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網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5022
腸躁症患者在日本大約占總人口的20%之多,也就是說,每5個人之中可能就有4人罹患腸躁症,因此基本上算是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病症。然而,相較之下人們對於腸躁症反而一知半解,甚至有所誤解的情況卻非常多,這多少會在醫師施以正確治療時受到阻礙,更糟糕的是有些患者打從一開始就不認為自己生病,所以根本不會有到醫院求診的念頭,任由自己每天被病症折磨……就是因為一知半解,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腸躁症是抗壓性差的人才會罹患的疾病?

腸躁症的英文是「Irritable Bowel Syndrome」,一般簡稱為IBS,取自每個單字的第一個字母。最近,在日本則越來越多人直接稱其為腸躁症。

當我在向前來看診的患者說明病因時,較不太用腸躁症,而更常使用IBS這個名稱。簡短且好記是原因之一,但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名稱比較不容易讓患者對疾病本身產生誤解。

腸躁症的患者之中,有很多人的發病及惡化原因是來自壓力。也就是說,因為壓力不停反覆而產生腹瀉症狀的類型,是腸躁症的類型中最「出名」的。然而,實際上有部分患者是因為大腸的構造而發病,而且人數還不少。在日本,腸躁症又叫過敏性腸症候群,會用「過敏」兩個字,是因為人們認為腸躁症是「對壓力過敏的人所罹患的疾病」,一般大眾心理也差不多是類似的印象。

不曾罹患腸躁症的人,多數會認為腸躁症是「壓力所導致的疾病」,但我在看診時,卻發現許多患者宣稱自己生病的原因「跟壓力一點關係都沒有」。因此病名所帶來的既定印象,會讓人搞不清楚這個疾病的真正樣貌。用英字典查詢Irritable這個單字,會發現解釋是「1.易怒、焦躁不安;2.醫學用語:易受刺激的」。

其中,醫學專有名詞所謂的「易受刺激」,雖然是用來解釋疾病名稱,但就我長久以來接觸病患所累積的經驗來看,「焦躁不安的腸胃」更符合腸躁症的病情描述。肚子老是不定時絞痛,心情當然也會蒙上陰影,一痛起來就得馬上跑廁所,讓生活完全無法隨心所欲……因此我認為,「腸子焦躁敏感」正是腸躁症最好的說明。

不過,即使發病的原因與心理方面的壓力無關,但因為腸胃總遇不舒服,連帶引發腹痛、便秘、腹瀉等症狀,難免就會造成壓力,每當壓力一來,病情又會更加惡化……慢慢地,身體狀況陷入惡性循環。像這樣的情形,可以說壓力是病情惡化的主因之一。

腸躁症的症狀就是腹瀉?

想必應該有很多人認為罹患腸躁症就是肚子突然不舒服,然後必須得趕快找廁所。突然間很想拉肚子,如果不趕快衝到廁所去恐怕會來不及,這樣的情況對患者來說肯定很困擾,或許是為了讓周遭的人也能夠很快理解,所以腸躁症才會和腹瀉緊緊掛勾吧。

然而事實上,腸躁症可分成三個不同的類型,第一當然就是「腹瀉型」,第二是「便秘型」,也就是腹痛伴隨著便秘的情況,第三則是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的「混合型」。

最近因為一些媒體新聞報導的關係,大家漸漸認為腸躁症就是「便秘和腹瀉反覆不停交替出現」。但是跟腹瀉型及混合型比較起來,罹患便秘型腸躁症的人數並不見得比較少,可能是因為腹瀉型及混合型一旦出現症狀,會逼得患者不得不馬上找廁所,急迫性較高,而便秘型的病症一般不太會表現出來,所以鮮為人知。因此,我認為有些腹痛伴隨便秘的人,也就是便秘型腸躁症患者,可能很難察覺自己已經罹患這種疾病。

舒緩壓力,即可改善腸躁症?

「壓力是引發腸躁症的主因」這種說法已經是不正確的,因此也絕對沒有「消除壓力就能讓腸躁症獲得改善」的道理。

再者,腸躁症患者最常見的2種情形是:「參與重要會議或聚會前,肚子開始劇烈疼痛」,以及「一搭上車就好想去上廁所」。但就算知道出席會議和搭車會引發症狀,也很難完全避開這些日常生活不得不面對的事情。一般醫師在給腸躁症患者建議時,都會希望患者先把壓力的源頭找出來,然後盡可能避開,但不可諱言的,現實生活中根本就辦不到,不是嗎?

(本文摘自/過敏的腸子/世茂出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世茂 健康 壓力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