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過著親子同樂的生活,父母就要意識到:「每個大人和孩子都住在各自的世界裡」,並將這一點視為立基點。

 

就算親子同時待在同一個地方,彼此的共通點也只佔了一部分,大多時候,則都是以彼此特有的方法來掌握自我的世界圖像,活在自己獨有的世界裡。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和父母不同,因此會以不同於父母的觀點來評斷其經驗。

 

對父母而言,他們不會對壞掉的玩具汽車感興趣。然而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心愛的玩具汽車一壞,就等於發生了一件足以左右人生的大悲劇,即使父母在這個時候說「我再買新的玩具汽車給妳」,也安慰不了他。不僅如此,這句話還等於是在透露父母完全不懂自己有多難過。

 

父母在此有著自我的考量,認為與其對玩具壞掉的事耿耿於懷,還不如再買一個新的會比較有建設性。父母也能想像孩子再過一陣子就會開心地拿著新的玩具汽車來玩,反正任何東西都有壞掉的一天。然而這是成人世界的真理,我們必須揣摩孩子的心情,從孩子的世界來看玩具汽車。孩子以前不知玩了舊的玩具汽車多少次,甚至連上頭一點小小的刮傷都能夠做為紀念。在父母忙碌的時候,玩具汽車總是陪著他玩,所以他當然不認為新的玩具汽車可以輕易取代舊的那一輛。

 

許多父母會覺得自己比孩子懂得多。的確,父母的經驗比孩子豐富,掌握了各種知識和能力,會預估未來並考量事情是否合理。但孩子卻只看得到當下,只能憑感覺來判斷一件事。

 

「小孩子懂什麼,快給我閉嘴!」

 

「幹嘛這麼激動?又沒什麼大不了的!」

 

「等妳大了就可以自己決定,現在只要聽媽媽的話就夠了!」

 

我想,幾乎所有父母都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吧!為了不讓孩子做出討人厭的行為,或是為了不要讓孩子任性妄為,我們會覺得這麼說是對的。但這卻有一個缺點,那就是要孩子的體驗去配合大人衡量事情的標準。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把自己關進自己的殼中,單單覺得「父母真是偉大、聰明,什麼都會」。

 

大人的標準和小孩的標準不同,這也使得彼此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我們做父母的在面對孩子之際,一定要先認清這項前提。

 

*以上文章引自《活用NLP,平心靜氣教出好孩子》,世茂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