦接縫處,以及牙周囊袋的刷牙方法
錯誤的刷牙方法
B、咀嚼面溝槽的刷牙方法
C、牙縫的刷牙方法
去除舌苔,口氣清新
握筆式刷牙法,避免過度用力
刷過頭會讓齒頸部暴露!
牙齒磨損將會導致蛀牙

第6章 明哲保齒四大絕招
○4每三個月去看一次牙醫,管理牙周病

「看牙醫」還是很重要
專家才能進行牙周囊袋的管理
維持牙周囊袋的深度不超過3mm,牙齒終身保固
別放棄太早,正確治療就能遏止牙周病惡化
研磨拋光只會讓牙齒表面受損
深達6mm的牙周囊袋一定要拔牙嗎?
避免拔牙的「牙周病清潔治療」
測量牙周囊袋的問題
每三個月定期檢查幫助發現初期蛀牙
食物嵌塞會導致齒槽骨快速流失
切忌過分自信與粗心大意

第7章 如何選擇一家好的牙醫診所

牙醫師的肚子裡有多少料,決定了你的牙齒有何命運
在這牙醫師氾濫的時代,為何卻遇不見一位「好牙醫」呢?
真正的好牙醫不會搞廣告、做宣傳
幫助你找到好牙醫的小訣竅
尋求牙醫師的第二意見
健保卡無法守護你的牙齒
矯枉過正的健保
鼓起勇氣說「再讓我考慮一下」

第8章 一舉看穿黑心牙醫
騙你拔牙的話術

植牙治療真的如此美好嗎?
人工植牙更容易罹患牙周病
植牙治療的盲點

後記

【作者簡介】

木野孔司
1976年畢業於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牙醫系。曾任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牙醫系口腔外科第一講座助手,2000年起擔任同大學牙醫系附屬醫院的顳顎治療部部長(副教授)。現為日本顳顎學會專科醫師、指導醫師、理事、日本身心醫學會評議員。

齊藤博
1976年畢業於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牙醫系。1977年5月時,於新宿車站的南側出口開立診所,宗旨是「讓患者一輩子都能夠使用原生齒生活」。現在與以醫科大學時期同儕─木野孔司為中心的眾位牙醫志士共同營運「考量到下一世代的顳顎關節治療會(revorution of concept for TMD treatment)」。

【內容試閱】

前言
  你有聽過「8020運動」嗎?這是由日本厚生勞動省與日本齒科醫師會共同舉辦的教育活動,目標是讓人們八十歲的時候,口腔裡仍保留20顆以上原生齒。
  除去智齒不算,成人的口腔中總共有28顆牙齒,也就是說,這個運動希望人人能保留其中20顆牙齒。一般而言,只要口腔裡保有20顆以上原生齒,就能夠嚼碎所有食物,即使食物稍微堅硬,也能夠盡情地享用各種美食。
以前人們認為這個目標是天方夜譚。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於西元一九八七年所做的調查顯示,八十歲時口腔內仍能保留20顆以上原生牙齒的人,在調查對象當中只佔了7%。然而,隨著人們對口腔保健的意識抬頭,這個數據逐年增加。二○○五年的比例為24.1%,二○一一年的比例則是38.3%,相較於二○○五年增加14.2%。時至今日,日本八十歲以上的高齡者當中,每三人就有一人保留有20顆以上的牙齒。

但是另一項數據顯示,八十歲以上的高齡者,每人平均剩餘齒數僅有13.9顆。
  各位不覺得有些奇怪嗎?每三人就有一人保留有20顆以上的牙齒,為什麼平均數字卻這麼低呢?
  事實上,這是因為約六成調查對象,剩餘牙齒數非常少,因而大幅拉低平均值。
雖然目前狀況已經稍有改善,但仍有許多人隨著年齡漸長,大量地失去牙齒。
為什麼我們會失去如此重要的牙齒呢?失去牙齒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蛀牙(在牙科醫學當中稱之為齲齒),二是牙周病。在失去牙齒的原因當中,這兩個部分就佔據74%之多。而這兩種症狀皆與飲食與刷牙等生活習慣有關,也就是俗稱的「生活習慣病」。換句話說,只要我們改善這些導致口腔問題的生活習慣,就可以過著與蛀牙與牙周病無緣的生活,不過,要改變已經養成的習慣並不簡單。

過去人們都認為,只要每天都仔細地刷牙,並且定期前往牙醫診所接受口腔保養,就不會失去原生齒;但光是這樣其實還不夠。根據最近的牙科醫學研究顯示,有一種生活習慣會對牙齒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就是「齒列接觸習癖(Teeth Contacting Habit,簡稱為TCH)」,這個壞習慣,是掌握牙齒脫落與否的關鍵所在。養成這種習慣的人,會在無意識之間咬合上下排牙齒。若是想要讓牙齒跟隨自己走完這一生,請你務必要將TCH戒掉。

此外,雖然這麼說有些誇張,但是對牙齒保健而言,其實最大的危險因子就是牙醫師。若是選擇錯誤的牙醫師做治療,口腔中還能使用的牙齒就會一顆一顆地被拔掉,進而產生連鎖效應,鄰近的牙齒也產生負面影響。最後就會像推骨牌一般失去原生齒。
  接受牙科治療的本意,是希望保護牙齒的健康,但有不少人卻因此失去原生齒。
  若是想讓牙齒陪自己走完一生,請儘量避免拔牙,才不會因此導致骨牌效應。但令人遺憾的是,輕易就對患者進行拔牙的牙醫師並不在少數,就算牙齒稍微有些問題,但是只要進行適當保養,仍有極大的可能性得以保住牙齒。而我們認為,實踐本書當中所提倡的四種方法,就可以讓原生齒長命百歲。
在本書當中,我們將最新的牙科醫學研究,以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向各位解說「該怎麼做,才能一口好牙咬到100歲」。
  本書由東京齒科大學從事顎關節治療的副教授木野孔司,以及大學同儕齊藤博兩人共同撰寫而成。
  齊藤博在臨床治療,會盡可能不去打磨、拔除患者的牙齒,他用這種治療方式已經持續三十八年;而木野孔司則是全世界首位注意到TCH的牙醫師,並且發現TCH是造成顳顎關節障礙症的最大原因,之後更率先開發由牙醫師負責操作的日本口腔保健管理計畫「Perio Cleaning」,透過自己的臨床經驗,證明過去一些被牙醫師判斷為需要拔牙的病例,其實可以透過治療慢慢獲得改善,因此無須冒然將牙齒拔除。

兩位牙醫師經常舉杯對飲,暢談「何謂理想中的牙科治療」。光陰似箭,距離兩人一九七六年自學校畢業,已經過三十八年。我們一起構思「牙科的最佳預防與治療」,而本書就是集大成之作。
  書中將會詳述一般書籍不會提及的內容,如人工植牙治療的風險等等,除此之外更會毫無保留地介紹患者該知道的知識、該如何努力才能夠保留原生齒。

  TCH的部分主要由木野牙醫師撰寫,而其他的部分,包括牙周病以及蛀牙治療等其他部分則由齊藤牙醫師負責。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各位讀者都能夠使用原生齒,一輩子享用美食。


痛失愛齒的兩種劇本
劇本○1遵循牙醫師建議拔除一顆牙齒,結果產生骨牌效應
最近,我在整理自己剛開業時的患者病歷以及牙齒X光片,結果發現,在這些牙齒X光片當中,有許多患者才二十多歲,就缺少了一至二顆的大臼齒。由於二十多歲的人牙齒自然脫落的情形實在少見,因此我想這些牙齒恐怕是在牙醫診所被拔除。
  當時人們對預防蛀牙的觀念並不如現在一般普及,所以大臼齒在10幾歲就蛀掉的情況相當常見。再加上牙醫師的基數較少,導致全日本充斥著蛀牙患者。那個時代牙醫師對費工的治療敬而遠之,當蛀牙的狀況嚴重,譬如說在牙齒上已經蛀出一個大洞時,就會輕易地將牙齒拔除,而不是設法治療,保留牙齒。
對當時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而言,少一兩顆大臼齒可說是稀鬆平常的事。之後據後續追蹤調查指出,許多人在之後牙齒一顆接著一顆脫落,彷彿推骨牌般,而之前拔除的那一顆大臼齒就是造成此情況的主要原因。而當年那些20幾歲的年輕人,現在都已經6、70歲了,不少人都於口腔中安裝了牙橋、假牙,或是接受植牙治療以填補缺牙。

牙齒沿著齒列弓,呈橢圓弧形對稱排列(參考左圖)。若是牙齒排列平衡,牙齒間沒有存在間隙,就可以分散每顆牙齒承受的力道,進而防止牙齒損壞。
根據攝取的食物種類不同,有時會對某顆牙齒形成極大的負擔,此時負責連接牙齒與齒槽骨的牙根膜(牙周韌帶)會起到緩衝作用,同時還會靠向鄰近的牙齒,藉此減少牙齒的負擔。
  表面上牙齒看起來各自為政,但其實它們會緊密合作。因此若是想要一輩子都能夠使用原生齒來用餐,重點就是不能被牙醫師拔除任何一顆牙齒。若有一顆牙齒被拔除,剩下來的牙齒就得去填補原本由它所負擔的咬合力。

研究顯示,咀嚼時每顆大臼齒需要承受50至60kg的極大力道。另外也有研究指出,我們每天會咀嚼一千次以上,每年會咀嚼到三十六萬五千次,七十年下來就會達到二五五五萬次。
  聽起來是一個天文數字,但若是使用牙齒的方法正確無誤,我們的牙齒其實擁有極強的耐久力,這樣的咀嚼次數根本小菜一疊。但若是因為蛀牙或是牙周病等症狀,接連失去牙齒,則剩下來的牙齒會無法承受過大的負擔,因而連鎖性地失去它們。如此一來,想要一輩子使用原生齒就難若登天。
於口腔內安裝義齒,或是進行植牙治療,可以做為恆齒的替代品沒錯,但是卻沒辦法保證它們能夠撐一輩子。這是因為失去一顆牙齒會讓其他牙齒必須承受多餘的力道,若是沒辦法製作能夠承受此力道的義齒、牙橋、植牙體,總有一天會無法承受荷重,導致問題叢生。
安裝義齒(請參考37頁的專欄),也就是俗稱的「假牙」,必須使用一種名為牙鉤的固定具將假牙固定於牙齒上,這會讓義齒周遭的牙齒不易保養,最後導致蛀牙。這些無法得到有效保養的牙齒脫落後,又得換更大的義齒,對剩下的牙齒所造成的負荷自然更大,等於是惡性循環。

義齒變大,會對安裝位置,也就是口腔黏膜組織造成壓力。若是繼續下去,口腔黏膜組織會隨著時間經過逐漸萎縮。而若是在義齒與口腔黏膜組織表面之間存有間隙的狀態下,仍持續使用義齒,則每次咀嚼時,義齒都會出現搖晃。如此一來,牙鉤就充當拔釘器的角色,最後讓安裝有牙鉤的牙齒整組壞光光。
而若是於牙齒與牙齒之間安裝牙橋(請參考39頁的專欄),也就是固定式的假牙時,橋體所承受的力道會讓牙橋出現彎曲。若是每次用餐時都會出現這種彎取,久而久之牙橋單邊的固定就會脫落,且通常都是單邊脫落。等到查覺脫落的現象時,脫落處的牙齒早就已經被蛀光。牙醫師只好將原本作為牙橋支台的牙齒拔掉,並安裝上更大的牙橋。

1壓力讓口腔黏膜組織萎縮,進而產生間隙
2每次咀嚼,義齒都會出現搖晃
3牙鉤充當了拔釘器的角色,產生拔起牙齒的力道
4義齒會讓牙齒整組壞光光

所以,牙醫師拔牙會間接導致患者開始失去其它牙齒。若是第一顆牙齒沒有被拔除,接連失去其它牙齒的可能性就會降低許多。盡可能讓尚堪使用的牙齒撐久一點,並將負面的骨牌連鎖效應時間推遲、或扼殺於繈褓中,如此一來才能夠避免失去牙齒。

劇本○2牙周病加劇,一口氣讓多顆牙齒廢掉
  牙周病發病初期,患者完全不會產生疼痛等自覺症狀,因此又被稱之為「沉默的疾病」(silent disease,病情於無聲無息中加劇的疾病)。隨著牙周病的病情加劇,會開始頻繁出現口臭、牙齦腫脹、牙齦流血等症狀,牙齒也開始出現鬆動搖晃。
牙周病末期,牙齒會脫落,這種疾病的恐怖之處在於,當患者發現自己罹患牙周病時,不只是一顆牙齒,而是多顆牙齒都已經處於回天乏術的狀態。

有許多人以為牙周病是一種牙齦的疾病,這種想法大錯特錯。我常詢問患者:「你覺得是因為有什麼東西在支撐著牙齒,自己才能夠咀嚼堅硬的食物呢?」許多患者的答案多半都是「我覺得是牙齦在支撐牙齒」。
  但並非牙齦支撐牙齒。牙齦是一層厚度僅為數公厘的口腔黏膜組織,薄薄的口腔黏膜組織,不可能承受得住作用於牙齒上數十公斤的力道。真正負責支撐牙根的是「齒槽骨」,在牙齦內部,與顎骨相連結。
牙周病不等於牙齦的疾病,而是破骨細胞因為牙齦發炎而活化,進而侵蝕與牙齦貼合的齒槽骨,讓齒槽骨漸漸喪失支撐牙齒能力。
  如果牙周病只是單純引起牙齦發炎,那麼只要抑制發炎的症狀,就可以讓牙齒恢復健康。但若是齒槽骨流失,就算牙齦發炎的症狀好轉,齒槽骨也不能恢復原樣。也就是說,牙周病的症狀只會愈來愈嚴重,不像感冒、腸胃炎等疾病可以治癒。

接下來我要說明患者罹患牙周病,導致齒槽骨逐漸流失的過程。
  在牙齒與牙齦之間有道溝槽,被稱為牙周囊袋,牙周囊袋會累積牙菌斑(牙垢)。而牙菌斑當中含有黴菌,會造成牙齦發炎,進而讓牙齦腫脹並且容易流血。牙齦腫脹時,牙周囊袋就會變得更深,讓牙菌斑更加深入,要清除乾淨會變愈加困難。最後,一旦牙菌斑深入牙周囊袋深處,會破壞牙齒與牙齦的根部(牙周囊袋的底部)。此時若是牙周囊袋繼續變深,將會導致原本被牙齦保護的齒槽骨外露,而我們身體為了防止齒槽骨外露,破骨細胞會出現,並且將齒槽骨吞蝕殆盡。
隨著牙周囊袋變深,原本對牙齒形成支撐的齒槽骨就會逐漸流失,最後會因為無法支撐下去,使牙齒脫落。
總結上述內容,牙菌斑累積於牙齒與牙齦之間,當中有著黴菌的存在,而它們會引起牙齦發炎,進而讓牙周囊袋變深,最後漸漸地將齒槽骨溶解掉,這就是牙周病的過程。只要掌握這件事,相信各位會明白,在刷牙時要著重於清潔哪個部位。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是防範劇本○2發生的最佳方法。

養成這4種生活習慣,牙齒咬到一百歲
在第1章,我向各位介紹兩種痛失愛齒的典型劇本,而在第2章,我則向各位說明齒列接觸習癖TCH──這個會提高上述兩種劇本發生機率,並加速牙齒脫落速度的主要因素。
為了達成目標「一輩子都能夠使用原生齒享用美食」,只預防罹患蛀牙以及牙周病不夠,還必須在牙科治療上「盡可能避免拔牙」,並且對TCH加以矯正。基於上述想法,我們(木野與齊藤)構思了全新的口腔保健體系。
我們認為牙醫師與患者應該要同心協力,努力預防蛀牙與牙周病,並且矯正TCH;若是有蛀牙與牙周病等症狀,牙醫師也應該儘量對患者施以「不拔除牙齒的治療」。
在我們提倡的口腔保健體系當中,最大特徵是「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加以預防」。相信只要我們養成下列四種生活習慣,就可以輕鬆地實現「一輩子都能夠使用原生齒享用美食」這個目標。

○1竭力減少牙齒相互接觸的時間(第3章)
○2飲食上盡可能避免攝取砂糖(第4章)
○3一天一次,正確刷牙(第5章)
○4每三個月去看一次牙醫,管理牙周病(第6章)

「原來這麼單純嗎?」
只要我們能夠實踐以上四個習慣,就能夠過著與蛀牙、牙周病等疾病無緣的生活。也許有些人覺得半信半疑,但這四個習慣並不困難,相信每個人都能夠實踐,過程中不需要任何特別的道具或是藥劑。
因此在本章,讓我從這四個習慣的第一種,也就是「竭力減少牙齒相互接觸的時間」開始說明。

減少牙齒相互接觸的時間!
誠如我在第1章結尾處做過的說明,有些人即便天天仔細刷牙,並且定期接受牙周病管理,牙齒依然接連自口腔當中脫落。我(齊藤)以「讓患者一輩子都能使用原生齒生活」做為開業宗旨,至今已有36年的臨床看診經驗,但是即便在我的牙醫診所,也有這樣子的患者。我曾經多方思考箇中原因,但是仍然無法理出正確的原因。

出人意料地,原因出在這些患者都罹患有嚴重的TCH。若是罹患TCH,咬合的動作會不斷讓牙齒累積微小的傷害,導致填充有補牙材的牙齒、義齒、牙橋提早出現問題。
據研究指出,許多使用電腦工作的白領族群都罹患有TCH,相信其中也有相當數量的潛在危險族群。包含行動電話在內,幾乎所有日本人每天都會長時間操作某種通訊設備。而雖說程度有所差距,但是我們可以認為所有現代人都有罹患TCH的疑慮。
若是每天上下排牙齒的接觸時間壓在20分鐘左右,咬合對支撐牙齒的牙槽骨,或是顳顎關節、負責牽動下顎活動的肌肉所造成的負擔就較小,不太會因此而產生問題。

問題是,TCH患者上下排牙齒接觸的時間,每天都長達數小時之久。如此的重度TCH患者,就有可能像第2章所做的介紹,每次口腔開合就會疼痛,或是罹患有腰痛、頭痛等慢性疼痛症狀。就算有些患者沒有出現上述自覺症狀,但是由於牙齒長久以來承受過大負擔,因此TCH患者的牙齒會較脆弱,將會逐漸自口腔當中脫落。

如何判定TCH?
讓我們先來做個小測驗,判定看看你有沒有罹患TCH!TCH雖有數種檢測方式,但是我將介紹最為簡單的一種給各位。
首先請姿勢端正地面向前方,上下唇保持輕微接觸,不要用力。在此狀態當中,請讓上下排牙齒稍微保持分離,不要相互接觸。
此時,若你感覺口腔當中產生違和感,那麼就有極大機率是TCH患者。而若是此時並未感受到明顯的違和感,就請「想像」自己是否能夠維持上下排牙齒分離的姿勢長達5分鐘。如果你感覺自己做不到,那麼你恐怕就罹患有TCH。

沒有罹患TCH的人,就算是雙唇合在一起時,上下排牙齒依然會保持分離。對人類來說,這是一種無意識下進入的自然狀態,因此即便有意識地讓牙齒保持分離,也不會感受到勉強與違和感。因為是自然而然的狀態,不管是5分鐘,還是10分鐘都能夠輕鬆保持。
但若是換成一位罹患有TCH的人,只要雙脣合在一起時,就會宛如條件反射般讓上下排牙齒相互接觸。由於已經養成這個習慣,因此讓上下排牙齒分離對他們來說難逾登天。即便想要將雙唇與上下排牙齒的動作區隔開來,但是由於並不習慣,因此有意識地進行此行為將會產生強烈的違和感。若是患者無視違和感,想要維持上下排牙齒分離的狀態,就會動用到平常並未使用的肌肉,反而導致患者疲憊不堪。有些患者甚至會出現雙唇顫抖不已的情況,所以請各位立刻停止有意識地維持上下排牙齒分離的行為。若是逞強持續,會使負責牽動下顎的肌群累積疲勞,嚴重甚至會感受到疼痛感。因此請別特意長時間持續進行這項檢查。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ymau 的頭像
    shymau

    愛閱讀,就是我的Style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