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25152_3311015012266141_2192766946342523745_o.jpg

【在你眼前的孩子是百分之幾的他/她】

「青春期的孩子適度地對父母保有秘密,是健全的成長過程。」

「孩子在青春期時所表現出的肢體或語言反應越激烈,表示他們越需要反彈力,以脫離父母,獲取徹底的獨立。激烈程度也顯示出,在過去的成長過程中,隱藏自己而順從父母的程度。」

「孩子知道自己能在父母面前安心地展現自己是非常重要的。那會讓他們安下心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各種碰撞、走各種冤枉路。如果父母可以稍微容許孩子做各種嘗試,孩子就不需疲於隱藏自己,親子之間應能保持適度的親密距離。」

看到這本書中,長谷川博一先生對青春期孩子的描述,感覺到的是全然不同的對青春期孩子的無限接納與理解。或許你會以為,這又是本教你要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書。

其實不是。

作者特別說到,「希望這本書能讓父母從為孩子努力生活,轉而變得更關心自己的生活,能體驗充滿舒適,悠閒,適度忙裡偷閒等全新感受的生活方式。」「超越『眼前瑣碎的堅持』,將眼光轉向更高的境界,深刻體會『身而為人真好』的感受。」於是,怪獸芬小編認為,這絕對是一本自療書。

通常我身邊的朋友們說到叛逆期的孩子,多數是搖搖頭說「現在都不太說話了」「跟他隨便說句話,就沒來由地暴怒發飆,跟以前小時候乖巧的模樣完全判若兩人」「不但言行舉止一百八十度大轉變,連課業也一落千丈,每天沉迷電玩」等等,說這些話時總面露無限的無奈。我當然明白,父母們都想更靠近孩子一點,也都想向孩子表達關心孩子的好意,但到底青春期的孩子怎麼了呢?

長谷川博一先生認為,孩子懂得適時隱藏自己是很重要的,我想大多數的大人都會同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慢慢地社會化,才會有好人緣/好的人際關係。在1950年代時,孩子與大人的比例是1:2。到了2010年代,演變成1:6。這個結果顯示,孩子受大人關注的密度提高非常多。據他的觀察,他說現在的孩子「得在父母和師長面前戴上隱藏偽裝自己的面具,才能得到平靜」。

父母師長過度的關心與種種的「為你好」,只好讓孩子們隱去存在感,在面對大人的期望時,只好持續戴著面具扮演「乖孩子」與「沒有意見的孩子」。

長谷川博一先生對父母師長們提出一個質問:「你對孩子說的『為你好』難道不是『為自己好』嗎?」

讀到這裡時,我打從心裡打了個寒顫,回頭問自己「是嗎?是嗎?我有嗎?我的父母師長有嗎?」仔細回想,似乎答案是肯定的。當我跟孩子說,「我是為你好」時,是希望他順我的意,然後我就能放心。那當年我的父母師長對我這麼說時呢?我開始回想了起來。

這本書裡有好多實例,告訴你順從聽話的乖孩子的內在世界,讀起來實在令人心疼與驚訝。原來,孩子會為了讓大人安心而隱藏自己的需要,而那個被刻意忽略的真實自己怎麼辦呢?只好忍著忍著,忍到受不了時,用各種方式,諸如自殘、欺負人、各種學習狀態不佳或是讓自己變「壞」來表現,如此掙扎地想要做真實的自己。

讀著這些文字的你,有沒有想起小時候的你或是現在的你呢?來翻翻這本書吧。

#存在感薄弱的孩子
#代罪羔羊
#孩子的任何問題都顯現出家庭背後真正的問題
#都是為你好=冠冕堂皇的虐待
#家庭的秘密
【在你眼前的孩子是百分之幾的他/她】

「青春期的孩子適度地對父母保有秘密,是健全的成長過程。」

「孩子知道自己能在父母面前安心地展現自己是非常重要的。那會讓他們安下心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各種碰撞、走各種冤枉路。如果父母可以稍微容許孩子做各種嘗試,孩子就不需疲於隱藏自己,親子之間應能保持適度的親密距離。」

看到這本書中,長谷川博一先生對青春期孩子的描述,感覺到的是全然不同的對青春期孩子的無限接納與理解。或許你會以為,這又是本教你要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書。

其實不是。

作者特別說到,「希望這本書能讓父母從為孩子努力生活,轉而變得更關心自己的生活,能體驗充滿舒適,悠閒,適度忙裡偷閒等全新感受的生活方式。」「超越『眼前瑣碎的堅持』,將眼光轉向更高的境界,深刻體會『身而為人,真好』的感受。」於是,怪獸芬小編認為,這絕對是一本自療書。因為作者藉由各種多數人認為是問題孩子的血淚案例來提醒我們,不要再把為角色服務當成人生唯一目標,而是要回到自己,那單純的自己。無論是孩子或父母都是。

通常我身邊的朋友們說到叛逆期的孩子,多數是搖搖頭說「以前總是纏著我嘰嘰呱呱地說個不停,現在卻都不太說話了」「跟他隨便說句話,就沒來由地暴怒發飆,跟以前 小時候乖巧的模樣完全判若兩人」「不但言行舉止一百八十度大轉變,連課業也一落千丈,每天沉迷電玩」等等,說這些話時總面露無限的無奈。我當然明白,父母們都想更靠近孩子一點,也都想向孩子表達關心表達好意,但到底青春期的孩子怎麼了呢?

我想大多數的大人都會同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慢慢地社會化,才會有好人緣/好的人際關係。而長谷川博一先生認為,孩子懂得適時隱藏自己是很重要的。兩者毫無違和。那麼,為什麼我們那麼擔心那個「看不見」的孩子呢?

關於這一點,書中提到了一個調查報告,指出在1950年代時,孩子與大人的比例是1:2。到了2010年代,演變成1:6。這個結果顯示,孩子受大人關注的密度提高非常多。據他的觀察,他說現在的孩子「得在父母和師長面前也戴上隱藏偽裝自己的面具,才能得到平靜」。

父母師長過度的關心與種種的「為你好」,只好讓孩子們隱去存在感,在面對大人的期望時,只好持續戴著面具扮演「乖孩子」與「沒有意見的孩子」。

然後我看到了以下這段話:

「孩子在青春期時所表現出的肢體或語言反應越激烈,表示他們越需要反彈力,以脫離父母,獲取徹底的獨立。激烈程度也顯示出,在過去的成長過程中,隱藏自己而順從父母的程度。」

長谷川博一先生對父母師長們提出一個質問:「你對孩子說的『為你好』難道不是『為自己好』嗎?」

讀到這裡時,我打從心裡打了個寒顫,回頭問自己「是嗎?是嗎?我有嗎?我的父母師長有嗎?」仔細回想,似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想起了青春期那時,自己的各種悶與不被理解,以及試圖反抗的心情。再細想,當我成為父母,當我跟孩子說「我是為你好」 忽略他的需求強迫孩子順我的意去做時,是希望他順我的意,然後我就能不面對自己內在的各種翻腳的情緒,而能因此方便地放心起來。

這本書裡有好多實例,告訴你順從聽話的乖孩子的內在世界,讀起來實在令人心疼與驚訝。原來,孩子會為了讓大人安心而隱藏自己的需要,而那個被刻意忽略的真實自己怎麼辦呢?只好忍著忍著,忍到受不了時,用各種方式,諸如自殘、欺負人、各種學習狀態不佳或是讓自己變「壞」來表現,如此掙扎地試圖想要做真實的自己。

讀著這些文字的你,有沒有想起小時候的你或是現在的你呢?

#《都是為你好:揭穿原生家庭的幸福謊言》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讀冊
#存在感薄弱的孩子
#代罪羔羊
#孩子的任何問題都顯現出家庭背後真正的問題
#都是為你好=冠冕堂皇的虐待
#家庭的秘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