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漸長,就很難繼續玩耍,你會變得沒那麼愛嬉鬧。當然,不該這樣。

──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美國物理學家)

 

 

我那正學步的女兒泰絲的世界裡有件能帶給她純然狂喜的東西,那東西稱為巴士,精確來說,是「好大、好大的巴士。」

 

對泰絲來說,世上沒什麼比得上看見巴士那一剎那的渾然狂喜和全然驚歎更能帶給她喜悅、驚喜和瘋狂。就像短暫喪失記憶的人,每次見到巴士都像初見般興奮,「哇!巴士!!」她以全身的每絲力量狂喊,「好大好大的巴士!」以她這麼一個小不點兒來說,這種肺活量還真不小,那聲音可以傳遍八方,惹得眾人轉頭望向她。

 

除此之外,接近「隧道,好大好大的隧道」時也會引發類似巴士所帶來的歡樂反應,但跟巴士一比,隧道還是相形見絀。當然,排在巴士後面的還有卡車,好大好大的卡車,或者好大的紅色消防車,或者冰淇淋卡車,或者快樂的卡車,或者好大的大卡車。這種大聲歡呼一天要重覆好幾次,唯一的複雜處只在於她嘰嘰喳喳的語彙總會把卡發音成「尬」。所以,你數數看,我們一天要聽到幾次的「尬」。在賣場的農產品貨架之間,或者在郵局時,若她剛好聽見「好大的消防車」經過,一定會對著詫異的民眾高聲宣布。

 

有她在身邊,就像拿到博士學位一樣歡天喜地。這種喜悅我們都懂──在我們還沒分裂自己,還沒築牆隔離自己,還沒隱藏起被嘲笑的恐懼之前。

 

我曾讀過一個故事:有個人走進幼稚園,問在場的小朋友誰會唱歌,結果每個孩子立刻舉起手。誰會跳舞?出現同樣的反應。多少人會畫畫?小手一隻隻全舉起。接著,他走進大學教室,問大學生同樣的問題,結果他得到什麼反應?沒有,沒半隻手舉起。在五歲到十八歲這十幾年內,我們的喜悅感受、對自己潛能的信心,以及對宇宙的掌握感起了什麼變化?

 

我們學會掩飾自己,遮蓋我們的驚奇和歡欣,以及我們的自我價值感和自我憎惡感。別說你會畫畫,因為很可能有人畫得比你好,到時你就會被取笑。別說你會唱歌,因為你又不是強尼凱許(Johnny Cash)。如果你的作品無法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就別說你會寫作。別看見巴士就大驚小怪──別人會認為你天真幼稚。

 

身為成人的我們經常不准許自己表現出驚喜。我們不願意或者沒能力驚歎,正是問題所在。我們認為驚歎表示措手不及和幼稚天真。

 

如果我會被什麼驚歎,就代表我很弱,代表我沒心理準備,代表我易受攻擊,因此,我不能驚歎,不能讓自己被什麼驚歎到。我要竭盡所能不被驚歎,不讓其他人發現我注意到一輛很大很大的巴士,而且被它驚得目瞪口呆。我不能轉頭,或者做出任何舉動來表現出我超愛這輛巴士,不能讓別人看出它讓我興奮得全身發抖,好想放聲大叫。

 

有機會的話聽聽太空人斯多瑞‧馬斯格瑞夫(Story Musgrave)的演說,看看他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你會學到一門關於洞察力和驚歎的課。他以一張幻燈片作為演講的開始和結束。這張幻燈片是一個很小的小女孩在沙灘上,她彎著腰,俯低整個上半身,全神貫注地看著沙子裡的某個小東西,可能是貝殼或海草,一隻小蟲或者只是海水泡沫。我們長大後就失去這種神祕、驚奇、專注和陶醉,而這些正是我們必須重拾、找回、擁有、珍惜和分享的東西。 

 

我在費力推著坐在鞦韆上的女兒時(「高一點,高一點!」雖然才四歲,她已經中了腎上腺素分泌的癮),有時我會思忖,如果成人也像泰絲這樣過生活,大膽地闊步過自己的日子︰「哇!要開會耶!看,時間拖到好扯、好誇張的會議啊!哇塞!好大張的罰單呀!兩百頁的策略計畫呢!唷呵!明天要交報告耶!還有貸款也是耶!哇,哇!無能老闆坐在好大好大的消防車裡耶!」

 

本文摘自《最後37堂生命的練習》》(Life Is a Verb: 37 Days to Wake Up, Be Mindful, and Live Intentionally)

 

如果只剩三十七天可以活,你會怎麼做?

《最後37堂生命的練習》一書作者派蒂‧戴的繼父,

在被診斷罹癌後三十七天撒手人寰,嚇到了派蒂,也驚醒了她,讓她開始檢視自己的生命。

她明白,好好活出生命不代表要拋掉工作,環遊世界,而是要更用心去過簡單卻精彩的一天。

 

這本《最後37堂生命的練習》(Life Is a Verb: 37 Days to Wake Up, Be Mindful, and Live Intentionally)

 是根據派蒂的獲獎部落格「三十七天」而寫成。

書裡提供了三十七則幽默但發人深省的人生小故事。

作者從這些故事歸納出六個核心原則,依照這些原則來過日子,你就不會懊悔,不管還有多少生命可以活。

 

yes:要如何過一種「好」,而非「好,可是……」的生活?

要慷慨:你要如何收受(或給予)比金錢和物品更有價值的東西?

發表意見:你要如何挺立不屈,但不死守自己是正確的執念?

多愛一些:愛(自己和其他人)可以如何讓你的生活產生革命性變化?

信任自己:你該怎麼挑選跟你共度時光的人?

放慢腳步:在這個繁忙匆促的世界裡,你要怎麼專注用心,站穩腳步?

 

 《最後37堂生命的練習》》(Life Is a Verb: 37 Days to Wake Up, Be Mindful, and Live Intentionally)

世潮出版 2012年5月發行

作者派蒂‧戴,一九五○年代末出生於北卡羅萊納州的一個小鎮。六○年代聽著鮑比謝爾曼(Bobby Sherman)的歌聲,穿著繪有藝術家彼得‧麥克斯(Peter Max)作品的熱褲長大,還出馬競選過班長。七○年代開始讀青春偶像雜誌Tiger Beat》,玩小型足球賽,把明星足球員強尼尤尼塔斯(Johnny Unitas)當偶像,曾在斯里蘭卡住過一陣子。八○年代在貴格會教派所辦的學院唸書,在幕尼黑住過,愛聽艾瑪崔汀(Joan Armatrading)和叟羅圖爾(Jethro Tull)的音樂,熬過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航海環遊世界。九○年代護照蓋滿章、深深墜入戀情,擁有第一個孩子,寫下第一本書。最近這十年寫了更多本書,有了第二個孩子。會偷偷跟蹤影星強尼戴普和詩人比利‧科林斯。最後終於找到自己的聲音和熱情。

 

派蒂著有兩本企業書,寫過上百篇討論全球領導趨勢和企業多樣性的文章,刊登魚各大報章雜誌。她的評論廣見於公共電視、《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財星雜誌》(Fortune)、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今日美國報》(USA Today)、《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和《倫敦金融時報》(London Financial Times)等。派蒂是「圓圈計畫」(Circle Project)(www.thecircleproject.com)的合夥創辦人,該組織是一跨國顧問與訓練機構,致力於幫助組織和組織成員更有效率地工作,更能跨越差異,真誠相處。她也奉獻心力,幫助社會大眾了解種族歧視和其他主義對個人和社會造成的損失,因為這些歧見會把人簡化,排除孤立他人。

 

然而,不管她還有哪些身分,或者致力於什麼事,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當兩個女兒的母親。派蒂和丈夫約翰‧派特克(又名「棒透了先生」),及女兒艾瑪和泰絲,還有愛狗小藍,及兩隻貓咪定居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艾旭維爾的美麗山城。那兩隻貓咪雖有亂抓沙發的怪癖,但仍值得在此被提起(喔,原諒我忘了說他們的名字,他們是心心和蓋麗)。對了,最近發生一起不幸事件,使得家中成員多了小倉鼠瑪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