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芬  

  從兒子小一開始,我就沒插手過他的作業。倒不是,我有什麼過人的淡定功力,而是,我清楚知道,我不擅長教孩子寫功課,更別提還要在反覆練作答的評量裡跟孩子攪和。因為,明知自己沒把握把知識變得更有趣,於是打算不當那個把學習變得更有壓力、更無趣的打手。就這樣,我在兒子與作業之間,畫下了界線。

如果要問,我怎麼想要劃下界線這件事,還真要感謝公婆。
記得,兒子小時候,食量大卻清瘦,我猜這著實困擾著公婆。於是,有一段時間,大約是三四個月期間,每次見到兒子,他們都會關心小小的他怎麼那麼瘦,說的多半是「究竟有沒有吃飯」「媽媽究竟有沒有弄給你吃」。這兩句無心之言,明明在他們祖孫互動中,卻重重地打在我心上。當時,因為用心不被了解,我感到極度委屈,幾次當面解釋也無助情況改善。

努力想改變他人,得到的結果卻令人無力。就在憂鬱到最極端時,突然想到,「何不跟祖孫互動畫下界線?」但,我仍舊想為困在莫名被評價的難受中的自己翻轉,於是,公婆說不通,不妨跟兒子說吧。這麼決定之後,接下來約有數個月的時間,我認真地跟兒子談,怎麼吃才對生長有幫助,長得胖究竟好不好?

沒想到這麼做,讓這件事最後在兒子主動提問「吃得胖究竟有什麼好」而公婆只能說出個「孩子就要長得胖胖地」的答案後,畫下句點。我也從中學到一些事。其中最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畫下界線,不輕易把自己對號入座,不輕易讓別人的三言兩語就影響了我自己認定的自我價值。

懂得畫下界線後,我試著找出各種隱藏的界線,並著手釐清。

除了學校作業外,學校的聯絡簿,也是一大陷阱。

自從兒子宿願以嘗地開始學吉他,三年來從木吉他學到了電吉他,幾乎每天都會很享受地最少彈半小時。最近換了位新老師,第一次見面時,特別叮嚀我要盯兒子練琴,當我清楚表明,一直以來,練不練琴都是兒子自己決定的事,果然獲得了老師當場的瞠目結舌。其實,這麼做,我也在一般以為「身為媽媽就要為孩子的一切負責」的媽媽招牌以及老師跟兒子之間畫下了界線。

目的是,告訴老師,能不能引起孩子對音樂的熱忱,要靠老師自己的專業與實力,而非藉助媽媽權威,我不願意,讓親子關係複雜化,讓單純愛孩子、照顧孩子的媽媽角色還要跟老師的角色緊密結合。事實上,看待學校的聯絡簿,我也是本著這樣的心態。因此,當老師寫著,「上課不專心」「上課講話」等等時,我通常是不回應老師,而是問問兒子,是不是上課無聊了,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而已。
這幾年,只要碰到孩子正值小學階段的媽媽們,總不乏每天看著聯絡簿,不分青紅皂白就先打罵孩子一頓者。讓我更深刻覺得,看著聯絡簿打罵孩子,是一件被「媽媽招牌」制約的事。我們總會不由自主地就把孩子的表現,視為自己是否教出得體孩子的成果來看,卻忘了如何引導出孩子對於學習的熱情、如何讓孩子專注於自己的課堂,正是老師作為教育者該盡力幫助孩子的地方,實在不該藉由聯絡簿卸責。

如果能有意識地畫下界線,把該負責的事還給該負責的人,那麼世界會變得很單純。大家只要在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上,各自努力就好。這麼說來,畫下界線好像很簡單。但,父母的擔心怎麼辦?孩子從此都胡來怎麼辦?
畫下界線後,我的孩子沒有胡來,沒有放棄自己,絕對不是因為他們乖,而是因為,他們知道,主導權在自己,自己在乎的是什麼,就往那裡努力。縱使學校成績沒有頂尖,卻也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這樣的結果,絕對是伴隨早點放手讓孩子主導人生而來的。

放手,難道就完全不管?不!我們依舊要花時間好好陪著,要花時間好好瞭解孩子。
孩子有狀況,孩子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告訴自己,這件事跟我沒關係,但身為媽媽,我猜孩子會難受,我想要幫忙。因此,說出口的話,也會從因為擔心而自然出現的指責,轉為想要協助的中性話語。
「還好嗎?」
「需要幫忙嗎?」
就是我常說的話了。

畫下界線,我還放在家人間的互動上。

記得有一陣子,我對於孩子的爸與孩子的說話方式感到刺耳,總是會忍不住地介入其中,擔任翻譯官的角色。某一天,當我又要介入時,腦袋裡有個聲音說,這是他們父女倆的事,如果我繼續混雜其中,只會讓他們找不到溝通的模式,無法發展屬於自己想要的關係,更不能發展各自的能力。當我這麼一想,到喉頭的話吞了下去,腳也自動把身子給移開了。
一陣子之後,父女互動更順暢,更無拘無束,所有我擔心的,都漸漸在他們互動中消失了。

沒有界線,讓自己也混雜其中,是一件危險的事。當人沒把主體弄清楚,做出的努力,一定是事倍功半,許多時候,只獲得毀壞親子家人關係的結果。

畫下界線,是幫自己一個忙,讓自己搞清楚,哪些事是我可以做的,哪些事,就只能等對方慢慢長出能力,而在等待的期間,我願意協助的是什麼?

當你因為孩子的狀態,因為家人的狀態,而想要插手其中時,請記得緩一緩,想一下,這件事的主體是誰,該跟主體有關係的人又是誰,插手之後,能幫的忙究竟是什麼?如果只得到,增加親子間的壓力,讓人無法發揮能力,破壞親子關係,那麼,就請收手吧。

請記得,畫下界線,
是為了讓孩子有機會發展自己的能力,
是為了讓自己不在無意識中背負太多責任,
是為了讓親愛的家人跟孩子能以自己的能力發展他們的關係
是為了讓親子關係就保持在單純的互動之中。
畫下界線,是我們希望維持健康的親子關係,該有意識做到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