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怪獸芬    

放暑假,兩個孩子除了玩,還是玩。沒有參加夏令營的時間,就跟表兄妹窩在外婆家一起玩。

我跟爸爸會在孩子出門前,輕輕地給些安排時間的建議。比方說,我會提醒孩子們說,如果可以,把時間放在不同事物上,每天體驗各種事物,生活會比較有趣。因此鼓勵孩子帶著吉他琵琶、想看的書籍、想跟表兄妹分享的玩意兒;爸爸則會從平常閒聊中,得知道孩子們近來喜歡的物品著手,直接買回家讓他們帶上。這次就是爸爸帶著兒子去把前兩週去夏令營跟朋友學會的西洋棋買回家。

雖然在外婆家的多數時間,孩子們還是掛在網路上,或許也因為沒有大人刻意安排、在旁盯著,我發現孩子們是會自己安排時間,下下西洋棋、去游游泳、踢踢球、玩玩樸克牌、彈一下樂器,偶爾翻翻書的,看來並不沉迷網路,是會玩得滿豐富的。

有個故事,初聽時,我就喜歡上它。故事核心概念,雖然發想自數學的等週問題,作者卻把這看似難懂的問題拿來譬喻生態平衡與對待孩子的態度上。

記得故事主角是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兩人,給足了孫子自由發展空間的爺爺,在一次散步途中,受到了孫子的好奇追問。那問題是,「別人的爸媽都管很多,為什麼你都不管我。」爺爺的回答觸動了我,大意是這樣「同樣週長,可以圍出最大面積的幾何圖形是圓。如果把週界弄得方方正正、硬梆梆的,不但失去了彈性,也局限了可發展的空間。但如果週界鬆鬆的,你就可以在有限的條件下,盡情發揮。」

放暑假後,跟兒子女兒聊天才得知自小學畢業以來,兒子的朋友們,大多進了補習班先修國一的課程去了。即將升上小四的女兒,也有不少仍繼續上著安親才藝班的同學。看著大家夥兒,即使放假仍舊保持著原有的生活模式,反觀每天無所事事,快樂玩耍的兩個孩子,我其實一點也不慌張。

多年前那個等週問題故事所帶來的啟示,讓我很早就練習著把自己給兒子女兒的週界盡量拉得鬆鬆的,讓我跟孩子之間保有很大的彈性。凡事不預設立場、不急著給評價、下結論,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再說說自己的想法,我與孩子總是一起找我們之間的平衡點。

前些天才讀完嚴長壽先生那本談論教育的新書,他對家長的懇切建言很是中肯,也談到多年前曾被關注的多元智能。他希望家長們不要再把視野侷限在單一價值裡,要能看到孩子的天賦,讓孩子充分發揮,這個社會需要的是各種不同才能的人各司其職。闔上書,再看看身邊的真實狀況,發現落差真的很大。

我相信,父母、家庭一直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堡壘。價值觀的傳承,父母握有極大的影響力,如果父母能一直保持有彈性的態度對待孩子,讓孩子有彈性安排自己的生活,遇到問題保持開放柔軟的心態一起面對,相信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將會是柔軟有彈性的。這麼想來,你是否放下了心? 何妨讓孩子在假期中,試著放空一下,讓緊繃的心有空間鬆軟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