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幾天,小學畢業的兒子去了暑假營隊。

記得,出門前一天晚上,兒子看著手上的通知單自己熟捻地準備著攜帶用品。從大班起,這麼多年的寒暑假總會離家參加營隊的經驗累積下來,他已經是個很會打包,懂得安排與照顧自己,在團體中很自在,擅長與人相處的孩子。

那天一如往常,他跟我要了床底下的睡袋。當我掀開床底拿出睡袋,發現內被與外套洗好後就這麼分開收著。那睡袋的組合方式有些繁瑣,於是我不放心地問兒子需不需要幫忙,兒子表明可以自己處理。但,我還是雞婆地做了些說明,才走開。

處理完家事,想去看看睡袋是不是已經套好,又走進兒子房間。發現他還趴在床上,綁著連接內被與外套的繫繩,嘴裡叨叨唸著,看起來有點情緒,很挫折。平常的我,這時通常會出聲詢問他需不需要幫忙。但那天,從內心翻轉上來的念頭與情緒,卻讓我不願意同理兒子,我清楚感覺到,在他身邊的我,肢體有些僵硬,連呼出來的氣都伴隨著燙人的溫度。

心裡有許多念頭在翻攪「跟他說,趴這樣怎麼綁!!」「不過就打個結,怎麼弄那麼久!!」「快去告訴他該怎麼做!!!」我發現,隨著下一個念頭「這樣要綁到什麼時候,我來綁!!」升起,雙手竟不安分地想伸出去搶。

「不!!要相信他」「他可以做到」「擔心什麼呢?」「現在把這些念頭說出口,或是伸手幫忙都是否定他」在兒子身旁征征地想完這些念頭,我決定要離開。記那麼多念頭之後,「需要幫忙再跟我說。」才是我真正說出口的話。

臨睡前,跟兒子躺在床上,聊到剛剛的心境轉折。

我說,「剛剛看著你在裝睡袋的時候,我有點生氣。」

兒子說,「為什麼?我沒有感覺耶。」

我說,「我發現,那時我有些不能接受你的做法,像是趴著打結、慢吞吞地、還有看到你有點不耐煩這件事。我好想跟你說,『起來!坐著打結』、『要有耐心才綁得好!』好想開口教你綁,也好想直接就搶過來幫你綁好,總之就是很想把道理搬出來講啦!」

兒子說,「唉呦,我不是弄得好好的。你很窮緊張耶。又不是趴著就不能綁繩子。慢慢綁也才能綁好呀。每個人有不同作法呀!不過,綁那麼多條繩子是真的很麻煩啦!」

聽著兒子這麼說,我跟兒子說,「幸好我忍住了,不然一定會兩人都不高興。現在想想,真不知道那時為什麼就是很想要你照我的想法去做。還好,後來我選擇心裡的另一個想法,就是要相信你可以做得到,做得好~~」

兒子莞爾一笑,我們接著轉了個話題繼續聊著。

日文裡有一種說法「親バカ(傻父母)」,是指那種相當了解自己孩子,對他們懷抱信心,相信孩子有其獨特天賦的父母。因為對孩子傻傻的相信,所以全力支持著孩子,讓他朝夢想邁進。雖然日文用了有貶抑之意的「バカ(傻瓜)」,一旦知道這個名詞的定義就會讓人由衷感到溫馨。我一直期許自己可以當個「親バカ(傻父母)」,但有時候負面的念頭一來,內心裡總免不了一場天人交戰。所幸經過了這許多年的練習,現在大多數時候就只會是個念頭,或是一堆在腦海裡來來去去的念頭罷了,除了在心底大肆翻攪,絕少因衝動化成傷人語言。

「親バカ(傻父母)」,成了我心底的防線,緊緊將念頭阻絕在外,孩子也因此仍能安穩地、放心地去勇敢嘗試。等一下,我要出門去接那四天未見,安心在外玩樂的兒子,我要問問,「被媽媽傻傻地相信著」的滋味到底如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