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學的理論中,我們進行選擇時,除了眼睛所能看到的金錢是成本外,還得考慮犧牲其他所有選項會產生的「機會成本」,並將其列入「成本」的一環。雖然好像不必多作解釋,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會刻意去考慮「機會成本」這件事,但經濟學的理論依舊將其當作「成本」。

 

但相反地,在日常生活中某些被我們視為「成本」的,經濟學理論卻不這麼看待它們。那些就是所謂的「沉澱成本」。

「沉澱成本」是指「我們已經付出、拿不回來的成本」。在經濟學裡,我們假設個人都會進行理性選擇。在理性選擇的前提下,「已經覆水難收的過去」就不需要列入考量。

 

舉例來說,A小姐為了參加1個月後的派對而試圖減重。她選擇報名美容中心價值6萬元的10堂快速瘦身課程。但結果,她卻絲毫沒感受到所預期的效果。與美容中心的店員討論後,她得到了「雖然要另外支付費用,但可以考慮變更為適合個人體質的其他課程」這項建議。

假使變更為其他課程後,就不能再進行原本的課程,則A小姐之前支出的6萬元也會付諸流水。然而,倘若繼續原本的課程,A小姐並沒有信心能在派對前減重成功。

這種時候究竟該怎麼辦才好?原本因「快速瘦身課程」而支付的6萬元,不管A小姐決定繼續進行下去,或是變更其他課程,都不可能退費。這6萬元就是所謂的「沉澱成本」。在經濟學中,我們會忽略這無法拿回的6萬元,直接以其他課程的效果與所需費用進行判斷。也就是說,原本因「快速瘦身課程」而付出的成本就當作是丟進水裡了。

 如果有瘦身成功希望的新課程,因為「舊課程已經付了6萬」這個理由而放棄的話,就會被經濟學視為非理性的選擇。雖說不難體會一般人在情緒上都會覺得「已經付了那麼多錢……」或「好可惜……」等,但假使受了這種覆水難收的過去所影響,就會無法對將來的課題找出最佳選項。

 

約會時去看電影也是一樣。好不容易買了價值1500元的電影票,看了沒多久卻覺得這部電影好無聊,甚至讓人昏昏欲睡,根本不想看到最後。在這個例子中,不管是中途放棄電影而與女友開心地去逛街,或是待在電影院撐完無聊的2小時,花掉的1500元都不可能拿回來。

因此,我們就應該忽略已經變成沉澱成本的1500元,直接考慮「接下來做什麼比較有趣」,這才是理性選擇。只不過,如果實在想不出其他更有趣的活動,覺得坐在椅子上看沉悶的電影也無妨的話,那麼繼續看電影也是一種選擇。

 忽略已經無法取回的成本才符合理性選擇。

 ~內文資料來源《世界第一簡單經濟學》11月24日出版~

9789866097317_bc.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