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女兒珊朵拉三歲時發生的事。那時她喜歡清理洗手台,每天都洗得很起勁,而在她清完之後,洗手台會沾滿泡沫,地板也弄得到處都是水,到頭來我還得再重洗一次。儘管珊朵拉做得非常開心,不過要說到我對這件事的反應,則是依當天的心情而有所變化。假如這天我心情好,就會誇獎她,但若是在我疲倦或是心情不佳時,就會心不甘情不願地收拾殘局。當我把這厭煩的情緒毫不保留地告訴珊朵拉之後,她露出了難過的表情。

 NLP當中有一個前提是:「所有人的行為背後都有正面意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即使乍看之下像是負面行為,但當事人之所以採取這項行動,卻是因為它能夠帶來某種好處。

這裡有兩個重點。第一個重點在於正面意圖和行為不一定相同,而第二個重點則在於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以正面意圖為基礎。依照這些要訣,我們也能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待孩子令人頭大的問題行為,而不希望事情演變成這樣的父母,則會自然而然地發現自己該採取哪種措施才恰當。

★找出孩子的正面意圖

假如只就珊朵拉的行為來看,會覺得她把洗手台沾滿泡沫,又把地板弄得到處都是水,是一件給母親添麻煩、令人傷腦筋的行為。但她「想幫媽媽做家事」的心意卻是正向的,屬於正面意圖。若是我只注意到珊朵拉的行為失當而斥責她,她就會逐漸打消「想要幫忙」的念頭。自從我發現到這一點後,我對她說話時就不再針對行為,而是著墨在她的正面意圖上,即使在疲倦時也誇獎她所做的事,極力表達感謝的心意。後來珊朵拉的表情就變得自豪起來,想成為更厲害的小幫手,遇到其他的事情也會主動說要來幫忙。 

這並不代表父母要誇獎孩子大聲吵鬧、造成旁人困擾的行為,但孩子真是為了造成旁人困擾才大聲說話的嗎?孩子大聲說話的行為背後其實具備某種正面意圖,也許是想引起父母注意,也許是想沉浸在周圍的注目之下,想必還有的孩子是要討大家歡心。另外,正面意圖雖然也會依情況而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大聲說話的行為中確實包含了孩子的正面意圖和正向思考。

大人眼中總是只看得到浮現在孩子表面上的行為,因而會責備吵鬧的孩子「給我安靜一點」,呵斥敲敲打打的孩子「別再敲了」。然而解決問題的捷徑並不在於遏止孩子的行為,而是要一併考量孩子的正面意圖後再加以勸告。

認可孩子的正面意圖不但能夠解決問題,孩子也會因「父母認可自己,了解自己」而感到安心,進而培養出自尊心,最後就能幫助孩子健全成長。

就算知道行為與想法是兩回事,不過要在日常生活中當著孩子的面找出其正面意圖,也不是件簡單的事。

最重要的是要聆聽孩子說話。儘管我們做父母的一看到孩子的不當行為就想馬上斥責他,但我們仍要極力克制罵人的衝動,找出他們根本的正面意圖。這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詢問子女:「妳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孩子在早上正匆忙的時候說他肚子痛,父母會怎麼看待這件事呢?想必會覺得「妳身體真的不舒服嗎?」「都沒時間了還給我出亂子」、「真傷腦筋」吧。而當孩子一出問題,父母通常就會質問子女:「為什麼會做出這種事」。孩子自己也不希望失敗和犯錯,他的本意是「其實我只不過想如此這般,卻演變成這種結果,怎麼會這樣?」這時父母就算追問孩子原因,孩子也答不出來。但藉由詢問孩子:「妳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他就會說出他真正的願望。即使連孩子都察覺不出自己實際上想要的是什麼,但只要父母先這麼問他,他就會逐漸發覺自己的本意。孩子真正想做的事情就是正面意圖。

請各位一定要努力嘗試,當孩子出現了不好的行為時,要改問他:「妳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若要給予孩子忠告及建議,就要先知道他們的正面意圖。

~~本文摘自《活用NLP,平心靜氣教出好孩子》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