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by阿部秀雄

大人們若能把心中的各種情緒和成人心(真正成熟,能接納孩子各種情緒的內心狀態)之間劃分出清楚的界限,就能在自己與孩子的心情之間,適度拉開一條涇渭分明的分界線。

「四歲小孩已經是個出色的成人了。」主張這個論點的是丹尼爾.葛林柏格(Daniel Greenberg),他所創辦的瑟谷學校*,以突破美國現階段學校的框架,創立重視自主性學習而聞名。咦?四歲就算是成人了?我家的孩子現在三歲,怎麼也無法想像再過一年他就算成人了!說起來就連三十多歲的我,都還欠缺已是成人的真實感呢! 

可是,超過四歲,就能透過言語與他人相互傳達心意,也可以盡到作為家庭成員之一的責任,不管就哪個方面而言都算是出色的成人了,所以請務必確實地將孩子當作成人來看待,認可他和其他家庭成員一樣,享有同樣的行動自由和發言權,也必須讓他參與家庭的工作。這就是葛林柏格的觀點。

不過,葛林柏格也說了,幼兒如果在周遭大人不了解自己心情的環境下成長,就如同青春期的孩子會抱怨:「我的父母根本不了解我!」即使才四歲,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彆扭。所謂性格彆扭的人,就像滿載各種情緒的心靈巴士持續處於被胡鬧的乘客(情緒)所劫持的狀態下,而長大成4歲的孩子(抱歉了!成人們!)。

接著,我想分享有位讀者寄來的信件 

褓姆告訴我,裕太在托兒所時因身體失去平衡一不小心坐到朋友身上。那個孩子生氣地咬了裕太的手臂。晚上我看到他的手臂,竟然又紅又腫,連牙齒的咬痕都清晰可見。平常我會認為「小朋友一起玩總是難免」而不在意,但這次的傷痕嚴重得不禁令我打算向托兒所抗議。

裕太想必也很不甘心吧?我一邊這麼想一邊摟著安慰他,又輕輕撫著他的手腕。

「一定很痛吧?你又不是故意的,他實在很過分呢!」

「你被咬了一定很氣吧?好痛對不對?」

雖然我一再安慰他,但裕太卻無動於衷。當我翻弄著他的手臂時,他也只是一臉茫然地看著一旁。 

我突然想起一直像褓姆的跟屁蟲、不太和朋友一起玩的裕太,最近好不容易才開始和其他小朋友玩模仿遊戲、追逐嬉鬧,很開心地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情形。而裕太可能是和那個孩子感情很好,一想到此,我便重新思考著,若對那個孩子語出責備可能不妥當,於是轉而對裕太說:

「咬這麼重,他可能誤會了,以為你是故意的。」

「雖然很不甘心,但這種情況也常有呢!」

不過,就算這麼說,孩子也依然沒回應,仍只是皺著眉盯著我的臉看。目光帶著責備似的,有點不滿的樣子。

我還記得孩子當時的眼神。於是我暫停跟孩子說話,然後立刻回想起來,孩提時代的自己也曾以相同的目光注視著母親。

「原來如此!」

我突然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媽媽懂了!這種情況媽媽不應該介入。因為這是裕太的問題。媽媽任意猜測假裝了解,說什麼那個孩子一定誤會了,實在太奇怪了!因為裕太才是最清楚的呢!」

這麼一說之後,裕太就眼睛一亮,點頭說「對!」

「這樣啊!原來如此!媽媽知道了!或許很痛或不甘心,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裕太和朋友的關係,裕太也有裕太的處理方式。小朋友也有小朋友的世界,那是媽媽不了解、不應該插手的問題。」

我這麼一說,孩子更是連連點頭。然後我又說了:

「媽媽小時候,外婆都沒聽我說話,我好希望告訴外婆在學校所發生的事。所以現在媽媽希望能好好聽裕太告訴媽媽在托兒所中發生的事。」

一面回想童年的寂寞一面泣訴時,裕太突然放聲大哭並抗拒著推開我,哭得像個淚人兒似的,不過他在哭了片刻後,就一臉安詳沈沈地熟睡了。 

一般說來會感到有些驚訝吧。一歲九個月大的孩子竟然已經有了自己的世界。不論是自己的情感、想法、朋友關係、情感處理的方式、甚至理解並判斷別人的立場及情感,以及不容他人侵犯的內心世界,雖然有點不可思議,但因為這是我的親身經歷所以我十分確信。

當然孩子仍需要我為他包尿布,也無法自己換衣服,但一歲九個月的小孩,在精神層面上卻已是十足的成人了。雖然這是從嬰兒時期就存在的事實,我卻直到兒子教我後才明白。

 原來如此。「這種事媽媽不該干涉」,我也曾在童年時期有過這樣的心情。 

裕太已經是大人了!這麼想的同時,媽媽自身也再次建立起成人心了吧!被內心想責備朋友的乘客騷擾不已的明明是媽媽,卻強行將這種情緒加到裕太身上。媽媽留意到這樣的心情後,想起孩子也有父母不該介入的世界,而得以在親子間畫出一條情緒的分界線。

親子間如果能劃分出彼此情緒的界線,反而更能加深彼此緊密的情感聯繫

 

 

註*:瑟谷學校(Sudbury Valley School1968年成立於美國麻州。招收四到十九歲的學生,強調孩子的學習意願,主張自主學習。沒有行政人員,師生之間透過「校務會議」的主動參與來治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