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713350_3198698110164499_8138654320850632704_o.jpg

怪獸芬小編想起一個朋友的故事。

一個男性朋友曾經跟我說,他跟別人併肩而坐時,從來不坐在對方的右手邊,卻很少有人察覺,他也很少跟別人提起這件事。但是那天因為意外,我們並肩坐在日式料理的吧檯邊,然後他坐到了我的右手邊,當我要伸手跨過他去拿桌面上的醬料時,他整個人往後彈開,一手伸出擋住自己的頭,我被他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跳,尷尬之中他開始說起了他的故事。

小時候,餐桌上,他的位置在媽媽的右手邊,只要他不順媽媽的心,媽媽總是冷不防地伸手打他,通常是頭臉,而且每次被打完,不是耳鳴就是臉部脹熱,但是他不敢哭。後來,他就學會習慣性地用手去擋每次媽媽突如其來的巴掌,只是每次舉手擋了之後就是被打得更慘,一頓飯常常吃得很戰戰兢兢。

聽完他的故事,我完全想不出任何安慰的話,只對他說「小時候的你,一定害怕極了。辛苦了。」他苦笑著跟我說「雖然長大了,但習慣就是習慣,改不了了,所以我從來不願意坐著的時候,左手邊有人,通常我會選擇靠牆的位置坐。」

我曾經是個打小孩的媽媽,當我決心不要再打小孩時,給我很大幫助的是跟大腦有關的課程,在那個課程裡,我了解到「原來我以為打小孩一下無傷大雅,反正我也是這麼長大的。事實上卻是大人整個的情緒反應狀況、語言狀況以及與孩子的肢體接觸狀況,是會帶給大腦傷害的。」

因為知道了體罰所帶來的壞處是比想要教好小孩的好處,根本不成比例,既然我是為了小孩好,那麼所有會帶來破壞性傷害的事就不能再做了。痛下決心後,我開始了找尋不打不罵不恐嚇不威脅小孩的方法。

因為知道要放下原來的慣性反應模式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所以,根據我個人經驗,我們出了好多希望可以幫助想要擺脫體罰的爸爸媽媽的書。

95015693_3198697900164520_8448820215969480704_o.jpg

這次我想要介紹其中一本,由日本腦神經科學家,也是長期研究大腦與管教不當和虐待影響的作者友田明美所寫的書,這本書的內容被日本厚生勞動省於2017年時,拿去做為推動日本禁止體罰政策時的參考依據。本書中書寫了當孩子被主要照顧者管教不當時,大腦哪個部位被如何破壞,程度又是如何的相關研究資料,以及實際上,作者與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幫助受虐孩子們的復建紀錄。作者在書中強調,受創的大腦可能在後續的治療過程中恢復健康。但不可不知的是,「虐待是一種連鎖循環,當年的受害人可能會變成未來的加害人」,但是看出了這一點,就有機會斷開惡性循環。

94889342_3198698206831156_573453695375638528_o.jpg

作者建議,如果我們想要斷開代代連結的惡性循環時,我們可以做的是,一、一旦對養育孩子感到不安時,多彼此互相擁抱。因為,肌膚接觸時,大腦所分泌的催產素可以抑制不安與恐懼的情緒,此時,我們就有機會思考自己想要怎麼做。二、懂得向外求助,不要獨自面對養育孩子的困境。

這本書可以作為一個許諾自己幸福與孩子幸福的開端,讓我們從改變大腦的慣性循環開始吧。

#好的依附關係可以改變親子、伴侶與人際關係 非讀不可《安全圈教養》
#世茂親子書 在這裡 http://www.coolbooks.com.tw/…/offi…/SalePageCategory/157554…
#人本教育基金會有好的父母教養課程可以參考
#小編突然想起《坡道上的家》這本書與日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