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芬  

最近,我老是想到女兒小時候發生的一件事。 

女兒幼稚園中班的某一天,老師打電話問我,當天早上是不是買了巧克力讓她帶去學校。我告訴老師「沒有」,接著我從老師那裡聽到事情發生的經過。 

有個孩子一早到學校就哭了,老師趨前詢問才知道,媽媽早上買的巧克力被我女兒當著面吃掉了。老師向女兒求證時,女兒說「我吃的是媽媽剛剛買給我的。」由於這件事太過離奇,於是老師撥了通電話向我求證。

記得那件事後來老師的處理方式是,跟孩子從理性層面談「物權」以及行為的是與非。而我則是在女兒回家前,先整理自己的情緒,等女兒回家後,同理孩子想要一件東西的心情,並告訴她「任何想要的東西,都可以跟媽媽商量」,並試圖引起孩子的同理心,我跟老師的努力仍舊不脫理性層面的範圍。

 我當時全然沒想到,女兒內在或許有更深層的需求。

前幾年,我從某個演講中聽到「行為的冰山理論」這樣的說法,意思是每個行為其實只是小小的冰山表面。面對某個惱人的行為時,重要的是要能試圖了解海平面底下那巨大冰山的內在義涵。而要做到那樣,我們必須要能跨越當下對表面行為的執著與評價,耐心聆聽對方的需求,試著往下探尋真正的問題點。然而要想往深處探詢,最最重要的不是話術,而是我們與對方的信賴基礎是否夠深厚,也就是對方是否能安心把自己交給我們,願意在自己最窘困的時候,放掉一切擔心向我們求助。

  巧克力事件發生多年後,我向女兒問起「當初怎麼不跟我說,卻要甘冒風險直接拿來吃呢?」時,女兒一臉理所當然地說「跟你說又沒用,反正你不會買給我。」這個答案讓一向自覺很愛孩子、親子關係良好的我感到愕然。究竟是什麼樣的經驗累積,讓她有這樣的信念?而這樣的信念不但阻斷了我們的溝通管道,更讓信任的基礎動搖。 

看著幾本我自己視為經典的書裡,作者們用極簡單的字句與自己專業領域的觀察分享,試圖告訴我永恆不變的真理,「愛,是一切問題的解答。」

 「愛是一種喚起愛的能力。」

「給孩子滿滿的愛,孩子就會改變。」

「如果你所做的,都不是孩子想要的,那就不是愛。」

反覆思索了好幾週,想著每當孩子想要購買某個物品或是有所需求時,我自己是怎麼應對的。 

我發現,說理的比例大幅高過於同理與接納孩子的心情。比方說,當孩子想吃糖果餅乾時,我習慣說出,糖果餅乾的添加物問題,試圖用道理說服他們放棄,似乎很少一開始先說「我知道你很想吃(買),但我擔心xxx,又不想讓你失望,那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等,對孩子想要的心情表示認同,並且願意一起找出讓彼此接受的雙贏方法。

 我猜,這樣的應對方式讓孩子有了自己並不被接納的感覺,無論本意如何,媽媽的標準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有條件被愛的。於是,我開始思考「橫跨在我跟孩子之間究竟有些什麼樣的信念?」我確信的是它們確實阻擋了我向心愛的寶貝傳達那原本無私的、滿滿的愛。

應該就是那種「不被接納的感覺」讓女兒不安心,讓她覺得求助是無效的。於是在理智控制不了感覺的狀態下,她選擇了最快的方式滿足自己。 

那究竟該怎麼讓孩子感到被完完全全地接納呢? 

說愛,是一個好方法。 也是我已經開始練習的目標。

純然地欣賞原原本本的他,用言語表達欣賞,不帶條件的、沒有標準的。用肢體擁抱傳遞溫暖接納完完整整的他,當下的這個他。 我覺得,就像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那樣。

「好愛好愛你。」

「好喜歡和你在一起。」

「你有一種很溫暖的感覺,一起做什麼都好。」

「眼睛閃著亮晶晶的光芒,好美!」

「你就是老天爺給我最好的禮物。」

甜到心坎裡、暖到心窩裡,這些話語就沒有條件,沒有標準,純然是欣賞,是愛意的傳達。

這麼一練習起來,除了孩子變得更柔軟了之外,我自己開心了起來,不但如此,連老公都溫柔得不得了。原來只要自己時時說愛,散發出的能量可以這麼的驚人。拿掉標準、去掉評價,純粹看著他人的好,是這麼的輕鬆愉快,那就選擇最輕鬆的方式過日子。我相信,孩子在這麼一個充滿正向能量的環境成長,自然會發展出選擇正向方向的能力,長成自己的樣子,長得好好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