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代的飲食生活對於糖尿病有很多不良的面,其中之一是一天中有好幾次食用含有精製過醣類的食品。

攝取醣類的次數一增加,不論如何都會使醣類代謝的時間變長,同時抑制了脂肪的代謝。

一般吃白米飯的時候,不論是誰都會引起血糖值上升、胰島素增加分泌的現象,其後2小時至3小時中身體會進行醣類的代謝。

也就是一天中食用多次含有醣類的食品,會使醣類代謝的時間變長,結果來說就是對胰臟疲勞轟炸。

檢視一下現代的生活,就會注意到對於胰臟附加過度的負荷。

我們來追蹤現今社會普通常見的一日飲食生活,就會更清楚知道這些事。

首先,早上7點到8點吃早餐。

之後的3個小時必須進行醣類代謝,到了大約11點左右總算可以切換成脂肪代謝。

過了沒多久到了午餐時間,12點到1點左右吃醣類較多的午餐,之後又必須進行醣類代謝,脂肪代謝便停止。

其後醣類代謝仍然持續進行中,時間來到了3點的點心時間。

一邊喝含有大量砂糖的咖啡或紅茶、可樂和果汁等,一邊吃含有大量澱粉或砂糖的點心,這段時間醣類代謝當然持續繼續進行。

之後再經過3個小時,這次是來到了晚餐的時間。

這時也是吃飯或麵包等主食,因此不得不再次進行醣類代謝。

再經過3個小時後,總算可以切換成脂肪代謝時,這次換成一邊看電視,一邊喝啤酒吃點心。

如同上述,現代的飲食生活除了早中晚的三餐之外,還會再吃點心或宵夜等。

單純的計算這種飲食生活的醣類代謝時間大約15個小時以上,大幅高於脂肪的代謝時間。

應該有些人吃東西更加頻繁,這樣的人變成一天24小時幾乎所有時間都用來做醣類代謝。

這樣的飲食生活使得醣類代謝不得不全力運轉,切換脂肪代謝讓胰臟休息的時間幾乎是沒有的。

從人體的構造來想就會知道這是異常的事,但對人體而言,能量來源中心應該是脂肪代謝,醣類代謝只不過是其輔助。

若醣類代謝重於脂肪代謝,人體便無法燃燒脂肪而轉向儲存脂肪,因此開始肥胖且胰島素的作用減弱,變成胰島素必須額外分泌更多。

如此一來,又會更加重胰臟的負擔,造成原本構造脆弱的醣類代謝系統崩壞。

像這樣總是不停吃下醣類的飲食生活,對於糖尿病病人是最糟的情形。

另外,即使一樣是穀物,精製過和未精製過的醣類吸收率不同,因此使血糖值上升的程度也不一樣,以米為例,食用精製過的白米,GI值大約70,血糖會立刻上升;但食用未精製的糙米,GI值較低大約50,使血糖上升的風險較小。

將穀物精製成粉狀,消化酵素作用的表面積會大幅增加,因此食用精製過的麵粉後,吸收醣類的速度會驚人的提升。

這不單指精製過的穀物類,精製過的砂糖也一樣,幾乎所有碳水化合物都符合。

會使人類血糖值上升的不是蛋白質也不是脂肪,只有醣類,而會使血糖值急速變化的,除了精製過的碳水化合物之外別無其他。

從人類長久的歷史來看,經常食用精製碳水化合物這件事,是意想不到的異常情況,這是因為到現代為止的四百萬年間,人類的胰臟幾乎都沒有在作用,但是最近一百年卻突然必須全力運轉。

開始種植穀物之前,攝取醣類食物的機會是非常少的,因此也沒有增加胰島素分泌的必要。

而且開始種植穀物,到精製穀物變成理所當然的事之前,胰島素的增加分泌只要少量就足夠了,因此醣類代謝重於脂肪代謝的時間也較短,人類依舊是以脂肪代謝為中心維持生存。

總之,進入20世紀後精製技術尚未普及之前,由於胰臟不須過度作用,以前的人出生後經過10年或50年,醣類代謝的機能也不會異常,罹患糖尿病的人非常少。

然而,到了現代精製穀物盛行的時代,人的胰臟變得過度操勞。

白飯、白麵包、白砂糖和白色麵粉等經過精製的碳水化合物GI值都非常高,只要一食用血糖值會急速上升,這時就必須增加分泌胰島素。

在此之前,人體的代謝幾乎是以脂肪代謝為主,醣類代謝只要偶爾發動即可,但是自從我們開始食用高GI值的精製碳水化合物之後,醣類代謝一天中不得不發動好幾次。

經常食用精製碳水化合物的現代先進國家的人民,胰臟從零歲兒的階段開始都是全力運轉,持續經過10年或20年,胰臟機能逐漸疲勞最後造成糖尿病。

吃日本蕎麥麵、糙米、全麥麵包或義大利麵的時代,人類的代謝平衡還是很好。但是,在精製碳水化合物普及化的現代,醣類代謝的機能逐漸毀壞,同時脂肪的代謝機能開始低落。

400萬年間幾乎沒有作用的胰臟,到了現代卻為了日常可見的精製碳水化合物而受到疲勞轟炸。這就是造成現代糖尿病病人急速增多的原因。

 以上資料摘自《不吃主食糖尿病就會好:限制醣類的飲食建議》,(Ebe Koji)日本(財)高雄醫院理事長江部康二/著

 不吃主食糖尿病就會好(實踐篇)》,世茂12月出版,敬請期待

 更多糖尿病防治知識請見……

 coverImgL00941539.jpg  coverImgL00941742.jpg  coverImgL00941755.jpg coverImgL0094177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