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記憶中的便當~~~

 怪獸芬  

升上五年級,兒子的新導師除了給每日的作業外,還要求每一位孩子在家庭聯絡簿上寫少少字數的小日記。從我這一年來看兒子的小日記內容,當真是葷腥不忌:上課想睡覺,跟哪位同學有糾紛,放假去哪裡玩,最近喜歡什麼……什麼樣的內容都有,而即使如此,寫了老師的回覆絕對都是正面的。這樣一來,不但讓我可以了解孩子上學的那一面,我也可以藉此看出,這位老師果真是認真想了解孩子與家庭的。這樣的老師,令人感動!

記得兒子有一天的小日記寫到:便當。兒子大略是寫說:中午時間一到,他最期待打開便當蓋的時刻,他喜歡看到媽媽準備的美味菜色。老師則是回覆說:他是個幸福的孩子。

對於飲食,我是個極龜毛的媽媽。早餐,一定要在家裡吃飽才出門。晚餐,絕對要回家煮個媽媽味,全家圍繞餐桌邊吃飯邊聊天。至於中餐,如果是在學校吃,那麼絕對要為孩子帶便當。每樣堅持要孩子少吃的食物乃至於不吃學校營養午餐,我都會把原因與擔心原原本本地告訴孩子,讓他們選擇。

這個堅持來自於,除了因為學校並沒有中央廚房、除了學校只負責統計要訂便當的人數,關於外包業者的廚房狀況、他對孩子飲食的想法,食材的使用標準,一概從未說明等,這種種的另人不放心的因素之外,還有我對於從家裡帶便當的美好記憶與幼時每天必有的晚餐時刻,那個溫暖的記憶。

連著兩年到女兒學校當故事媽媽,我有個感觸。那就是,從家裡帶便當的孩子正大量減少中。全班30個孩子,蒸籠裡的便當數量竟連十個都不到。看著這樣的景象,我心裡是著急的。雖然明知朋友中有不少人在成長過程中,並沒有美味的媽媽便當,沒有溫馨的晚餐時光,也能順利長大,也有好發展。但我總覺得,這裡面應該有少了些什麼。

大概是感應到我的擔心,最近同事交給我一本日文樣書すごい弁当力》(超強便當力),並說著她的概略心得:「這是一本會令人掉眼淚的書。」然後我們熱力地討論起了關於記憶中的便當。

作者說,當他隨口問:「關於便當的記憶是什麼?」時,任何人都能說出一段小故事出來。他說:「便當,就有這種神奇的魔力。我把它稱為『便當力』。所謂的便當力,就是使人透過做便當而成長,透過做便當而使三餐、每天、甚至人生都豐富而快樂的魔力。」

現在日本正在推行「便當日」。正在實施讓孩子自己做便當,將便當帶到學校吃的活動。作者在這本書中介紹了許多關於許多人感人的之於便當的記憶,關於孩子們經由親自做便當這件事,有了什麼樣的成長?是否能變得體貼?是否能因此對父母有感恩之心?能否因此更愛自己?等等各種溫暖人心的小故事,並從這些小故事中傳達出「便當日」的意義。

最後他說,

做便當,能改變自己。

做便當,能改變家人。

做便當,能改變朋友關係。

做便當,能使上班環境改變。

而說不定,有朝一日,做便當能改變當前社會。

那麼,關於你的記憶中便當,那個會帶給你無窮力量的便當故事又是什麼? 

怪獸芬補充::本文最初發表於2010年八月,由於書籍已經出版上市,請容我再發一次這篇文章以玆紀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