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592042.jpg

怪獸芬   

印象中,女兒很好帶。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餵母奶,省掉了按時計量以及拍背打咯的程序,餓了就餵,我也讓自己安於任何情況下都能餵奶的狀態。我發現,一旦這件事放下了種種執著與所謂「專家」「老手」的規範與警告,跟女兒相處竟然自在了起來。

我放鬆了給自己與女兒的限制。當女兒哭時,我要不就是檢查尿布、要不就是餵奶這件事,我排除了讓自己陷在「時間是不是到了,該不該餵奶?」或是「猜測孩子的心機(她一定是撒嬌要人抱,我絕對不能依她)」這種「我贏或是她贏」的對立性惡性循環之外。

那時,雖然我懂得用鬆軟的心情照顧初生的女兒,卻還沒有體悟到對待年紀較大的兒子其實也能用同樣的方針。於是,我跟兒子之間為了種種規範與原則,仍舊常陷入「我贏或是他贏」的惡性循環之中,親子衝突經常發生,老實說,我清楚記得那樣與孩子斤斤計較的自己並不快樂,兒子看我的眼神經常也是閃爍著的,是那種害怕動輒得咎的眼神。

一次我氣急敗壞地把兒子推趕到了家門外,那一雙擋住門板關上的小手與一對哀求的眼神,讓我從此下定決心要試著用好的對待方式對待兒子女兒,期望我的努力能讓那因害怕而閃爍的眼神從此消失不見。

我跟兒子的關係雖然是逐漸往好的方向走去,但大概是嘗試轉變中仍舊忍不住用了負面方法試圖糾正兒子吧,我發現三歲的女兒超乎異常地貼心、很少吵鬧、很少犯錯、很會說大人想聽的話。這樣極度社會化的她,讓爸爸很疼愛、老師喜愛、長輩們看到她更是眉開眼笑。

一度我也覺得這樣的女兒真是太棒了。這麼懂事的她,今後人生一定很順遂,我還曾為此暗暗開心。女兒越長越大,雖然我自認為跟孩子們的關係漸入佳境,自以為能完全聽到孩子們真實心聲,直到女兒的一句「我不敢說,我怕你會罵我。」「不會呀!我覺得老師說處罰要公平是對的,即使我沒有錯也應該要一起被處罰。我一點也沒有感覺。你不要去跟老師談啦!」敲醒了我。

想要當他人眼中「好孩子」的女兒,心裡真正的想法究竟是什麼?我發現,即使女兒在我跟前嘰嘰喳喳,我卻分不清哪些話是她的心聲、哪些話是她刻意說給我聽的,我越來越看不到真正的她。這樣的結果跟我一直以來所努力的方向全然不同。

在我讀了《壓力鍋下的孩子-都是規矩惹得禍》時,我還一直覺得書裡所提的極端少年犯罪的例子絕對跟我沒關係,「過度教養」「過度管教」也一定跟我扯不上邊。直到女兒所展現的「乖孩子」的假面狀態,讓我直覺自己還是給了孩子們過度的影響。

思索好幾個月,也把這本書翻閱了好幾遍,於是,我決定要跟孩子們坦白,敞開心胸與孩子們聊,對我之前所給的讓他們感覺不被理解的情況一一道歉,並給自己一項書裡的作業「要對他們也對自己說『沒關係』,要打從心底接納他們更要接納自己。提醒自己。說出口的話要再更有意識地選擇不帶評價、中性的語言。」

這麼做或許並不能讓我的孩子們成為名列前矛的菁英份子;成為人見人愛的人氣王,但我確信他們會在真正包容的環境下長成心理健康的真正大人

 

註:以此說法與「成年兒童(adult child)」相對應。日 本 精 神 科醫 師 齊 藤 學 形 容 帶 著 情 緒 受 創 的 經 驗 成 長 的 人 是 「 成 年 兒 童 」 ( adult children) , 這 些 人 在 孩 童 時 期 遭 遇 過 家 人 帶 給 他 們 的 心 理 創 傷 , 以 致 「 內 心 」 發 展一 直 停 留 在 當 時 的 狀 態 , 使 他 / 她 們 有 「 很 難 活 下 去 」 的 感 覺 , 並 且 很 難 與 人 交 往 。 所 謂 「內 心 」 ,包 括 個 人 的 情 緒 感 覺 、 自 我 認 識 及 生 命 力 量 , 「 成 年 兒 童」 在 這 幾 方 面 的 發 展 往 往 比 其 他 人 落 後 。

    宣 教 士 及 教 牧 學 教 授 David Seamands形 容 很 多 人 在 年 齡 上 屬 於 「 成 人 」 , 在 情 感 及 靈 性 發 展上 卻 屬 於 「 兒 童 」 。 這 些 人 生 日 的 次 數 顯 示 了 生 命 的 年 歲 , 但 他 / 她 們 的 行 為 質 素 卻 停 留 在兒 童 階 段 。 (此定義引用自陳 幼 莉 輔 導 科 助 理 教 授所寫「 成 年 兒 童 」 的 面 貌一文。)

 怪獸芬碎念:

常來看這兒逛逛的讀者一定發現,我最近狂推這本書。撇開想賣書不說,主要是想要給困在親子衝突的媽媽們,或是想幫孩子心理更健康的媽媽們,一個不同的觀點。請相信自己,你值得更快樂更像自己的,不需要為了當好媽媽而壓迫自己勉強孩子的。強力推薦大家閱讀。也歡迎一起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