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ame.png  

在讀歷史研究所的朋友四月初時去了日本京都當為期半年的交換學生,當一切都安頓妥當後,她開始上網跟大夥閒聊一些生活瑣事與心情感想,看著她所寫的點點滴滴,我想起了五年多前自己遊學大阪的經驗

 朋友說,在京都,她總會一個人騎著腳踏車出外郊遊,但是,最常做的還是窩在一方的書桌前,看著窗外的景色或對著電腦螢幕發呆,因為對她來說,即便外頭的景色再誘人,也揮不去自己終究是身處異鄉的孤寂

 她的文字中散發著淡淡的鄉愁,從她每日親手作的料理,更可見出她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思念

 兩相對照之下,比起在台灣的時光,在日本,她安靜也多愁善感多了;至於我,則完全的與之相反,多了喧囂,卻少了些思考

 我覺得自己就好像是被放出籠中的鳥,對什麼事都感到新鮮,每天都有不同的有趣體驗,根本沒有時間思鄉(但,我會想念台灣的鹽酥雞、手搖茶、滷肉飯跟乾麵)

不斷的去認識新朋友、到處去玩、去新朋友家聚餐;和大阪媽媽(那個時候她還是我的老師,不是媽媽)一起擣年糕、遊海生館;跟著初次見面的台灣前輩在夜裡騎著腳踏車穿梭在巷弄中,聽他介紹當地城鎮的點滴;和一群熱心的日本義工在雨天一起去嵐山野餐、賞楓、看滿山的煙嵐瀰漫;又或者是由另一間學校的男同學領著,和兩、三個女生一起去逛Outlet、在明石舞子大橋的一段透明橋面上各伸出一隻腳來拍照,到了晚上,再跟著一堆日本人擠著、排著2小時以上的隊伍,只為親眼目睹璀璨的ルミナリエ*ruminarie;又或是就著初冬的夕陽,和師父、室友三人一塊兒啃著冰棒在奈良的歷史古道上散步

在那段日子裡,我覺得很自由、閒適,好像所有束縛都鬆脫了開來,整個人輕鬆得很

 

可是回來台灣後,我似乎又變得拘束起來,綁手綁腳的感覺也回來了

我感到鬱悶不快,但同時也覺得奇怪,究竟是什麼困住了我?

幾經思考後我發現,原來,綁著我的不是別的什麼,而是我自己的心,我所有的不自由都是來自於受到慣性的約束

去到日本後,因為生活環境、周遭接觸的人不同了,所以心性也漸漸受到鬆綁,不再認為必須得做些什麼或必須要遵守些什麼,因為這些舊有的規則不見得能夠適用於新的環境,所以,在新規則還在建立當中的那短短三個月內的我才會覺得如此的自在、不受束縛

 

關於這一點,在我閱讀《37堂改變人生的生命書寫課》時更是深有感觸

 書中多處提到了要以孩童的眼光來看世界,因為他們的心性不受拘束,擁有無限寬廣的想像力

然而,一旦成為了大人,我們就會受到許多「規則」、「禮教」以及「既有模式」(不論是他訂或自訂;不論是潛在或隱性的)的制約,因而失去了體會生活的興味,也失去了觀察生命的敏銳

 

37堂改變人生的生命書寫課》是作者在面對只剩下三十七天可活的繼父時所有的體悟

 正因為看到了一個生命在自己的眼前逐漸枯萎、凋零,所以才讓她對生命的歷程有了省思

作者說,如果她只剩下1年可活,只會更用心地讓每一天過得更精彩、更有意義,更充實地過僅剩的日子

 可是,我們並無法確知自己生命到頭的期限,而且,我也不喜歡這種如「彌補式」的過日子方式

 與其如此,何不就從現在開始,試著讓自己自由,回歸到童蒙的天真,讓每一天都過得精彩、充實、有意義?

 

註:神戶自1995年起於每年12月都會舉辦的祭典,主要是為了悼念阪神震災並復興觀光。特色是在通道或廣場上設立高大的幾何形燈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